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的心愿     
从广义上讲,我们是同行,你们是搞文字的,我是搞电视新闻的。不过我的经历或许要比你特殊些。在我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我曾当过农民,进过工厂,前前后后有十多年时间。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我在工厂干了8年,先是当工人,也许是我酷爱摄影,喜好文学的缘故,一年后我被调到厂工会搞宣传工作。这一段时间,我有300多幅摄影作品发表,还有200多篇新闻报道被省市级报刊、电台采用。198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了安徽省电视台,当了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不到一周的  相似文献   

2.
<正>岁月如水流淌,老师恩情难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了,我虽然至今没有在上面发表过一篇稿件,但我是她的忠实读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对标样板!其中的一些故事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那是2000年8月,《人民日报》向当时的铁道部政治部约稿,让写一篇关于“九五”期间铁路加强政治工作的纪实通讯,要求有高度、有深度、有行业特点。我当时在《人民铁道》报社工作,当时的铁道部政治部领导将写作这篇稿件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压力很大。一是这方面的文章我过去写得少;二是这篇稿件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内容繁多,无论是主题确定还是结构设置,难度都不小,一时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3.
我是由一名工人成长起来的政工干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我有一种用不完的激情。 干政工我是一名新兵,因为真正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才四个年头,但与政工结缘却有八年有余。我与政工结缘于在党校的一次学习。1994年我参加了襄樊铁路分局党校举办的一期培训班,短短的两个月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当一名政工干部。在我眼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 之后几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写新闻,先后有多篇新闻报道见诸报端,文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理…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受“一切听从党安排”的教育太深,或许是对“灵魂工程师”的称谓感到欣慰和满足,从部队转业到工厂的18年来,我一直在当“喇叭官”——企业宣传部长。 为了当好这“喇叭官”,我很少享受节假日。或在寒风凛冽的夜晚,或在酷热难熬的午后,忍着胃溃疡、慢性肾炎、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的折磨,我写出了860多篇新闻稿件和50多篇政研论文,而且大都见诸省部级以上报刊,其中4篇获得了全国建材政研会优秀成果奖。厂里重要典型材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     
明年二月十六日,父亲去世满十周年了。为了纪念,我选编了这一本父亲的短篇小说集。 1919年,父亲开始用白话文写小说,除了长篇《倪焕之》,写了九十多篇短篇。我把所有的短篇过细通读了一遍,挑选出三十八篇。两个多月来,我整个心都浸渍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选择     
听说自已被批准为高级政工师的那一刻,我激动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这个职称对我来说,含金量特别高,尽管它与工资奖金不挂钩,但我如获至宝,觉得这是对自己从事二十余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肯定,这里面包含着组织、领导对我的关怀培养,包含着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包含着家人的理解、个人的奋斗…… 我曾经是一名教师。调到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工作之后,开始直接从事企业政工,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为胜任本职工作,我加强对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深入职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依据中心工作及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和新闻稿件。2000年初,我兼任林业局机  相似文献   

7.
方雄普 《侨园》2003,(2):32-33
我是广东开平人,少年离乡远走天涯,在北方生活将近40年了。去年12月,因工作的关系我重回广东。期间,参观了故乡开平的一些景点,勾起了我沉淀多年的乡情。返京后我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写了这篇开平建筑杂谈。  相似文献   

8.
刚刚读罢董衡巽的《学术论著稿酬菲薄非国家幸事》,紧接着又有《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的《拖欠稿费谁来管》。两篇小文章,一个大问题:出版界与著作界的关系。董文指称:“我在1962年发表了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得稿费二百多元,是我当时的工资的4倍;去年我发表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也得稿费二百多元,但只抵我工资的四分之一。”这位作者历经三十多年,稿费几乎没有增长,是一个极个别的例子。然而,指出“学术论著稿酬菲薄”,却是千真万确。解放后第一个由行政机关制订的稿酬办法于1958年公布,规定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稿酬每千字4—15元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法宝     
面 对一篇篇用饱蘸真情的笔写就的文稿 ,我真切地感受到 ,一颗颗热诚的心在字里行间跳动!是的 ,这确实是美文篇篇、丹心颗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中 ,我感受最深的 ,是参加了《我与中国共产党》征文的编辑工作。我写稿投稿有些年头了 ,可这当编委、读人家的文稿并做编辑工作 ,倒还是第一次。我叮嘱自己 ,一定要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作家、老编辑学习。实际上 ,我在拜读这些文稿时 ,就学到了许多许多。这次征文活动 ,是由上海政协之友社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应征来稿者中 ,有谈家桢、董寅初、陈铭珊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电业宣传工作以来,通过实施报刊、电台、电视台三位一体宣传措施,运用勤奋、广交、求实的工作方法,采取新(选题新颖)、短(文章简短)、快(发稿迅速)相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被各级新闻单位用稿800余篇,连年荣获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回顾这些年来的新闻宣传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是业精于勤。这是我从事电业宣传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17号文件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蔚萍教授,在长期教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这本书。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总编戴舟同志为该书作序,并作了很高的评价。全书共分为六篇三十二讲:第一篇是“基础理论篇”,主要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沿革、革命导师和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重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3.
两年来,我撰写了一些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省《宣传动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市《社联辑刊》、《思想政治工作通讯》等刊物发表了十三篇,一些论文还参加了省和东北三省十五市理论讨论会的交流。我还给市和部队师局级以上单位作报告十余场。探索与研究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一些体会: 一、热爱是老师。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在部队工作了三十五年,当兵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哺育。一九四九年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我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五十年代入党的普通共产党员,曾在云南边疆山区民族地区做农林科技工作多年。由于接触基层群众及生产实际的机会较多,亲眼看到山区农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落后,一方面农副产品和剩余物资未能加工综合利用,白白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村闲散劳力多,群众找不着活路干,不能脱贫致富。为此,我前后花了八年时间,搜集多方面材料,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写了一篇《论农副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技术战略》,打印成文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我在《周恩来选集》上卷出版之后,结合自己曾经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主要是在统战部作民主党派的工作和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体会,写了一篇题为《统一战线的思想宝库》的文章。退居第二线以后,省委又分配我主持省政协的工作,这就使我有更多的条件接触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刘振夏 《民主》2007,(7):40-41
写下这篇后记缘于台湾、香港的读者感动了我。《情画未了》的繁体字版于2006年6月下旬在台湾、香港出版,我应邀参加了台北和香港的新书发表会。以前对新书发表会参加得很少,也无多大的兴趣,以为那不过是个出书的广告活动而已。而恰恰这两次不以为然的活动感动了我。  相似文献   

17.
潇洒不起来     
我是在国有企业做宣传工作的,前后几年的实践中,体味过成功的喜悦,也倍尝了政工的艰辛。 和同龄人一样,我当初也是怀着美好的憧憬走上宣传岗位的。绞尽脑汁地写好每一篇文章,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是我恪守的信条。于是,一项项任务圆满完成,一篇篇文章见诸报端,一条条有价值的信息受到重视。应该说,我问心无愧。可尽管如此,我仍旧潇洒不起来,与同学见面时总是很不自信地说:“我还在搞政工。”  相似文献   

18.
我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工作,前后有30多年,与他接触很多,许多往事留在记忆里。我今年已80岁了,现在以缅怀和敬仰之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在人们的印象中,彭总似乎是个粗犷的人,喜爱的是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是位地道的武将,其实,他同时是一位孜孜不倦、酷爱学习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戎马倥偬的年月,彭总总是手不释卷。1930年湘鄂赣特委派我到三军团工作。在平江县长寿街我见到彭总,战斗那样紧张,  相似文献   

19.
误解     
远道退来一份陈稿。再大的作家,退稿都收到过,因此我毫不难为情。为了敝帚自珍起见,修修补补,拟收集子。一位女士见了说:这篇退稿还要什么,另写一篇新的吧。说得好轻松,“另写一篇新的”,要知道,我写文章跟生孩子差不多,也有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想早点出生,也可能是早产儿,放在温箱里不知道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再往深处一想,那位女士可能存在一点误解,什么误解呢?即是说:会者不难,反正你学会写文章了,另写一篇就是了。这种误解,其实好多人都有。我有一位高龄朋友,天天洗冷水澡,却告诉我一个秘密:“几十年如一日,天天洗冷水澡,可逢到寒冬腊月,清早往冷水里跳,每次还要思想斗争。”这是大实话。“几十年如一日”,总可以说“会”了吧?可是“每次还要思想斗争”。写文章一样,哪怕是多老的作家学者,如果要写点  相似文献   

20.
坐在电子工业部长江有线电厂宽敞、素雅的会议室里,我倾听着来自湖北、湖南两省地方和部属电子企业的党委书记、宣传部长和工会、共青团的负责人宣读的十多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透过他们那充满探索、热情和智慧的眼神,以及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