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唯物史观理解方面,存在着强调《序言》文本与强调《大纲》文本两种倾向。科亨是前一种倾向的代表,布伦纳是后一种倾向的代表。他们共享一个逻辑预设,即《大纲》与《序言》在唯物史观方面存在矛盾。本文试图证明,马克思在《序言》那段经典论述中采用的是溯因推理,而人们习惯于以因果推理来加以解读,这是导致貌似《大纲》与《序言》矛盾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杜勒强 《求实》2005,(Z1):57-58
长期以来,国外的学者和智库往往对中国社会的局势捉摸不透、分析不准以致乱作猜测,那是因为他们只观察到中国社会表面的现象,而没有认识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一双影响甚至是左右着它运转的无形之手--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3.
钱玉峰 《理论学刊》2005,55(5):43-44
思维过程中除了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外,还存在着想象、联想、猜测、幻想等形式和方法,我们统称为科学想象。这是一种把概念和形象、具体和抽象、现实和未来、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思维方法。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弄清科学想象和科学发现的内在联系,认清科学想象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运用科学想象的思维方法,达到科学发现的目的,进而推动整个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所谓科学想象就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事实,发挥高度的抽象和联想能力,超脱现实条件,猜测未…  相似文献   

4.
1970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不同寻常的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谭甫仁同志,于1970年12月18日在昆明不幸逝世,终年60岁。因文中并没有像通常的讣告披露死亡原因及“医治无效”等字样,故引起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5.
特质推理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们的社会判断和人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质推理不仅是成年人朴素心理理论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更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十几年来,揭示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特质推理的影响,成为特质推理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在对特质推理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梳理了儿童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特质推理的影响。在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逆推理可称为朔因推理,又可称为导致最好说明的推理。逆推理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它的前提(证据)可由结论(假说)和相对于被一定推理者所掌握但在推理中省略掉的背景知识(初始知识)在推理中逻辑地得出。就是说,从逆推理的前提并不能逻辑地推出结论,而结论加上背景知识却可以逻辑地推出前提。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农村封建迷信泛滥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庆 《学习论坛》2000,(12):19-21
封建迷信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明令禁止和大力取缔,封建迷信得到遏制。但80年代以来,农村封建迷信出现了明显的“反弹”现象,迅速回潮泛滥,并且愈演愈烈。那么,现阶段农村封建迷信泛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封建迷信历史久远 迷信是人们对自然及社会力量的一种恐惧、屈服、神化和崇拜。这种低级、落后和愚昧的社会心理,是想象和猜测的产物,既不能论证,也无法检验。但这种陋俗却由来已久。 在混沌初开的人类蒙昧时代,由于许多不能理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思维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章共有两节:推理的概述与直接推理。在推理的概述中,主要说明什么是推理,推理有哪些组成部分以及推理的分类等等。在直接推理一节中,介绍了“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和根据“判断对当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中,主要介绍了“换质”、“换位”、“换质位”三种基本的推理形式。“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实际上是同一素材 A、E、I、O 四种判断之间真假关  相似文献   

9.
本章介绍三段论和关系推理。三段论是通过中项联结大、小前提而进行的一种推理形式。为了保证三段论推理形式的正确,三段论有一般的规则和各个格的特殊规则。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共有七条。这七条规则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词项的规则;一部分是关于前提的规则。三段论根据中项在前提中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四个格。这四个格分别有它的特殊规则。三段论有完整的形式,也有复合形式与简略形武。关系推理是以关系判断作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关系推理有两种:一种是前提与结论全是关系判断,这种推理叫做纯粹关系推理。一种是在前提与结论中,有些判断是关系判断而另一些判断又是性质判断,这种推理叫做混合关系推理。为了保证混合关系推理的正确,必须遵守五条规则。本章的内容十分重要。因为,三段论是传统逻辑的核心内容,而关系推理又是现代逻辑的内容之一。在学习本章的内容时,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以及各格的特殊规则;省略三段论的补充;关系推理的性质和种类。  相似文献   

10.
沈阳读者王某问:今年8月底,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对陈希同犯罪行为的审判,最高人民法院依据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16年。请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犯罪行为,适用了不同的刑法?沈阳读者王某:你所提出的问题,涉及法理学上法的溯及力问题。法的溯及力主要是指法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如果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则法有溯及力,否则,法没有溯及力。例如,我国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生效,那么,1997年10月1日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新刑法,如果可以适用,则我国刑法有溯及力,如果不可以适用,则我国刑法没有溯及力。  相似文献   

11.
普遍逻辑根据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这个标准,把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有蕴涵关系的推理叫必然推理,即演绎推理。所谓蕴涵,是指一种逻辑运算,通过这种运算,借助于由“如果……则……”所表达的逻辑联结词,就可由两个命题A和B组成一个复合命题:“如果A,则B”,也可读为“A蕴涵B”。在数理逻辑中一般记为“A→B”或“AB”。其中“如果……则……”称为蕴涵词,即表示两个命题具有涵关系的逻辑联结词;“A→B”则为蕴涵式;A同B之间的关系即可称之为涵关系。传统逻辑中的简单命题推理、复合  相似文献   

12.
邓颖超历来反对宣传党史和党史人物上存在的不适当的褒贬和粉饰虚构等现象.多次强调要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编辑《周恩来选集》时,邓颖超就对编辑人员说.你们选周恩来同志的文稿.“一定要有确实依据证明它是恩来同志的东西时才能用.不要根据分析或猜测。在没有证实之前.宁舍勿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外的学者和智库往往对中国社会的局势捉摸不透、分析不准以致乱作猜测,那是因为他们只观察到中国社会表面的现象,而没有认识到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一双影响甚至是左右着它运转的无形之手———中庸之道。一、中庸———华夏大地特殊社会结构的特殊产物与西方的“征服”的方式不同,中国的古代社会在国家的形式和扩张的过程中采用的却是“臣服”的方式。前者是胜方把败方的社会结构完全毁灭,把所存活下来的成员全部作为奴隶;后者则是胜方把败方的社会结构加以改造,派遣(或从败方物色)人员对所存活的人员进行统治,即“招降纳叛”或“以…  相似文献   

14.
有的哲学教科书,在讲到“原因和结果”这一对辩证法范畴中的因果关系复杂性时,写有“同因异果、一因多果”等多种情况。这一教科书对所谓同因异果的表述是:“同一原因在不同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142页)比如,同样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由于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产量就会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黑丁 《廉政瞭望》2008,(11):25-26
2008年9月,一条消息从网络开始传出,6年前因受贿被判刑十年的央视文艺部主任赵安提前获释,并受邀策划在大连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开幕式,此消息顿时引起人们的关注。猜测、辟谣、争论,各种声音和目光通过网络和媒体再次对赵安进行聚焦。  相似文献   

16.
贸易自由化:强者的梦想和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丹 《学习论坛》2001,(3):20-22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 ,中国的“入世”谈判在进行了 14年之后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国内各个社会阶层对中国今后的贸易政策问题都十分关注。笔者无意对这一包含着无数变量的重大问题做学者式的推理和猜测 ,只希望对贸易自由化问题的有关认识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一、贸易自由化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自从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贸易自由化的主张以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贸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时至今日 ,贸易自由化作为符合“自然秩序”的一种贸易模式 ,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贸易政策 ,是国际贸易有望达到的…  相似文献   

17.
金字塔结构上一层级对下面所有层级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资源支配权,诱使低级官员往上攀爬,当往上通道因职位数有限等因素制约而受阻时,"天花板"的感觉就更为强烈,负作用也更为严重。公务员"天花板"现象有其生成原因,因此要对症下药,化解"天花板"现象。  相似文献   

18.
韩国是世界上网络最发达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过。近年来网络游戏上瘾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犯罪现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根据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全国123万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中.有5.5%的学生因“网瘾”遭受学习障碍等现象的困扰,网络上瘾者大部分为网游上瘾者。  相似文献   

19.
归纳推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人的认识有两个不同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同这两个过程相适应的有两种推理形式,一种是归纳推理,一种是演绎推理。这两种推理在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中是密切联系、结合使用的。所以,形式逻辑既要研究演绎推理,也要研究归纳推理。本章介绍关于归纳推理的基本知识,重点是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以及探寻现象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在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中,主要说明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性质、作用以及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这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及其区别。在探寻现象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主要说明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性质、特征以及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的基本原理。本章内容十分重要。因为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关于个别性的知识,结论是关于一般性的知识,而科学原理和定律都是一般性的知识。因此,归纳推理在科学方法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与思维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但它是一种有相对独立性的形式,它有时可以游离于现实世界,甚至虚构出并不存在的东西,例如“独角兽”、“上帝”、“龙”等等。在人类智慧的早期,人的认识视野十分狭隘,有许多现象都解释不清楚,有时只能凭借猜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