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忠林 《现代法学》2005,27(4):51-56
平等,在本体论意义上是一种作为个体的人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性之后激发的一种本能性需要;在法学意义上是一种以法律的手段来确认、平衡现实生活中那些反映历史必然的以实质不平等为内容的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适用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11,(4):80-80
游劝荣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当下信访制度在发挥一定正面效应的同时,也身陷困境。从法治的角度去审视,借助法治的方法去研究信访制度在矛唇纠纷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机理,用法治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信访制度运行及其完善的路径,是信访制度的一条“脱困”之路。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在一国法律制度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作为三方参与主体的一方所享有的辩护权是其享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该项权利的有效实现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加以保障,即刑事辩护制度。该制度一方面能够赋予被告人平等的诉讼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促进程序公正,实现司法公平与正义,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12,(12):77-77
宫秀川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开会原本的目的就是及时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集思广益,是充分发扬民主,特别是基层许多会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等级的研讨平台.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10,(4):F0003-F0003
秦晓鹰《学习时报》上撰文说,不久前,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雇了几十辆“大奔”去机场隆重地接回她的心肝宝贝——一只藏獒。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2,(9):21-21
《京华时报》2012年2月18日登载楚唐的文章:最近,一些地方拆毁不可移动文物的事件屡有发生,不约而同地,“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成了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招牌。这个招牌,除了语义上的讽刺意味,并没有赢取公众认可的目的。近日,针对此类现象,由国家文物局正式作出“名词解释”:所谓“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等没任何法律依据,也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狱学刊》2010,(3):93-93
赵慧珠在2009年10月19日的《学习时报》上著文《“中国教训”同样应引起重视》说,“中国教训”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不动产登记”与“动产交付”一起构成民事法律规范上确定物权的传统理念和基本内容。我国自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其中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沿着不动产登记制度来加以设置与推行的,《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等国家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性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等莫不如此。然而,从长期以来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操作实务及现行《物权法》相关规定来看,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有过度加重行政管理与司法诉讼之倾向①,换句话…  相似文献   

11.
英纪廖 《法庭内外》2009,(10):41-42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了以《法治,不允许法外特权》为题的独家报道。报道称,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了一些政策,出台了一些"红头"文件,创设了很多"法外特权"。比如,某区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规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若公  相似文献   

12.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www.ccdi.gov.cn)9月2日正式开通。网站作为中央纪委监察部信息公开、新闻发布、政策阐释、民意倾听、网络举报的主渠道、主阵地,将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心任务,倾力打造权威发布平台、宣传教育平台、工作展示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网络监督平台和纪检监察业务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上的人人平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这是立法的重大进步。我国刑法确立的人人平等原则,充分吸取了古今中外平等思想的精华,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把维护人民主权和人权保障充分结合起来,对于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特权行为作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内含、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行政立法制度是我国行政法的—项重要法律制度。然而,由于行政与立法是属于不同的职能,它们的结合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表现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上的种种问题,日益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社会》2011,(10):46-46
孟大川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改革要创新突破,法治讲规则程序,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在实践中也常遇困惑。正确认识与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是“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证人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作证资格的人因其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拒绝向司法机关作证的权利。这一制度在英、美、法、德、意、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设立证人特权制度。现行《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1款、第2款分别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相似文献   

17.
证人特权是个价值衡量问题。它往往在涉及案件事实和其他价值冲突时更值得探讨。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不同程度的规定了证人的拒绝作证的特权,而我国内地现行的法律对此却未做出相关的规定。本文主要从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立法、我国内地确立证人特权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完善我国内地的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周尚君 《政府法制》2014,(12):20-21
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被无限扩大化、泛化,直至“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重要的法治追求被抛到脑后,我们的社会也因此遭受重大创伤。  相似文献   

19.
沈彬 《法制与社会》2012,(31):38-39,42
拒证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均得到普遍认可,但在我国法制中仍鲜有提及。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目前对此规定的现状,对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探讨我国建立拒证制度的必要性及拒证制度的具体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免证特权是相对于一般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的义务而言的,是证人作证原则的例外。我国很多学者提出应当借鉴、移植西方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免证特权制度,以解决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难问题。本文通过对证人免证特权制度目前在我国建立该制度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构建有限度的证人免证特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