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要有深刻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道德状况总体判断不能简单地用道德滑坡、道德爬坡来判断。社会中有"小悦悦"事件中的冷漠路人,但也有"最美妈妈"们。有极端事件存在,但慈善组织、志愿者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我们的城市文明、民主法制意识、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这两年来,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败德事件,让"道德"成为我们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讲坛的讲演者许刚是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新区党工书记,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干部。他的讲演贯通古今,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以来,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社会道德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重点对象。加上一些交通安全事件,尤其是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更是让社会道德处于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深喉"的忠诚冲突,以及人们对"深喉"的道德评价争议.作为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秘密不道德行为的组织中的要员,"深喉"面临着到底是该忠于其组织领导还是忠于组织使命的两难选择;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深喉"有义务忠诚于多重对象、多重价值,当它们在组织黑幕事件中相互关联并相互对立时,"深喉"选择践行部分忠诚的同时,也违背了另一些忠诚.正是由于"深喉"行动无法顾全其本应忠诚的诸种价值与对象,所以,其行为充满着道德张力和道德争议.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人们对"深喉"行为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现象,一些传统的道德面临着不可遏制的冲击。因此,理论界就有了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两个问题的争论。最典型的几种观点莫过于在道德总体评价上的"滑坡论"、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以道德的损失为代价的"代价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重新构建的"重构论",以及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二者不可兼得的"二律背反论"。这些论点似乎都强调了市场经济与道德文明的对立性,因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理论思维定势,若要跳出上述理论思维定势,我认为在讨论关于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  相似文献   

6.
对"什么是道德评价根据"的探讨,有三种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与效果统一论.道德本质和道德评价特性决定动机才是道德评价根据.重新审视学界对动机论的诘难,益于对效果论和统一论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道德评价是通过对人们行为和社会事件所进行的善恶评判 ,用以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替频频 ,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方法和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把握这种变化对提高全民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评价及其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领域的核心问题.道德评价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行为者的道德人格之优劣以及行为正当与否.道德评价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承认“是”能推出“应当”这一基础上的,道德评价合理性的意蕴直接涉及到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方式、评价表达等.因此,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合理地确定评价前提,科学地界定评价对象,遵循严谨而周密的评价步骤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斌子 《先锋队》2011,(21):53
品德"软实力"当为选人"硬标准"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它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是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思想潮流也随之涌入,人们的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恶性食品事件接连不断,干部腐化堕落日趋蔓延,助人为乐反遭诬陷等等道德滑坡现象,使得社会公德、从政官德、传统美德面临着严峻考验。遏制道德滑坡,可谓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个体道德体验"是个体道德的存在样态,灾难性"遭遇"能激发非正常状态下的个体道德体验,具有整体领悟性、时空贯通性、情感与理智融合性和意义生成性等特征。对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个体道德体验的调查与比较分析证实了体验对品德发展的影响与德育价值。进行"遭遇"事件的道德教育转换,开展德育课程、活动设计与道德叙事是提高灾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道德榜样作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道德理想的人格化,是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仿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从本质上讲,道德榜样在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采取道德行为时,不以"谋利""图报"为目的,其关键在于不以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然而社会却应予道德榜样以相应回报,并建立一定的道德榜样的回报机制.本文以"受助不感恩"为个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加强道德建设,塑造诚信社会,关键是要把"信用道德"建设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抓好"信用道德"建设,要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见利忘义者的违法之举,导致一个品牌、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三鹿奶粉"事件,除了法律的制裁、道德的谴责,更应从中国改革的层面去深思:如何通过一系列迫在眉睫的改革,杜绝"三鹿奶粉"事件的重演?  相似文献   

15.
道德被马克思称之为"实践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道德不能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化为人的具体实践,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基于道德的这个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知"与"行"的互动,仅仅是停留在让受教育者知德的水平上,那么毋庸置疑,德育的最终产品将会是一群有道德知识而无实际道德品质的人,德育的价值和意义也将无从谈起.德育贵在知行统一,只有将道德贯彻到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德育的价值才能够充分实现.然而,当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知行脱节的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对德育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这是我们观察和认识道德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立场。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既要看到道德与非道德在量的方面的对比情况,又要看到从由自然经济条件决定的宗法等级制的道德向由商品经济条件决定的人格平等的道德转变的质的提高的情况;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正确认识和评价以往的道德哲学与规范,并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出发作出合理取舍;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从中国社会现实的经济关系出发,合理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种体系要求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照顾到许多复杂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火车加速拐弯式"的转型期,而加速拐弯所引发的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已经给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意义重大,是当代中国转型期文化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我们要摆脱文化自卑,坚定文化自信,重中之重是要重建信念伦理。信念伦理的基本特征是:以信仰或信念为终极道德目的和最高行为规范,以道德伦理的理想价值为终极道德伦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借助于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想范型、道德先贤、道德典范或道德先进的范例化或道德类型学研究,来阐发、论证和确立一整套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和伦理学基本理论。在当前,重建信念伦理对于我们整个民族坚定文化自信有着紧迫且重大的意义。重建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是:积极回望自身文化的优良传统;开放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设想:近几年,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事件时有发生。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学风道德建设,2010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2008级第一党支部开展"遵守学术道德,抵制  相似文献   

19.
我觉得,当前的道德建设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道德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仅指个人的道德,还包括职业道德、制度道德、传媒道德的建设。我们目前道德建设的重心主要在于"扬善",而对如何"抑恶"似乎不甚关注,办法也不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客观评价我国当前的道德现状。正确地看待当前我国的道德现状,是进行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基本任务。现在,有人认为,我们的社会道德从总体上看,从实质上看,呈现的主流是进步,是在酝酿着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通俗地说是在“爬坡”。也有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道德状况不是“爬坡”,而是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