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要求:"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特别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制约的问题。"这既是各级国家机关的重要工作,更是人民的期待。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监督工作,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参加这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问题之一。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畅谈反腐倡廉建设。为此,本刊记者及时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2.
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曾经定义:亚腐败是这么一种现象,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定不了罪"、"找不到责任人"的亚腐败在某些领域已被司空见惯,吃喝风、奢侈浪费风更是比比皆是,它所表现出的观念腐败和过程腐败,让社会肌体出现了某种"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3.
科学吏治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社会的矛盾高发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尖锐,无法回避。而预防和惩治腐败(防治腐败)的工作成效是改革得失结论中的重中之重。现实是:改革不到位与腐败之间恶性循环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侵蚀改革的成果,预警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邬金浜 《检察风云》2011,(12):17-17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规则",背离"显规则",追逐不法利益,固守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上,腐败问题一直是侵蚀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各国的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都曾历经一个腐败的频发和高发期,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国际现象。  相似文献   

6.
肖剑 《检察风云》2012,(15):30-32
腐败的容忍度问题,最近在国内成了热门话题,公众非常关注。其实,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待腐败始终态度鲜明,指出"与腐败水火不容","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就是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然而,也不必讳言,尽管"零容忍",但显然还没有真正做到对官员"芝麻小事"的"无情打击"。  相似文献   

7.
舒杰 《检察风云》2014,(18):50-51
“棒打大老虎”成为中国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话题。同样,在美国,近来反腐动作连连。美国虽是一个年轻国家,腐败问题却由来已久。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腐败非常严重的时期,有人称其为“腐败高发期”,但随着反腐败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腐败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防止或惩处,腐败被抑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即便是这样,依然会出现“前腐后继”的官员。最近,弗吉尼亚州州长就陷入了贪腐丑闻。  相似文献   

8.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4,(11):26-27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自曝家丑"时称,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这是治理腐败进入科研领域的重要信号。要治理科研腐败,就要懂得什么是科研腐败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预防和惩治科研腐败。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及其作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区分为政治领域腐败、经济领域腐败和社会领域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指公共权力部门的腐败,经济领域腐败主要是指企业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主要是指非政府领域腐败,也叫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如从社会权力机制而言,是权力滥用的表现;从社会伦理环境而言,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恶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种新的腐败类型逐渐浮现,这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使得信息腐败与备受公众关注的贪污挪用公款、卖官买官等腐败行为相比,更具隐蔽性,是一种难以察觉的腐败新"黑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确保其规范用权,既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难点。对于经历了郴州系列腐败案件的湖南而言,这更是一个严肃而亟须破解的命题。痛定思痛之后,湖南省按照中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通过建立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以及完善督查问责和公开述廉评议等制度,积极从制度和机制上探索对党政"一把手"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路,并取得成效,受到了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必英 《法制与社会》2011,(26):163-167
廉政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承载着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措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旨在用廉政文化引领人民群众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等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引领领导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利益观问题,使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从"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到"不愿腐败"转变,从根本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不以“数量”论腐败新加坡从初生那天起,就与旧的习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腐败行为,在当时的新加坡畅通无阻,不腐败是不可能的,也是奇怪的事。李光耀执政伊始,就绞尽脑汁考虑反对腐败的有效办法,绝不让腐败吞噬新生的政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贪污受贿的数量”作为判断是  相似文献   

13.
任建明 《政府法制》2009,(22):10-11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反腐败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身边人"成了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特殊或敏感,当然主要是以其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 败的现象所决定的。具体地说,则是以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高低来分级的。  相似文献   

14.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19):12-14
腐败行为首先来自某种腐败的心理,而产生腐败心理是因为有腐败的机会与空间,此空间越大、越长久,腐败心理的形成就越容易,腐败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要预防官员产生腐败心理,必须先堵住可能导致腐败的各种漏洞,要让其在无缝可钻中死"心"。堵漏洞防止产生腐败心理需教育引导,更要通过严密的制度控制,现阶段这方面的建设任务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5.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10):225+227-225,227
"村官"虽小,影响却大,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大影响,但从近年来我区的司法实践上看,"村官"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贪腐手段花样翻新、涉案金额持续上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因"村官"腐败引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一个严峻问题。"村官"腐败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制度和现实原因,本文以一起典型的"村官"腐败案件进行分析,对"村官"腐败产生的原因、具体手段、法律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从加强监督权方面探讨遏制"村官"腐败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腐败犯罪学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防治腐败犯罪 ,是一项古老而新鲜的问题。必须把腐败犯罪的产生和防治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本文还对腐败犯罪的特征与分类、腐败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结构体系、腐败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等作了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郑文 《法庭内外》2010,(10):19-21
县委书记的落马在反腐败日益深入的今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抛开个人人格,单纯从职务问题上看腐败问题,"县委书记"已属热点的腐败岗位。安徽省五河县原县委书记、蚌埠市政协原副主席徐社新(副厅级)就是在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因多次受贿而落马。作为一个县委书记,徐社新没有以权为家人谋私,没有花边新闻,这在当今大堆又贪又色的双料腐败官员中实属少见。那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入腐败泥潭的?剖析徐社新案件,可以发现,他的腐败轨迹,是当今问题官员的一个"腐败标本"。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的法律思考丁化美,李文峰腐败行为已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人祸,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逃腐败之患。"腐败"的病毒不仅在侵蚀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滋生和蔓延。我国历来重视反腐败斗争,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9.
腐败概念的泛化和界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腐败是反腐倡廉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科学界定腐败概念也是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腐败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腐败概念的泛化问题。近年来,大量与腐败有关的词汇出现在众多新闻媒体上,诸如交通腐败、医疗腐败、学术腐败、新闻腐败、足球腐败、彩票腐败、节日腐败、低龄腐败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反腐败,腐败越严重。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与这些词汇有关的事件大多不属于腐败范畴。例如,把出租车司机绕行称为交通腐败,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称为学术腐败,把小学生班干…  相似文献   

20.
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我们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因为腐败会使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这种认识和态度,也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