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3月英国总督麦理浩的北京之行,代表英国方面以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过"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的"发难",第一次将中英两国政府"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公开化.而邓小平"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正面回应,初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九七"前途问题"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考.以此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初步调整当代中国"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开始逐步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Diktatur/Dictatorship"一词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外辞典中被译作"主国之职"或"独裁官之职"。马克思主义德语原著术语"Diktatur"在十月革命实践推动下进入日语,日本社会主义者按早先传入日本的《英华字典》模式造词,以和制汉字词"独裁"对译,并会通英语词"Dictatorship"。留日旅日中国人早期多采用"独裁"译法,同时还配词"专制"、"专政"、"专断"等对译英语、法语文献词。中共成立后,直接从德语母词和俄语母词"Диктатура"翻译。"独裁"、"专断"、"专制"和"专政"作为语素与"平民"、"劳农"、"劳工"、"劳动阶级"、"无产阶级"等词搭配,形成"平民独裁政治"、"劳动者专断"、"劳动独裁"、"劳农专政"、"劳工专政"、"劳工阶级专断政府"、"无产阶级专断"、"无产阶级专制"、"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无产阶级者独裁制"等"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多种译法。"Proletarian Dictatorship"在中国经历了从多种译法到统一译法的概念发展史,并完成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中国化延伸,"专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核心阅读:必须深化理论传播规律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努力让只见"故事"不见"中国"的"轻"作品"重"起来,让只有"中国"而缺少"故事"的"薄"作品"厚"起来,让脱离实践的"虚"作品"实"起来,让叙事平平的"弱"作品"强"起来。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主动讲好  相似文献   

4.
杨荣 《求实》2016,(10):15-21
"道德"与"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得到和解,关键在于对"道德"与"历史"作出合乎马克思的解释。即将"道德"解释为"解放的道德"、"历史"解释为"发展社会学"与"解放辩证法"的"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与"历史"得到和解与统一。既避免了将"道德"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幻相",也避免了将"历史"理解为"经济的决定论"。同时,在二者统一与互释的基础上,既彰显了"解放道德"的现实可能性,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分析了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认为,作为社会规范调控体系和治国方略的法律与道德,具有"刚柔相济"、"外内结合"、"窄宽互补"的作用.应以"德法相济"的思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庸政"、"懒政"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不管"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中央在"打虎拍蝇"的同时,铁腕惩"懒"治"庸",对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者"动刀子"、"出重拳"。同时,多地也纷纷出台问责新规,向"为官不为"的现象说"不"。伴随着一  相似文献   

7.
"两学一做"的实践逻辑表现在:一方面,"一做"是"两学"的落脚点。"做"合格党员的实践不但是"两学"认识的来源,而且是"两学"学习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还是检验"两学"认识发展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两学"是"一做"的理论指导。"两学"是"一做"的时代指引,只有严格的"两学"才能推动"一做"取得成功,,实际工作中要反对走样的"两学",防止"一做"走向形式主义,最终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与"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由媒体报道,我们发现许多贪官落马皆因"意外",诸如"偷"出来的,"捡"出来的,"杀"出来的,"绑"出来的,"嫖"出来的,"笑"出来的,"跑"出来的,"骗"出来的,"牵"出来的,"撞"出来的,"学"出来的……可以说,这些"意外"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者经由马克思主义者介绍而接受历史主义。延安时期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发出贯彻历史主义的号召,并对历史主义观点作出"中国式"的阐释。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坚持历史主义,除秉承"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历史主义态度外,还应当恪守"必然"与"偶然"、"普遍"与"特殊"、"动态"与"静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主义原则,采用"历史比较"、"逆向考察"、"阶级分析"、"矛盾分析"的历史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着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的寻究,结合"中庸"范畴对《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章义理做了一番深入辨析,并将由此导出的见解引向常被置诸"生知"主题之下的其它章句——如"阳货"篇"性相近"章、"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文章指出:(1)"生知"者是孔子为了督促"学知"者、"困学"者、"困而不学"者孜孜以学而作的一种悬设,"学知"、"困学"、"困而不学"所指皆非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学习态度。(2)"性相近"之"性",乃"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亦非"兼气质而言"之性者,它意味着从"气质之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性状那里被觉悟到并拣择出来的"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意味着对"心"的种种善端的觉悟、拣择、扩充,它是一种以"仁"为价值归趋的性向。(3)孔子"非生而知之者",其"信古"、"好古"或在生命化的讲习的义趣上,或在范本效仿的义趣上,无论是哪一种"信古"、"好古",其宗趣皆在于学"为仁"、学"为人"。"学"以"为仁"而"为人"是隐贯于诸章之间的一种真切而灵动的义趣。  相似文献   

11.
全书收录了36篇高质量的论文,从"理论探讨"、"政策阐释"、"资源保护"、"文化管理"、"网络文化"、"海西文化"、"台湾经验"和"国际视角"8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和理论探讨,并提出"文化创新"是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唯一出路。文化产业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中存在三种"问答体系":"直言"或"直路答"、"不言"或"不答"、"言他"或"绕路答".儒家重点发展的是"直言"之"问答体系",道家重点发展的是"不言"之"问答体系",释家尤其禅师重点发展的是"言他"之"问答体系".但真正彻底的"直路答"还是在西方,<柏扭图对话集>之作答就是"绝对主义的直路答".中国哲学家只承认各种各样的"孝",各种各样的"仁",各种各样的"政";西方哲学家则认定在各种各样的"孝"背后一定有一个"孝本身",在各种各样的"仁"背后一定有一个"仁本身",在各种各样的"政"背后一定有一个"政本身",他们断定哲学就是追问"X本身"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3.
跑"部""钱"进是由"跑步前进"演变而来,是人们使用"部"与"步"、"钱"与"前"的谐音替代手段,讽喻官场歪风的流行语。"部"者,掌控人、财、物的权力机关也。"钱"者,国有资金以及可来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批判旧哲学对"市民社会"所做的形而上学的肯定,指出生产的社会化必将推动人类扬弃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和对立状态进入感觉共享的"人类社会"。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追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其引领下,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突破了崇"德"不崇"力"的思维局限,在"王道"的基础上探索"富强"之路,创造性地提出"合作共赢"的新型现代化理念,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以构建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践智慧反哺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思想,为人类文明创新再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杨竞业 《探索》2012,(4):176-182
对文化作哲学研究,要研究"自由的文化"、"文化的自由"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文化"自身的自由在于"明道"、"弘道"和"寻道"。"文化人"的自由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自由人"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个人自由发展条件的人。"文化人"是以开放思想、创新理论和高尚道德影响他人的人。"自由人的文化"与"文化人的自由"在互渗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人道",也不同于费尔巴哈以"市民"为立脚点的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一种以全部社会的"人"为立脚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也即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7.
彭栋梁 《党史文苑》2004,(4):105-107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中,必须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两课"教育新格局;注重实际效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一段渠",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程"保证"丰沛水量"、引领正确方向的"主渠道"地位,以及高校"课程思政"覆盖面广、隐性教育的"一段渠"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渠道"各自优势、建立育人协同机制等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水畅通"的路径,从而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说起"伯乐"和"千里马",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伯乐相马"的故事。千百年来,一个个发现了"千里马"的"伯乐"被人仰慕,一匹匹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被人称颂。时逢今天,真识"千里马"的"伯乐"不乏其人,但是仍然拉"盐车"的"宝马良驹"不乏其数。某些自诩相马有术的"超级伯乐"所相之马不能不令人为之瞠目。A伯乐来自于"牧羊世家",他自然喜欢在"绵羊群"里相千里马。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盘州市深刻把握举办论坛"虚"与"实"、向西开放"点"与"面"、县域经济"大"与"强"的内在逻辑,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合作愿景、共绘发展蓝图。唐宋时期,"滇黔锁钥"物阜民丰,盘州胜境关古驿道上,马蹄声声,穿越历史音犹在;进入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金彩盘州"宾朋云集,互动频频更胜昔。回望来路,盘州锐意创新、先行先试,以妥乐论坛为载体,深刻把握开办论坛"虚"与"实"、向西开放"点"与"面"、县域经济"大"与"强"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