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敏 《中国公证》2007,(5):21-2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证机构作为证明机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公证员也被认为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因此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对公证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一直是法律的重要生命源泉之一,损害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在法律上从来就没有登堂入室过,公司法中相关制度的设计也不能除外,本文认为:资本多数决原则所反映的是平等和民主精神,正是由于这一原则使其自身遭到破坏,最后又违背股东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行六年多来,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初步进入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就全局而言,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是健康的,鉴定管理工作是积极主动的,鉴定队伍正在壮大、成熟,鉴定秩序有了基本好转,鉴定水平基本能满足为诉讼活动提供科技证据的需要,在保障公正司法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把律师理解为一项事业,而不是一门职业。我们的事业与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百姓安康、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推进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完善法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作为自己首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江淮法治》2010,(18):F0002-F0002
界首市检察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为目标。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扎实做好各项检察工作,为界首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就像太阳的光辉永远与黑暗相伴而行一样,有时候公平正义的光芒难免会有照射不到的角落。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控申科的干警们就找到了这样的“死角”,并干方百计地青除它……  相似文献   

7.
和解背后     
查永华 《江淮法治》2012,(20):25-25
自2005年进入检察院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公诉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深刻地体会到检察官的公平正义,不仅仅是让有罪的人得到审判,更重要的是如何树立好执法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1,(12):1-1
司法部近日制定了《法律援助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努力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成为“十二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始终以检察监督为主要任务,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检察改革为动力,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最大程度地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建设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公平正义的秩序则是法治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如何更好地体现和实现公平正义,本文就此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提出了观念、立法制度和有效执法等方面的完善建议,以期为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它不仅与党的宗旨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全面覆盖国家各项工作,包容多重价值意蕴,兼具价值构成与价值判断标准的功能,需要从多元视角来加以理解。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点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全面法治来统合社会公平正义诉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落实,逐步实现从形式公平正义向实质的相对公平正义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14,(5):7-11
2013年,全国公证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公证工作服务、建设和改革,公证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公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证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实现了公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法律援助事业的深人发展,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案件数不断增加,法律援助逐渐成为维护广大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然而,衡量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准不只是“数量”,“质量”才是法律援助事业的生命。因此,在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提高案件质量,成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公平正义可以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本文论述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并着重论述了如何以公平正义为尺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陈迎朝 《中国司法》2011,(12):74-77
滁州市法律援助事业在近年有很大发展,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并且获得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同志的肯定。为进一步提高自身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结合滁州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由于医疗系统的不规范和有关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医疗侵权纠纷中关于责任确定的问题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所以应加以深入分析其内在本质,以便于明确责任,及时补偿受害者的损失,体现法律公平正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11日,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王胜俊在会议上强调,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立足于人民司法事业兴衰成败、立足于提高司法公信力、立足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19.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我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检察机关工作。在了解了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和任务后,我知道自己从事的是维护法制统一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是庄严而神圣的事业,内心升腾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上班后的第四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的检察官,从事着神圣的职业。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法的价值取向的内涵。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协调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平衡.促进社会进步。传统法理一直将公平正义视为法的基本价值.所以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公平正义是任何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这也是良法应有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