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网 《政府法制》2012,(1):21-21
近期。“裸聊门”、“微博门”、“开房门”事件频频曝光,不断拷问官员“私德”。2011年11月20日,有网友将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副总编辑王某与女网友的QQ裸聊记录截图曝光于网络,再次引发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私生活,即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不仅对官员的“公德”,而且对其“私德”,即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实行严密监管。典型一例:明太祖朱元璋对“文臣之首”宋濂在家跟谁喝酒,都讲了什么,了如指掌。不但如此,宋濂退休以后,在老家干什么,跟什么人往来,是否“本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官员腐败横行,重要原因为“做官发财”行为在当时真正发生作用的社会集体意识中并不是一种不可接触的“罪”。传统社会对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与实践存在着背离。传统道德和国家的行为规范均要求官员应廉洁,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官员表面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清官,但实践中大都选择成为贪官。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的子孙成为贪官。传统国家“道德立国”统治方略的弊端,官员为适应该逻辑形成的两面人格,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形成以上背离的基本背景。  相似文献   

4.
女色诱惑对古代官员来说,是比金钱诱惑更大的考验。抵御这种诱惑,需要有很高的道德素养和很强的自制能力。可惜很多官员道德素养低下,自制能力缺乏,所以,被色贿这种“糖衣炮弹”一轰就倒。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中国传统社会对官员道德操守的重视程度,可说是无与伦比。浩如烟海的正传野史,对“无辱官声”者的赞扬和对“有玷官箴”者的谴责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吏治腐败恰恰又是中国历朝历代难以根治的顽疾和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重要成因。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原因,但传统人治文化中所存在的道德悖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作为传统文化的积淀,这一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对整个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传统文化留下的这一遗产,正视这一悖论,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官员腐败行为的事先防范,注重对官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制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2012年即将结束,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但一些官员却在这一年里,因腐败行为曝光而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官员们的被查处引发了一场场舆论盛宴,但专家学者认为,“草根”反腐最终应真正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四、中国关于法律人职业道德的理论与制度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所谓“法律人”的称呼,但却有从事司法审判活动的官员。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对从事司法活动的官员阶层都提出了一些道德要求。例如,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对司法官员提示了“明德慎罚”的要求,“明德”是指司  相似文献   

8.
人都需要会说话,尤其是官员。每年的“两会”,新闻发言人受到举世瞩目,他们的很多精彩发言让人叫绝。然而,在当下,一些官员由于不会说话,已经让官员成为“高危”职业。王旭明曾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工作,他对于中国官员说话方式的思考,由来已久,不吐不快:“官员主要体现在爱说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说话之道,其实没有更高深的技术。它的核心灵魂是:真诚。做好人,对人与事真诚,说真话,说诚恳的话,说与人为善的话。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9.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对此我国在反腐败观念上应做到四项更新:第一.优选德治反腐向优选法治反腐的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0.
白杰 《法治纵横》2011,(10):65-66
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庆海落马后被戏称为“两手干部”,即“两手干部”即指那些干工作有一手。搞腐败也有一手的触罪官员,“两手干部”有功劳、更有苦劳,但他们在腐败事业上同样身手不凡。因其正面形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罪行败露时被人们喻为“明手”掩盖“暗手”。  相似文献   

11.
启程 《检察风云》2012,(1):66-67
官员道德问题是最近舆论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加强官德教育”的言论。刘奇葆在一次会议上坦言:“现在有一些干部实在是不像话,好赌酗酒,喝醉了就胡作非为。”  相似文献   

12.
有网民认为,参与“网络追杀”者尽力找线索,找证据,找知情者,所体现出的才智让人肃然起敬,而这种精神,正是维护社会正义所必不可少的。更有学者认为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作用,既促使了当事人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和约束。但是,也有网民认为,民意值得尊重,但程序和法律更应尊重。“民意的审判”只能停留在道德拷问的层面,一旦损害了程序的公正,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可能受到侵害。两种说法见仁见智,在“法无禁止则合法”的原则下,“网络追杀”该不该受到法律的阻止,主要是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侵犯…  相似文献   

13.
当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而忘记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造假也就成了这些商人追求利益的最快捷途径。本文以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为例,从道德价值角度分析食品行业应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希望食品行业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承担起经济使命的同时,更要承担道德使命,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朱恒宽在一起突发事件中秉公处理,但农民何保安等人却长期诬告、诽谤他,于是他不得已将何保安等人告上法庭。这则县委书记“官告民”的报道几天来成为许多报纸的头条。更有人撰文说这起“官告民”案件值得称道,“体现了一个官员的法制精神和平等意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公民  相似文献   

15.
椿桦 《政府法制》2009,(20):43-43
河南固始县2008年公选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子弟,让人感觉有“继承”之嫌。固始县委组织部部长周辉回应媒体采访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吗?”判断官员之后当官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其官位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父子总统”、“官员世家”什么的,但由于他们经受了选民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周涛 《法治纵横》2014,(4):34-35
在中央反腐倡廉、匡正风气举措密集出台的当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可谓意义重大。此举已非单纯地要求官员带头禁烟,更被看成是官员改进工作作风、防范贪腐浪费的具体体现。那么,烟草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中国古代有哪些“禁烟”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政府法制》2014,(35):12-13
“拍新闻照片难,给官员拍照片更难。”这是拥有十多年为官员拍照经验的摄影记者高一呜的感叹。“从拍摄到审核刊发摄影记者都是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政治事故。”去年离开江西某党报摄影记者岗位转行做都市报文字记者的李文斌说。总之,如何“讲政治”,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领导风格,需要摄影记者不断揣摩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韩国依靠军人政治和财阀经济两个主轴的驱动,由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大国(曾居世界排行第 11位),世人誉之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广泛干预经济,导致韩国发生了较严重的以“政经勾结、官员腐败、拜金主义、社会秩序混乱”为症状的“韩国病”。尽管韩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但腐败丑闻仍接连不断。   20世纪 50年代,李承晚政府主要忙于权力争斗,不重视经济发展,使得大大小小的官僚“既没有理想,更无道德顾忌”。出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  相似文献   

19.
闻一在2004年4月23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高薪未必养廉》介绍,2004年4月10日,普京签署了《关于完善劳动报酬》的总统令,其内容是大幅度提高国家官员的工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薪养廉”。前几年,俄罗斯的一家权威机构在官员中做过一次调查,得到的答复是:“官员们只要每月能有600—800美元的工资,就不会贪污了。”但实际情况是,当他们拿到了这个数额的收入时,贪污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严重了。经验表明,官员是否贪污并不在于收入的高低,而在于权力的使用。若对官员的权力使用不加以监督和限制,若对官员的晋升没有一个从群众利益出发制定的标准,贪污是消除不了的。  相似文献   

20.
《法制与社会》2011,(13):29-31
德国学者洛伊宁格尔曾经指出:“中国的传统是相信官员的道德良知,注重对官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而疏于对权力监控制度的制定,因此权力被利益诱惑并收买的机会要比西方大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