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杰 《法治纵横》2011,(10):65-66
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庆海落马后被戏称为“两手干部”,即“两手干部”即指那些干工作有一手。搞腐败也有一手的触罪官员,“两手干部”有功劳、更有苦劳,但他们在腐败事业上同样身手不凡。因其正面形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罪行败露时被人们喻为“明手”掩盖“暗手”。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款”,是对当前社会上那些拥有较多财富人的通俗称呼,“傍”乃追随、依靠也。一些地方的某些执法执纪干部傍“大款”的表现:其一,经常参加当地“大款”们的开业庆典等礼仪活动,即使公务繁忙,也挤时间亲自莅临;其二,经常光顾老板们开的歌厅舞厅,接受老板们的曲意逢迎;其三,接受“大款”们的宴请,甚至接受送的钱物;其四,私人交往密切,与“大款”们称兄道弟,对他们言听计从,有求必应,直至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等等。对这种干部群众嗤之以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执法执纪干部所担负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非…  相似文献   

3.
朱国良 《中国监察》2008,(22):37-37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时说:“干部的生活,需要安静、清静:平静。那些一到晚上或逢年过节,家中就热闹的官员,值得重点‘关注’。”这一提醒和告诫可谓一针见血,点到了一些干部走向堕落的要害上,触到了有的官员变贪变腐的关键处。仔细琢磨一下,的确,许多干部的堕落就是从不愿安静、不甘清静、不屑平静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阿碧 《检察风云》2010,(3):28-30
从垃圾中可以回收出很多有用的东西。不但那些拾荒者,许多刑侦人员也对垃圾很感兴趣,从垃圾中寻找线索甚至衍生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被日本一些研究人员称之为“垃圾刑侦学”。  相似文献   

5.
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为党组织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但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来看,存在这样一些“误区”:一是“一俊遮百丑”。有些地方在考核干部时,看到干部某一方面的政绩和才能比较突出,对干部的评价便一好百好,以偏概全,有的只看表象而忽视本质。二是“一绩管终身”。在干部的实绩考核工作中,有的地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干部昔日的“辉煌”上,认为这个同志历史上曾经作出贡献,而对现实表现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对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认为可以不必“叫真”。三是“一绩众人用”。…  相似文献   

6.
雨非 《检察风云》2012,(10):12-13
说礼品经济是继人口、信息、金融等之后又一个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其发展态势的事物,一点儿也不过分。作为中国人,也许我们对于每天发生在身边的送礼那些事儿早已习惯甚至麻木,而这恰恰证明了其普遍性。中国的礼品经济到底有多大规模?谁也无从回答。熙熙攘攘的表象之下,究竟是怎样一潭深不可测的“水”,还需一番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7.
在商场内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看到顾客的购物情况,还可以提早发现犯罪分子,并可打开录像机进行录像,以作为证据,对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们也起到威慑作用。尤其在收银台上方装一部摄像机,不仅可以观察顾客付款情况,还可以监督收款人员的工作情况,杜绝财务上面的漏洞。但近些年来,一些“监督工具”已悄然爬上商场试衣间甚至卫生间的墙头,“商场试衣遭偷拍”、“超市厕所惊现针孔摄像头”等新闻屡见报端,试问,商场如此“安防”,安谁?防谁?  相似文献   

8.
箴言 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警惕“小节无害”.远离“温水效应”。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党风政风民风。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有的干部信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是人之常情,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自我约束,在“温水”中越陷越深。我们要亲商爱商,但要注意分寸,还要学会包公的“黑脸”。该拒绝时就要拒绝,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希望我们的干部都来做“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杨涛 《政府法制》2012,(16):41-41
虽然当地干部说没有“副处级祖坟”的明文规定,甚至发微博的政协常委赵克罗后来也称。“副处级祖坟”的说法只是口传,没有明文规定。但这丝毫不能掩饰“特权祖坟”存在的事实,因为,南阳的方案明确规定:知名人士墓等特殊坟墓,应按规定妥善做好保护、迁移或整理工作。下面的工作人员也是将领导打招呼的就往“知名人士”祖坟上靠,而赵克罗在南阳市镇平县老家的村支书则明确告诉他,他作为河南省政协常委,也算是副处级以上的官员,祖坟可以不刨。  相似文献   

10.
尤梓 《政府法制》2014,(19):11-11
从焦裕禄以及这些年习近平“点赞”过的干部身上,能大致勾勒出,什么样的人,才是习近平心中的“好干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什么样的干部将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思想滑坡,道德败坏,作风粗暴,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极少数干部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像干部”。一些干部在平民百姓面前,趾高气扬,骄横跋扈,对人民群众动辄训斥甚至打骂,肆意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他们以封建官僚自居,自封为一地或一个单位的“土皇帝”,因此人民群众说这些人像“疯狗”。他们的“疯”,只能对着也只敢对着老百姓,在领导面前,他们往往以另一副面目出现。在领导面前他们唯唯诺诺,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满嘴“是是是”、“对对对”、“行行行…  相似文献   

12.
廉政观点     
《中国监察》2011,(19):47-47
薄熙寒:要把“肯千活、能出活、出好活”的干部选出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选拔任用干部,要把那些“肯干活、能出活、出好活”的干部选出来,绝不能任由一些干部占着位置享清闲。“肯干活”是对领导干部增强政治素养,落实“积极行政”理念最通俗的表达;“能出活”是对领导干部提升行政水平,增强政治能力最实在的要求;“出好活”是对领导干部转变政绩观念,树立求真务实的行政精神最直接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点滴建议     
中国工商银行广水支行万诚李建明同志建议,基层行干部职工要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以减少或遏制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包头市昆都仑区纪委监察局马怀让、梁兴才建议,应明令禁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对私有个体企业贷款担保,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广西钟山县公安镇纪委刘炽善建议,越级上访信不要原件照转,可以将信访内容摘要转给有关部门,督促其承办。湖南省慈利县溪口镇党政办朱燕飞建议,选拔使用青年干部应把好政审关,要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上来,防止那些弄虚作假的、留须拍马的干部钻进领导岗位。点滴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10,(21):46-46
韩煜撰文指出,“糊弄型干部”往往滥竽充数,装腔作势,貌似“卖力”,实则“装样”,抓工作浮光掠影,搞调研蜻蜒点水,身子沉不下去,实际情况不甚了了。“糊弄型干部”的要害在于“假”。布置工作,大会小会,汇报总结,口若悬河,表态承诺,信誓旦且,然而一干起工作来,便成了放空炮、喊口号、走过场、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  相似文献   

15.
严冬雪 《政府法制》2009,(17):24-25
对于那些稍微具备医学常识的人们来说,“刘太医”被逮捕并接受了审判,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此时,一些“太医粉丝”,包括一部分已经深受其害者,再次站出来为“太医”辩护,这一规模宏大的群体甚至对有关部门的执法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层言论     
《政府法制》2009,(2):27-27
薄熙来:配强支部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支部是党最基层的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载体,是农民的“主心骨”,村级党支部搞得好不好,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对无所作为的“太平官”、只说不练的“二传手”、不分是非的“老好人”,要及时果断地调整,要将那些政治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用起来。在干部考核中增加民意调查的内容,变“官评官”为“民评官”,要鼓励干部到“两翼”工作,把艰苦环境的工作经历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些乡、村的个别基层干部为解决收粮催款、计划生育等农村工作中棘手问题,竟然利用当地行为不轨或劣迹斑斑的人充当“打手”,采取恫吓、殴打等非法手段威逼群众就范。这种“以恶解难”的做法,危害很大,必须坚决制止。其一,助长了有劣迹的人的嚣张气焰。那些劣迹斑斑的人法制观念淡薄,素质极差,让这些人充当“打手”,他们便以为怀揣“尚方宝剑”,愈加无法无天。长此以往,会闹得当地鸡犬不宁,甚至酿成恶性事件,破坏农村社会的稳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其二,严重损害政府和干部的形象。这些有劣迹的人可谓“臭名”在…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5,(3):51-51
看《天下无贼》可以提高作案水平,“红头文件”淡化法律,干部们也已“审美疲劳”,废除死刑,还贪官以人道?自然灾害的威力战争不能比……  相似文献   

19.
知恩与报恩     
自古以来,人际之间特别是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讲究点礼尚往来,知恩有报,甚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已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把这些生活中的“人情帐”不加区分地引入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其结果就大谬不然了。时下,在我们党的干部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视党性于私情之下,误将组织对个人的教育、培养、重用看作是某个领导的私下“栽培”或推崇,进而一朝权在握,便急不可耐地思恩求源,更有甚者将有思于己的领导之言奉为“最高指示”,即便是违法违纪,或有损于党的形象、有愧于人民公仆称号的不利于廉政建设的要求,也毫无顾忌地效劳奔…  相似文献   

20.
告诫庸官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湖北省黄梅县近3年来有17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因“无为”被降职,71人被改任非领导职务,取代他们的是清廉勤政的干部。时下,大多数人反腐败,往往只针对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如贪污、行贿、受贿等,而对“权力无为”者惩之不力。殊不知,一些领导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明哲保身。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尸位素餐,既有损于人民公仆的形象,也打击了那些勤恳工作干部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权力无为者非但不能弘扬社会正气、促进一方发展经济,还会助长不正之风、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清朝民间有一则寓言:某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