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伴随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政府,是一个能够使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切实改善的政府.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只有始终把政府建设本身与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强化政府责任,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韩梅 《法制与社会》2013,(36):230-23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研究民生问题的解决办法。目前我国正在迈向共享发展成果、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代,国家和政府大力倡导建设民生、改善民生。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将建设民生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并针对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论述了民生问题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等,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3.
"民主服务民生"是在现有社会管理体制内,政府通过鼓励多元主体进行民主参与、民主协商、互动合作等方式,是把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民主途径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机制。杭州市的实践模式表明: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民主服务民生"机制不但为城市社区自治提供了新思维,而且为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问题、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新路径,并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针对"民主服务民生"机制的内在需求,本文提出了完善这一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朱积中 《法制与社会》2010,(27):185-18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生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简单的说,最基本的就是吃饭问题,同时,也是与百姓其它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全体人民吃饭、住房、上学、就医等需求,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民生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主要就何运用检察职能关注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法学视角而言,民生问题是一个法治问题。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驾护航。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权、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与核心。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治根基,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它要求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体系以及切实施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6.
前沿视点     
改善民生问题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在《北京日报》撰文说,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理解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众基本生存的底线问题。一个人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是有一个基本底线的,这就涉及到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公共卫  相似文献   

7.
用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到政府这一层面,就是要建设法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应当以民生问题作为自身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通过保障与改善民生来服务于公众,促进公众与自身的合作;其价值理念包括民本理念、服务理念、沟通理念、正义理念和依法行政理念:在行政立法和执法、行政公开与监督、行政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试论建设以民生为本的法治型政府——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到政府这一层面,就是要建设法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应当以民生问题作为自身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通过保障与改善民生来服务于公众,促进公众与自身的合作;其价值理念包括民本理念、服务理念、沟通理念、正义理念和依法行政理念;在行政立法和执法、行政公开与监督、行政审批等方面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刘慧  陈红元 《行政与法》2010,(11):24-26
在市民社会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政府、大社会"已成为时代的选择,服务民生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服务民生,就是要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探索民事监督内涵,拓宽民行监督领域,突出民行案件监督重点。此外,检察机关在民生建设中应注意:服务民生不能逾越法定职能;查处犯罪的同时应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维护企业声誉;个案处理中要把握"依法判案"硬性标准与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灵活适用。  相似文献   

10.
刘耀辉 《行政与法》2022,(2):109-117
恪守民生尊重义务,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民生尊重义务对应民生对政府的防御权功能,包括不作为的形式尊重和作为方式的实质尊重.在政府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因部分民生尊重义务履行不到位,一定会程度上使得民生问题复杂化.政府履行尊重民生义务,应在坚持民生价值取向、消解民生价值与行动逻辑背离的基础上坚持有限政府原则,以不作为方...  相似文献   

11.
彭伟 《法制与社会》2013,(35):162-162,164
.孟足职能,服务和保障民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拟从探析民生基本内涵及我县基本现状入手,阐释检察机关在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基本途径。以解决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检察职能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惑。  相似文献   

12.
王世涛 《财经法学》2021,(1):86-10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处理应当遵循宪法逻辑,即政府与公民是一种信托关系,只要公民权利的需求仍在,政府就没有破产的理由。因此,地方政府破产只是财政破产但行政不破产。在地方政府破产重整程序中,地方政府提供的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于地方债的债权,因为前者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诉诸民主体制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政府的发债权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后,“民生问题”更加被社会广泛关注,并落实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法律援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职能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间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对于民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2008年5月起,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会同省民盟人员,分组到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地区,就浙江省的农村法律援助情况展开重点调查。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通过司法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于人民法院而言,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最终要通过具体的司法实践来实现。能否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妥善化解民生矛盾,既是对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宗旨的检验,更是对人民法院为民司法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民生问题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民生离不开人民,民生离不开人民的基本生活,从法律理论层面探索适合民生改善的机制,从而实现在公共服务框架内有效改善民生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时评     
《中国监察》2012,(19):42-43
盼民生"滋味"更浓些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件件关系群众冷暖,事事关乎人心向背。民生问题,是我党历来重视的重要问题。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郑重地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党的工作重点。本文指出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是要认清民生问题涵义和本质。  相似文献   

18.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原富》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政府如何以守夜为天职。按照他的论述,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三项。一是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二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负或者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三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他还认为,满足"经济人"的最好途径就是经济自由,而政府只能当好"守夜人"。  相似文献   

19.
唐葵  肖龙 《行政与法》2010,(8):40-4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与政府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为准则,以"大部制改革"和"公共财政"打造为推手,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切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梦萱 《河北法学》2007,25(9):83-88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价值在于补充和完善银行获得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鉴于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正外部性,中小企业发展这个事实本身即为社会和政府的一种收益,所以信用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出资者大都为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成为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有效途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法律性质上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法人,它应当以扶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其融资环境为宗旨.从根本上来看,信用担保机构应当更多地承担政策性职能,而非商业性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