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审判,是司法独立的核心,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首要一环。在我国,把独立审判作为一条宪法原则预以确立和实施,已经40余载了。那么,其实现程度如何,怎样加强改善?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一些法院,通过调查了解,进一步看到,由于我国法治基本薄弱,人治色彩浓厚,独立审判进展缓慢,实现程度不高,非法干预审判活动的行为屡有发生。干预破坏独立审判,势必导致审判不公,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安定,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一、社会关系对独立审判的制约和干预 1.党委、人大对审判机关的制约。 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是人民政权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保卫者。我国法院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审判活动,这就与一些西方国家追求司法的超然性,将司法与政治分离的  相似文献   

2.
何蓓  夏远亮 《学习月刊》2010,(10):22-23
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条宪法条文确定了我国的独立审判原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审判活动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干涉。它是现代法治的基石,确保法院审判权的公正行使,防止法官的审判活动受到来自外在的不当干预、影响和控制,使法院的司法审判真正成为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后一道屏障。近年来,审判独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实现审判独立,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我国现行法院制度下,院长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均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和决策的主导作用。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的制度保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完善人民法院院长的选拔机制,对于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排斥和防止审判过程及其结果受到来自行政权力或其他外界力量的干涉和影响,有重要的意义。一、传统选拔法院院长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人民法院被当作同级人民政府的一个职能部…  相似文献   

4.
在民事诉讼法学中,第三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本文拟就实践中提出的有关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一在审判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有参加原告一方进行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刑事政策,本文重点论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涵义和在审判实践中执行这一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功能在于维护整个党政系统的合法性与权威性。而目前个别基层法院,在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矛盾时存在着明显的审判功能畸变现象,包括审判权力的隐性寻租、偏离中立裁判的审判观念、对当事人的非人性化管理等,这种畸变必然导致法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矫正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功能,应正确处理行政与司法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人民法院和法官审判独立制度、法官职业化制度、人性化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对尚法理念和依法治市内涵的认识 尚法理念,是将守法作为最高的道德观以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立法机关以法的精神来制定法律,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程序处理问题,司法机关独立审判,依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市民遵守各项法律规章并且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里守法不单单是一种法律义务,而且是市民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法治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成果和标志,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以及关于政法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期审判工作的重要指针与基本遵循,势必极大地推动司法工作与审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4,(Z1):69-71
<正>审判公信力①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升审判公信力也是当前审判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民众把法院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终屏障,但却不认可法院终审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案件审结后不是自觉服从法院裁决,而是不断申诉、上访,试图寻求更高层级的"说法"。这种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不信服也是本土特色问题,受文化传统、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一、既有研究简述审判公信力并不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已经非常清  相似文献   

10.
法官是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判的人员,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充当什么样的角色直接关乎到司法公正能否实现,长期以来法官职能的泛化,导致法官严重行政化,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也常常受行政权力的影响,审判工作的特殊性一直不受重视,审判的独立、法官的中立难以实现,由于业界的混淆决定着法官职业的伦理也从不受重视,通过对法官与行政官员职业伦理之比较,凸现法官忠于法律、独立审判之特殊特性,并明确行政官员的泛政治化与大众化的特点,建构适合法律职业伦理之维,以树中国法治精神之理念。  相似文献   

11.
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审判管理的功能定位一直没有定论,作为审判管理专门机构的审判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也一直没有明确,且鲜有讨论。本文借鉴信息对称理论,认为审判管理专门机构的职能定位应当是审判信息集散、创造、交互中心。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要充分发挥审判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服务和保障职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李湘刚 《探索》2011,(3):89-92
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表现为:法院的行政审判权威问题,审判独立重构及制度保障问题,行政诉讼执行难与司法地方化问题,司法行政化和法官官僚化问题。解决中国行政审判制度问题,必须进行行政审判制度改革,构建行政法院是改革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武汉海事法院自1984年成立后,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监督和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涉外审判的职能作用,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长江流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海事司法保障,一批重大涉外案件的审理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涉外海事审判方面,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涉外案件由于没有审限的限制,同时,由于普遍存在的送达难、举证难等问题,使得涉外案件的审判效率较国内案件明显低下。有的案件拖了一两年仍未有效送达。为此我院近年来加强审判管理,明确立案监督庭作为审判管理部门,并将涉外案件作为管理的重…  相似文献   

15.
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既是推行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司法公正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诉求的基本制度保障。从法理学的角度审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其本身即承载着人权价值、正义价值、效率价值等多种价值。人权价值是这一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最主要的价值,正义价值是这一制度的终极价值,效率价值是这一制度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法官责任制,是防范冤假错案、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应赋予主审法官独立的裁判案件的权力,由其对所审理的案件负责,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分离现象,能够有效去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法律解释与司法审判的特点,提出并论述了由法律推理、漏洞补充和社会认同构成的“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并把它作为衡量法律解释合法性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司法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应围绕着审判体制、检查体制、侦查体制、执行体制和司法行政实务管理体制等整体进行。但是,由于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领域过于防范,尤其是法检等机关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人、财、物等独立,司法体制改革困难较大。解决我国的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应从法官独立审判、司法去行政化以及法官审判权运作体制入手。在保留司法体制的中国特色的同时,保障我国司法体制迈向先进。  相似文献   

19.
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在刑事诉讼各个环节更加凸显审判的中心地位,强调审判对案件的终局裁判功能,是刑事诉讼法"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的基本要求。此项改革对未来司法机关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廉政瞭望》2013,(22):10-11
中央政法委:省以下案子基本不管 10月28日,最高法院出台司法改革“一号文件”。表示将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排除一切法外因素干扰。一些学者认为,法院独立审判的一大干扰来自地方政法委,十八大后两个月,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曾遇到中央政法委主要领导,李称,他问领导是否在政法电视电话会议上讲了“今后政法委不再干预司法机关办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