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省代表团建议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我省代表团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青海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建议中说,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2012年中央财政将我省马铃薯纳入补贴范围,并将能繁母猪补贴比率由原来的40%提高至50%,有效缓解了我省地方财政补贴压力,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农业保险初衷虽好,实践起来却又掣肘丛生。根本上讲,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正一、贵州省县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随着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范围内的不断实施与推广,松桃县积极开展并切实推动这一惠农政策的落实,尤其在省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相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大力推进水稻政策性保险等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后,松桃县政府制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日本政府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立法、组织管理、产品创新与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做法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目标价格为贵阳市蔬菜保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市场风险保障,实现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模式的创新,填补了贵州省价格保险的空白. 作为全国第一个从省级层面开展政策性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的省份,贵州在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发展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农业保险: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毅  金高峰 《求实》2006,(4):92-94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农业保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并保护农民增收的稳定性。经营主体缺位、农民收入水平低和高风险与高赔付率是我国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成为发展农业保险、实现农民增收的政策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很多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农业保险的经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2005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为7.3亿元,比上年增长83.4%,一举扭转了农业保险自1994年以来连续萎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农业保险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 《北京党史》2008,(4):13-16
农业保险对农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农业保险的发展,从新中国初期的政府主导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主导,农业保险的发展屡屡受挫。近几年,党和国家开始逐步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初见成效,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应该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按照"提标、降费、扩面"的方向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让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放心种、放心养。"小猪养大了直接卖,今年市场价格好,去年没养好,但有保险兜底也不亏。今年还要继续养。"开春后,年过六旬的吴征光年前托人订购的4头小猪崽,终于送到了他家的猪圈里。吴征光是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场镇黄腊村人。黄腊村四面环山,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去年8月,吴征光养殖的两头能繁母猪染病死亡,通过农业政策性保险获赔2400元,保住了本钱。  相似文献   

10.
梁敏 《奋斗》2006,(4):53-5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这是党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又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保险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鉴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着手开办农业保险,在三年过渡期内,重点创办了牲畜保险,试办了农作物险。创办初期,党和国家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实情,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收到了一定实效,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和国家包办一切的行政做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农业保险遭遇重大挫败,最终全面停办。但是,它给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创办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部分农作物保险费政府补贴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安邦  熊豪 《世纪桥》2007,(9):62-63
基于日本农业保险的费率计算方法,假设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利用贵州省2000年到2004年这五年中水稻、小麦、大豆和烤烟等四种农作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政府要对水稻补贴80%、小麦补贴74%、大豆补贴40%和烤烟补贴60%,这样才能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最起码不发生亏损,而农户能在支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罗艳 《党史文苑》2007,(12):26-28
建国初期,鉴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着手开办农业保险,在三年过渡期内,重点创办了牲畜保险,试办了农作物险.创办初期,党和国家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实情,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收到了一定实效,也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和国家包办一切的行政做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农业保险遭遇重大挫败,最终全面停办.但是,它给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创办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按理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应该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险种,但农业保险的"保农"作用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保险不"保农",主要有四个因素。一是农民的整体收入偏低,普遍缺乏保险意识,参保热情不足。二是农业保险本身还存在着发展水平低、险种少、覆盖  相似文献   

15.
赵元铭 《求实》2006,(Z4):240-24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农业保险是增加农民收入、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制保障之一.农业生产的灾害损失保险,称为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的特点.高成本、高风险、高价格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我国加入WTO以后,WTO的规则要求成员减少对农业的补贴,这就使得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是WTO成员国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有助于农业生产发展、化解生产风险、及时补偿经济损失等作用。给予财政补贴、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做好监管工作、积累风险数据、建立巨灾分散机制是我省做大农业保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志年 《当代贵州》2008,(10):56-56
读罢贵刊2008年第8期《农业保险:贵州期待更大一张网》一文,心生诸多感慨。时值我省遭受罕见雪凝灾后重建的眼下,贵刊及时推出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农业保险”观察性报道。实在是“来得正好”。文中对贵州“农业保险”的不理想现状进行事实报道,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渴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期待农业保险之花早日开遍贵州高原!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本质上是一个农业问题,又是一个国家以保险为依据的一项支农政策。作为世贸组织"绿箱"政策的农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也是分散农业风险的主要手段,同时还是农民增收的保障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器。贵州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且复杂多变的省份。而与肆虐的自然灾害相比,贵州省缺乏成熟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方式,农业保险分散风险与稳定经济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贵州农业保险的发展面对很多难题,也面对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9.
徐鹏 《求实》2008,(4):64-65
农业保险是WTO成员国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应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有助于农业生产发展、化解生产风险、及时补偿经济损失等作用.给予财政补贴、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做好监管工作、积累风险数据、建立巨灾分散机制是我省做大农业保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已成为WTO成员国支持本国农业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尚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特别是作为农业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的种养殖业受自然气候条件的约束更大,发展农业保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