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正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出发,历时两年,纵横湘鄂川黔滇等15个省,长驱6.5万里,最终到达陕甘地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此期间,在遥远的北方城市——天津,党组织领导社会各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斗争,直接或间接地在行动上给予红军长征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0月21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4.
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区域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到1932年6月,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3个道委、27个县级革命政权,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这里诞生了10支成军建制的部队,是全国三大主力红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西北红军在长征胜利中的历史地位李彬姚文琦马玉卿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流域向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时间为1934年7月至1936年10月,共两年零3个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陕北吴旗,在此之前有红七军团、红六军...  相似文献   

6.
张友坤 《各界》2011,(8):78-79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至此,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末期,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边境地带,我们党建立了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鄂豫皖红军长征途中,由红25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地区为中心区域,包括今湖北省的郧西,河南省的卢氏、西峡、浙川,陕西省的洛南、商南、丹凤、商州、山阳、镇安、柞水、蓝天、长安、宁陕、旬阳、佛坪、洋县等县市的大部或一部地域.先后建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镇安、五星、山阳县苏维埃政府,宁陕县土地委员会,以及13个区、52个乡、314个村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万余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根据地从1934年12月建立,到1937年4月红军撤出,存在2年4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8.
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长征二万五千里,以旷世亘古的英雄壮举,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版图上写下了辉煌一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矗起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作为一名亲历那艰辛之旅的老战士,每每回想起那难忘的岁月,更是感奋不已。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用生命和鲜血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大迁徙。在万里征程中,红军勇士们以大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壮举。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实现了军事转移的战略目标,而且在沿途地区广泛传播了工农红军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治文化",是"革命政治文化"遵循政治社会化传播规律的一次空前的伟大实践。本文立足于政治文化传播的逻辑理路,以政治社会化理论范式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主体、客体、内容、路径和功能五个维度对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从学理层面作了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6,(44)
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河山的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在强敌压境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爬雪山,过草地,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千辛万苦,终于纵横十二省到达陕北根据地,赢得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这是人类创造的一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一位前辈作了如下的概括:红军指战  相似文献   

11.
正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原名罗德富,自字宿星,出生于汉族农家。1922年随滇军到广东,1929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0月,在江西吉安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第六军第二旅旅长、第二纵队司令、第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第九军团总指挥,在反"围剿"战争中屡立战功。长征时,率红军第九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作出了贡献。抗日  相似文献   

12.
红四方面军是我军三大主力之一,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创立于黄安七里坪,先后开辟和发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三月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和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一起,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为了全面地研究长征,继承和发扬我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本文试图以长征的历史过程为线索,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对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历史功绩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3.
红军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直接接触民族问题,把民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使民族问题的解决符合中国的国情。红军到达甘肃、宁夏回族地区后,中共中央根据当地独特的回族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状况,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这不仅增进了该地区的民族团结,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以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也为以后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0,(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即陕甘边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由于其"特殊性",在土地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同时也成为党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及北上抗日的出发点。作为"硕果仅存"的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是加强党的建设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典范,其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四年八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受了极端恶劣的大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忍受了人类难以负荷的艰难险阻,粉碎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谱写了“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能够转败为胜,完成长征的伟大任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在红军长征的若干关键时刻所起的挽救危局和正确导航的决定性作用,无疑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进行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驰名世界的伟大壮举。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于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说法不一。搞准确这个问题,对于正确研究和科学宣传红军长征的历史是颇有裨益的。为此,我们谈点管见,以就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1930年5月,当井冈山星火燎原,大别山红旗漫卷之际,又一支以农民武装为主体的革命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13军在浙江永嘉诞生了。 红13军是当时中央军委领导下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部队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支红军队伍的功绩一直鲜为后人所知,党史与军史上均很少写过这支英雄红军的战绩。从1983年开始,中共浙江省委及温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本着对历史负责,对革命先烈负责的精神,对红13军创建始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终于查清了红13军的创建和她的光辉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红二十五军最早组建于一九三一年十月,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一九三二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五军为坚持鄂豫皖根据地,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斗争条件极其困难,因此,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关于战略转移问题,中共中央有过多次指示,鄂豫皖省委也有过半年多的酝酿,曾派遣省委委员成仿吾去中央汇报情况.为了加强鄂豫皖根据地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派程子华到鄂豫皖去.一九三四年六月,程子华离开瑞金到鄂豫皖.十一月十一日,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程子华传达了党中央和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会议研究讨论,决定按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向鄂豫陕进军.并决定由程子华担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决定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地区的武装斗争.十三日,红二十五军进行整偏,撤销师一级建制,下辖三个团和一个手枪团,时全军共计二千九百八十余人.十六日,红二十五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自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