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郑振成 《中国监察》2013,(20):38-39
天下事知易行难。大家都熟知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解决自身问题的锐利武器,但真要放下包袱、拿起武器的时候,很多同志却在心里犯难。除了批评同级难、批评下级难外,最难的莫过于批评上级。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就严肃批评了有的民主生活会上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  相似文献   

2.
“齐人攫金”的启示沈爱民,姜华近读《列子·说符》,其中有一则“齐人攫金”的寓言故事,颇得教益,很受启发。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齐国人很想得到金子,但却没有办法,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主意。一大早,他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到集市上去,到了卖金子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组织人事报》6月3日刊登周和平的文章说,香港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在世界上是出名的,它制订有一系列非常严密的规章制度,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就是“公开点名批评”制。例如,最近就有一批香港政府高官、公营机构高级人员,因违规行为受到点名批评,在媒体上曝光。香港这种“公开点名批评”制值得借鉴。其一,可以使公务员时时敲响警钟,防微杜渐。其二,这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法。由于是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开点名批评.公务员对其的重视程度就比仅仅内部批评要大得多,作用与效果自然也要大得多。也来个“公开点名批评”如何?  相似文献   

4.
某基层单位管理比较松散,上级领导机关检查后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按理作为单位主管应当虚心接受,并将上级的批评如实下传,引导职工进一步查找问题,总结教训,完善措施,及时改进。可这个单位的主管却相反,千方百计向职工隐瞒上级的批评,深怕说了倒自己的面子。 谁都知道,上级提出的批评很宝贵,对单位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为何还要“贪污”上级批评呢?原因在于这些单位主管的自身思想有问题。首先这些领导对上级的批评有抵触,认为上级小题大做,批偏了,批重了,因而当面接受,事后并不想真的改正;其次是私心杂念作怪,…  相似文献   

5.
荀子曾有过“时位之移人“之说,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一个人的许多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正确把握“移”的对象、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职务变动,地位上升,权力增大,头上桂冠增多,党员干部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便多了,批评却少了,于是有的人便“官升脾气长”——“移”了“脾气”。轻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重则居功自傲,压制民主。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的褚时健,在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烟草企业后,却从高高的“红塔山”顶跌入犯罪深渊,…  相似文献   

6.
某单位有位老兄,被人唤作“二百五”。何谓“二百五”?请看两例:有一次听领导作廉政报告,老兄竟当场提问:“你有没有贪污受贿行为?”弄得领导措手不及,面红耳赤,好半天才说出“没有”两个字。还有一次领导在会上批评老兄动不动就“越级”反映“不实”情况,会后,这位老兄径直找到那位领导说:“你可以批评我,我也有批评你的权利。”而后历数几件事,最后还是几个同事硬把他拉走  相似文献   

7.
谢涛 《法治与社会》2006,(12):48-49
中国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某些现象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地接受着.即便偶感不平,也不过是发一两句牢骚罢了.很少会从制度上去追究它们的合法性。譬如,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人越过候诊室里的长龙不用挂号直接就找大夫看病开药。看到某些人在拥挤不堪的火车站台上拿着个本本向列车员一显示径直就迈上卧铺车厢。看到电力局的家属整日整夜地开着空调每月却只要出几十块钱电费.重点中学教师的小孩不用考试不用交“择校费”直接就可读本校.等等。  相似文献   

8.
陈吉 《政府法制》2014,(32):29-29
汉桓帝时期,宦官张让权势滔天,很多人想巴结张让,张让手下有个管事,是陕西扶风人。扶风富豪孟陀就刻意和这位管事结交,经常给他送礼:管事对孟陀很感激,就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孟陀回答:“我只希望有一天我去张府拜访的时候.你能带着仆役恭敬地迎接我。”管事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9.
秦金俐 《法治纵横》2013,(17):55-57
“毒眼”绰号的由来 姚勇的眼睛,看来很平常,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就是明亮而已。可有些人很害怕,也有些人很敬佩。害怕的人说,姚勇有双“毒眼”,要躲着他走,一旦被他碰上,准没好事。敬佩的人说,姚勇的“毒眼”谁也学不来,是地道的绝活,真功夫。于是,“毒眼”就成了姚勇的绰号。  相似文献   

10.
“难得糊涂”这句话是清朝诗人郑板桥对当时社会的愤世嫉俗之言,这几年却忽然时髦起来。一些人本子上写着“难得糊涂”,衣服印着“难得糊涂”,宿舍里挂着“难得糊涂”,脑子里装着“难得糊涂”,似乎“糊涂”成了一阵热。关于“难得糊涂”的是非,前人有过论及,可不多赘,我这里只想就“难得糊涂”的种类,及有的人为何热衷于“糊涂”作一浅说。其一,从逻辑上讲“难得糊涂”是指不仅不糊涂,反而很明白。这样的人自以为一切看穿只不过无法改变,徒叹奈何,于是悲观、失望、愤懑、痛苦起来,嘻笑怒骂,而这样做的结果又难免开罪流俗,伤…  相似文献   

11.
不需要本人身份证.黄牛党就可以替你预订或购到“实名制”车票,说是实名制,进站口只看票不查人,普遍获得“免检”待遇:呼来铁警抓黄牛,却告知抓到也不易控罪。  相似文献   

12.
阮直先生曾写了一篇《稻草捆绑术》的文章,主要批评一些如同稻草的人,总是想着靠上强权、攀附大人物,而那些一时攀附不上大人物的就找圈子,结“乡党”。他说:“人的价值还是自身的素质决定一切,把命运捆绑在别人身上就如买彩票,中奖的总是有,但就不一定是你!”  相似文献   

13.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一直没出来工作.在家做了近三十年的“全职太太”。我出生时,母亲产后昏厥,经诊断.是高血压所致。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甚微,血压始终忽高忽低。后来,父亲听人说有一种“仙人草”治疗高血压很有效果,便骑自行车跑到几十里外的山上,采摘了一株很普通的“仙人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正处于实习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有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对于为何重视“灰色技能”,有72.4%的人认为这是“人情社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磊 《政府法制》2009,(19):36-37
最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南溆浦环保局收钱进人超编4倍,每个岗位卖一两万》。报道称,湖南省溆浦县环保局只有编制20多人,却超编80多人;交1万元,就可进环保局系统工作。其他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超编现象……这则消息经媒体广泛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交1万元就可以吃上“皇粮”?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地的环保局局长却说“很正常”、“人员并不多,很合理”。正常在哪里?合理性又体现在哪里?在溆浦官场的背后,又体现出了基层政府怎样的官场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客观本身。在用人问题上,用其所“长”,就会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其实,这跟木匠选择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共所短。巨树高耸入云,几个人都难以合抱,虽存几尺朽烂,明智的木匠却不会弃它而去。  相似文献   

17.
光明 《政府法制》2013,(17):18-18
为了做到司法公正,古人很强调司法官的作用。唐代白居易说:“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欲其行善,不亦难乎?”宋代王安石也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清代王夫之在批评单纯的任法或者任人都不足为治之后,得出结论:“择人而授之以法,使之遵焉。”古人所谓的治法,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立法治理网络问题,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本能反应:又要管网络了。公众其实也对欺诈、诽谤、造谣、攻击之类的网络问题深恶痛绝,但对“管制”有着更大的警惕和恐惧。中国的很多事,常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人们担心“管制”会把网络管死,焦虑于那点儿来之不易的言说空间被“管制”扼杀。  相似文献   

19.
常聪 《江淮法治》2012,(2):30-31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做一块假车牌挂在自己的车头.冒充别人车的牌号行驶。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20.
谢芳 《政府法制》2008,(11):49-49
我刚到美国时,朋友就告诉我:“对不起”(sorry)这个词,在纽约不能随便说。你遇到麻烦时,首先要分清责任,如果责任在你,你可以说“对不起”;如果责任不在你,你却说了“对不起”,就意味着你承认自己有责任。如果你遇到了涉及经济赔偿的绊纷(如车祸等),你的一句“对不起”很可能成为法庭上的证据,证明你有“错”并使你破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