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自1954年宪法确定了国家机构的基本模式后,现随社会的发展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国家机构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则和构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殷明胜  董文媛 《河北法学》2006,24(11):197-200
劳动教养制度创立至今,为我国社会与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改革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要求日益强烈.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审批程序改革.当下,一些学者针对劳动教养的审批程序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首先对劳动教养审批程序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然后对这些改革方案在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最后,在宪政的视野下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总战略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突破口,寓政治体制改革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改革的初衷和原动力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本身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其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不同利益地区和不同利益群体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从而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与持续深化、成效显著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相比,政治改革显得步履维艰、严重滞后。因此,加大政治改革的力度,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特别是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与现实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司法改革的主导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 ,提高司法机构“公共产品”的出产能力和效益 ,更有效、更充分、更完善地保护社会主体的正当权利 ,创造、完善并维护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法律秩序。与此相适应 ,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内容在于重新配置并合理界定各种权力关系。由于中国司法改革受诸种条件约束 ,因而改革具有复杂性 ,必须进行整体设计、“由上而下”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6.
赵明 《政法论丛》2008,(3):3-14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乃是中国社会整体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政治语境尤其值得人们关注。一方面,政治改革必定涉及司法机制和相关原则的调整;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的司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将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纯粹法律制度意义上的变革。当代中国直面的这种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政治语境乃是历史性地生成的。  相似文献   

7.
甘田 《中国监察》2013,(23):45-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方位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任务,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着力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朝这个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8.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正处》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能把它列入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去。《正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理论基础。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根本理论,正是《正处》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新经济结构的逐渐形成、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新的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给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活制度和习惯带了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亟需司法制度对一系列新的变化进行回应。如何通过司法制度改革、司法政策更新、司法方式完善和法律对社会的管理制度创新来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纠纷、促进价值实现和资源整合,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面临的巨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初期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摆脱经济困境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及社会条件,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伴随改革而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积累。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反映了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社会结构的分化,市场机制不健全及社会失序。因此,在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上,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看稳定,以市场的角度看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稳定是手段,改革与发展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兴成 《法人》2011,(9):81-81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民权利和自由都对法治有强烈的需求,法学必然会成为中国的下一门显学。经济学和法学在中国都成为显学之日,就是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过大关之时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以来,作为广东省地方政府综合改革的试验区,顺德启动了新一波综合改革。从改革的历史来看,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既是20世纪90年代产权改革的逻辑延续,也是回应顺德经济和社会转型现实需要的产物;就改革的驱动力而言,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的动力机制在于“上下联动、内部激活”;在改革的线路上,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从变革治理主体入手逐步扩展到调整治理关系。顺德新一波综合改革创新了地方治理格局,其实质是治权结构的有限重构,其历史定位在于它是“产权改革”与“政权改革”之间的中介,其实践意义不仅在于为顺德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破除体制性障碍和为广东深化改革提供示范样本,更重要是为中国探索了一条从“产权(经济)改革”“治权改革”再到“政权(政治)改革”的改革路线。  相似文献   

13.
姜明安 《中国司法》2013,(12):14-16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和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六大领域的改革。其中党建领域的改革是其他五大领域改革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正常发展和运转的必不可少的设施。在现代社会,监狱对社会改革、进步,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而我国加入WTO后,监狱作为社会的“窗口”,更需要以巩固国家政权建设为己任。为加强监狱工作与建设,笔者从健全国家政权和法制建设的角度,浅析现行监狱体制改革与监狱布局调整。一、改革当前监狱行刑制度是健全国家政权和法制建设的需要当今中国社会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处在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监狱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立足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监…  相似文献   

15.
《政府法制》2011,(30):12-12
西方的普遍看法是,国家的特点是僵化、萎缩、不合时宜,但中周的情况则不同。西方还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改革进展迅速,但没有进行政治改革,这是大错特错。中国曾进行了广泛和深远的改革,特别是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而且改革仍在继续。中国的改革比西方在这个阶段所进行的改革要大得多。在试验过程的基础上,国家不断转型,  相似文献   

16.
翟小波 《中国法律》2008,(3):18-19,74-76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是民间意识蓬勃生长的三十年。经济改革大胆前行,行政改革稳妥展开,社会力量也日渐壮大并开始自我表达。为回应速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势,政法界近些年呼吁制定行政程序法,试图促成良好行政;改革行政程序的任何努力,只有置於该背景下,才能被充分且客观地理解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入世”对我国政治改革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是一场政治与法治革命 ,但这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改变我国的国体 ,而是使我国某些不适应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产生新的变革。WTO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要求 ,必将推动国内实现“阳光下的政府” ,变官本位、国家权力本位为市场本位、社会本位 ,提高公民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意识 ,成为国内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和推进政治改革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我国当前行刑制度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司法制度整体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社区矫正的产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程度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需要,而从其具体形成的路径来看,是非常典型的由国家推动形成和发展的制度,从一开始在个别省市以极小的规模试点,到现在扩大到全国18个省市,各级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贯彻《公司法》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政法学刊》2001,18(5):15-17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有着必要性,其改革的方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处理好几个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法制》2013,(18):11-11
《环球时报》2013年5月22日刊登高波文章:中国正面临“四有社会”的巨大挑战。一是政治层面的“有痛施政”,改革的无痛地带越来越少,在公共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痛点”越来越多。二是经济层面的“有感发展”,人们不接受“无感发展”的数据经济景观。而热切诉求收入增加、福利改善等实感实惠。三是社会层面的“有缝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