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等诸多方面。其中,经济条件是基础的、基本的条件。所以,经济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在经济关系中,所有制关系和谐、分配关系和谐以及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和谐是经济关系和谐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余俭敏 《湖湘论坛》2009,22(6):40-43
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只有坚持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分配主体的合法性和分配关系的平等性,强调分配规则的有序性和分配程序的规范性,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走向社会制度文明,才能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前,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仍然是:在明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所应有的责、权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白璟  张国林 《前沿》2012,(3):33-35
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强协调利益的能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利益协调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表达、分配、导向、约束、调处、保护机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益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学明 《前沿》2005,(12):173-177
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条件。本文详细论述了实现利益和谐的指导思想及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共同富裕,统筹兼顾和社会公平。不断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促进利益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衡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因此,能否正确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分配结构,完善分配方式.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对分…  相似文献   

7.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06,22(5):62-64
加强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广西,必定是一个利益协调、公平公正的广西。加强利益协调,构建和谐广西,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和谐利益,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协调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和谐利益的政治保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是党的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必须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和谐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来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实现和谐利益的能力,必须以社会公正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原则,以统筹兼顾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主要方法,以民主法治作为实现和谐利益的基础,以党内和谐促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不仅从本质上描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从公共关系的角度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追寻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是:世界和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及其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目的;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范围。因此,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中蕴含的和谐理念主要包括"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农、轻、重和谐发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谋求和谐的经济布局,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探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和谐发展,建立公平和谐的分配关系等方面内容,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艳明 《传承》2009,(16):10-11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中蕴含的和谐理念主要包括"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农、轻、重和谐发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谋求和谐的经济布局,统筹兼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探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和谐发展,建立公平和谐的分配关系等方面内容,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建立中央集权程度相对较高的分税财政体制。这对于建立事权与财权相互平衡机制,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对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影响: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二是地方自身的能力减弱;三是返还制度对困难地区影响较大;四是以往赤字和库存自行消化使地方负担加重。 分税制改革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颜文皎 《求索》2010,(1):74-7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因此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为确保多元价值观整合能有效、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组织原则:坚持立足于人的现实利益为基础的实践整合原则和坚持实事求是、矛盾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追求公平公正,力求达到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就是要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司法公正,诚信司法。和谐司法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司法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这是确定沉默权的大环境。我国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西方先进的法制经验,采用有限制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16.
整合利益 化解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和矛盾是影响当今社会和谐的两个重要问题。一切冲突源于利益,一切利益冲突积聚成矛盾。所以达至和谐的途径,一是整合利益,二是化解矛盾。加强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利益整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执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对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的直接需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所以,保持社会和谐,归根到底必须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协调利益矛盾。政党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维护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二是联合与自己某种目标相同的其他阶级、阶…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煌生 《传承》2008,(2):52-53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向指导。其中几个重要思想是:必须坚持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一致的原则,重视和增进个人的利益;必须坚持市场经济二重性的辩证法,避免市场经济行为非理性化对社会发展的消解;必须坚持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完善相统一,促进经济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王里 《前沿》2010,(8):24-26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价值核心,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和谐统一,必须坚持机会平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起点公平;必须坚持规则公正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坚持结果合理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烟草行业大力倡导并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以下简称“两个至上”),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坚持以“两个至上”价值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烟草,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