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加入21个人权公约,除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没有被全国人大通过,其他的都已经生效,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已逐步和世界接轨,但中国在人权法治保障与实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在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实践上将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和平 《政府法制》2011,(26):49-49
“人权”是指一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其与国家公权力的对抗最为激烈。随着近代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妥善处理刑事诉讼中人权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民主法制社会的必然。本着以人为本和保护人权的理念,我国政府已先后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并于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2004年3月14日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  相似文献   

3.
刘小九 《法制与社会》2012,(34):164-165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并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中,指出将对公民人身权利、被羁押人的权利等进行更好的保障。尽管我国法律也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进行保障,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与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充分地保持了人权制度和人权实践上的中国成分和中国方式,完整表述了中国特色的人权框架,并且与世界人权体系和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相吻合,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开放和合作姿态。它具有可靠的政治与宪政权威和政策与法治保障,在日渐倾向于突出人权与法治内在关系的时代背景下,尤其需要强调公共政策之于人权的现实意义;它将人权教育纳入议题,但在日益重视培育人权意识和建设权利文化的同时,尤其不可漠视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人权与责任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人权问题是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之一。但任何一国的人权,都是要通过本国的具体立法来加以确认和保障实现的。在我国,全国性法律和地方性法律中的人权立法,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多层次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使我国成了世界上人权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我国的人权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人权立法在社会生活中的真正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着全社会范围内重视人权保障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真正形成,我国公民的人权必将会得到充分地实现和切实地保障。  相似文献   

8.
9.
《法治与社会》2012,(6):10-12
列宁说过: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精髓在于保障人权。庄严宪法,2万余字,字字千钧,无不凝聚着华夏儿女对于人的权利价值的认可与捍卫,修宪所折射出的人权进步理念,更是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据统计,"人民"一词在报告中出现145次之多,令人印象深刻。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要求和途径而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我国第二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阐明的我国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三个原则来解读。首先是依法推进原则。它要求,根据宪法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各个环节完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机制,依法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置于"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之前,合为一句进行  相似文献   

11.
涉及人权方面的国际公约有许多,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在所有国际人权公约中最基本的公约有两个,这就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国政府继1997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之后,又于1998年10月签署了令人瞩目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目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正有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任何一个公约的加入,都意味着国家要承担相应的国际法义务,成员国要定期向公约监测机构就执行公约的情况提交报告,联合国将以公约的标准衡量该国的人权状况。因此,这就要求国内法律的许多内容与国际社会接轨,尤其是现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4日,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犹如法治的黄吕大钟,回响在人民大会堂。在学界内外回顾纪念的话语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莫过于"人权"。2004年将"国家保障和尊重人权"写入宪法,铸就了中国法治事业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2012年的法治建设,更是开启了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的光辉历程,在共和国的立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姚志强  邹莉 《犯罪研究》2007,(6):53-55,80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是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庄严承诺和郑重宣示,是标志我国政治文明和宪政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侦查监督部门作  相似文献   

14.
较之于2009年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年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强化了国家对社会权保障的立法义务,推动人权保障的法治化;强调了国家对社会权的平等保护义务,促进核心社会权的实质平等;纳入了一些新的社会权保障要求,推动社会权向高层次发展.然而仍然存在对社会权救济的制度供给不足,对发展社会力量保障社会权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由权对社会权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等不足.亟需通过加强社会权保障立法,加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的制度性落实,促进社会权保障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等手段完善社会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法治社会,刑事诉讼法被称为宪法的测震仪或应用之宪法。实质意义上,刑事诉讼法是典型的人权保障法,堪称人权保障的大宪章。而中国的教科书长期以来把刑事诉讼法界定为打击犯罪法,近年来又进化为打击犯罪法与保障人权法的混合体,并作为刑事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话题一: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背景话题二:保障人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背景话题三:检察机关与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它的确立并非仅出于功利主义考虑,而在于申明了宪法之为宪法的规范意涵。对它的理解,不仅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提升权利观念、完善宪法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宪政建设的深远影响,而且也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宪法结构、旨意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同样,人权原则的实现并非仅指人权保障的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或许是把它置入规范宪法的视野中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方向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5):16-18,67-72
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神圣职责。尽管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人权”概念产生于近代西方,但尊重人、爱护人的人权理念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人权在中国,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制度,由理想走向现实,标志着并且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9.
赵秉志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1):8-10,57-61
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是当代刑法的两大机能。保护机能强调的是刑法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免遭犯罪侵犯的作用;而保障机能则重在防止社会成员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免遭国家刑罚权之不当行使的侵犯。而无论是保障机能还是保护机能,都蕴涵着保障公民人权的问题。应当充分肯定,中国1997年的新刑法典与此前的刑法规范相比已经较多地关注了刑法的人权保障问题,并在此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权公约视角下的中国刑法改革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国大会在1966年12月16日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两公约),此举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政府于1997年和1998年分别签署了两公约。笔者认为,在加入国际人权两公约以后,我国刑法在法理念和法规范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