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族民间"东来说"说明了历史上哈尼族对汉族移民的融合,从边缘族群镜面映照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成与延续。汉族移民融入哈尼族的时间始于元代,集中于明清时期;来源地以江南为主,兼有其他地区;融入途径主要有军屯、民屯、自发流徙及经商落籍等。汉族移民融入哈尼族,哈尼族吸收外来汉族,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对史学方法论的认识不一致,对有些问题的研究也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因此,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一、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洋务派。过去不少论者认为盛宣怀利用其“官督”的地位,控制一些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祖居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祖居地考朱文旭李泽然一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当时的“和夷”虽然不能专指今天的哈尼族,但无疑包括着“哈尼”的先民。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主要聚居于哀牢山脉和蒙乐山...  相似文献   

4.
1991年国庆期间,深圳特区华侨城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开业庆典,滇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蘑菇房山寨,作为文化村21个民族的24个村寨之一坐落其间。元阳县有名的哈尼族歌手朱小和与一批哈尼族青年男女应邀入村,在蘑菇房内生活,用哈尼酒歌“哈八”、乐器巴乌及民间歌舞等,向中国大陆、港、澳、台、侨和外国客人展示哈尼民居民俗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蘑菇房,是哀牢山哈尼族独树一帜的传统民居。鸟瞰哈尼山寨,那座座民居犹如破土而出的朵朵蘑菇,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浩翰的梯田一道,汇成一幅壮美的哀牢山图景。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是难看…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哀牢山、无量山的红河、思茅等地州。墨江是哈尼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全县哈尼族人口21万人,占全省哈尼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学者研究认为,哈尼族与彝、拉祜族等同源于我国西北古代的氐羌游牧部落,学术界还有“土著”和“东来”两种观点,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流传在人们口头的民间文学,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57年创制了一套本民族文字方案,目前在红河等地…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史,始终是在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两极徘徊的,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无不经历了从民间音乐文学(或源于民间音乐文学)向文人诗学的转变。诗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总是能“迫使”原本游离于诗学系统之外的音乐文学作品回归中正和平的诗学轨道,会由最初体裁与传播形式的裂变最终从功能上回归到诗学阐释的本位,承载起“诗言志”的重任。而当这种“回归”完成时,最初音乐文学系统之“缘情”、“歌其食”、“歌其事”的功能又将由新的体裁样式承担。中国诗歌发展史就是一部音乐文学与诗学两个系统不断地循环往复、互为促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哈尼族是个有众多节日的民族。其中重大的节日就有十月年、六月年、正月年、祭龙节、尝新节、“里玛主”节等。哈尼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由于山区造成的差异,方言土语的不同,支系的繁多,就使得各支系过节的时间、形式和内容乃至节日本身都不尽相同。但是,一些重大的节日是基本相同的,“六月年”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哈尼族的“六月年”,云南红河地区称“苦扎扎”节,是该民族一年一度重要的传  相似文献   

8.
(一) 哈尼族是祖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九十二万四千余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红河与澜沧江间的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元江、墨江、江城、红河、绿春、金平、西双版纳、澜沧等地最为集中。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僾尼”、“豪尼”、“碧约”、“白宏”等六个自称单位人数为多。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哈尼族过去没有文字,所以哈尼族文学是流传在口头上的民间文学。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迁徙研究,是中国少数民族迁徙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以往哈尼族迁徙研究多以族源氐羌北来说为理论基础,以本民族口述史、汉文史料等为依据,清理出哈尼族由北向南的历史迁徙线索,对口述史中重要的迁居地名做了一定考证,对迁徙时期、涉及族群、迁徙影响有所关注,对迁徙原因偶有提及。但是,目前哈尼族迁徙研究成果零碎松散,很多观点的提出缺少深入、严谨的历史学论证和有说服力的论据,研究视野需要拓宽,新的研究内容有待开启。  相似文献   

10.
康大民 《公安学刊》2002,(4):5-7,24
“入世”后 ,我们需要懂得国际上Police即“警察”(治安力量 )的多样性。将民间治安力量称之为警察是一些国家的历史传统。有些国家现在还有可以行使一定警察权的“辅助警察” ,在其他行政部门存在着有警察权的执法力量 ,一些行业单位也有自己的警察 ,保安业被称为“私人警察” ,民间治安组织已经成为社区治安的基本力量。“警察私人化”正成为国际警界的热门话题。21世纪将成为“人民治安”的新世纪 ,非官方的“警察”将空前发展。公安行业的全球化时代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发掘、研究各少数民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版了一大批有一定学术份量的专著。哈尼族青年学者为则的《哈尼族自然宗教形态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这是一本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学术著作。近几年,包括哈尼族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者已撰写了不少探讨哈尼族宗教的学术论文。其中,收入《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研究哈尼族宗教学术论文就达十余篇之多。已出版的一些研究哈尼族文化的专著,也有一定的篇幅探讨了哈尼族宗教。但据笔者所知,较全面、集中、系统地探讨哈尼族宗教的第一本专著,是为则的这本《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滇绗草”?在西双版纳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里,“滇绗”意为平地、广场;“草”是跳舞、舞蹈。“滇绗草”直译就是在平地上唱歌跳舞。“滇绗草”是一种歌舞习俗,也是西双版纳哈尼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以前,每个阿卡村寨的村头或寨尾都有专门为青年男女设立的聚会场地。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阿卡青年男女,吃过晚饭后,就会把自己梳洗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相约着往“滇绗”里赶,去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歌舞才华和手工技艺。  相似文献   

13.
一、哈尼族社会二元管理结构的历史文化积淀 哈尼族是国际性民族,分布在中国云南及东南亚的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北部山区.其中,中国哈尼族人口有14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滇南哀牢山区.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跳跃式的,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封建领主制的社会政治结构以跨越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凌驾于哈尼族氏族部落的社会之上.但是,哈尼族社会即便进入了封建社会,氏族社会结构和政治关系仍然以隐蔽的方式存在.直到今天,哈尼族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但节日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作为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载体之一,哈尼族氏族社会的政治关系依然从中顽强地再现出来.今普遍存在于哈尼族社会的民间组织--咪谷与莫批,是哈尼族氏族社会政治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唐诗和宋诗之分,以及二者的高下优劣,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争论很久的一个问题。我年轻时,读了一些诗话之类,也曾经随声附和地鄙薄宋诗,说什么宋诗不是诗,而是“讲”,是议论,是以文为诗,等等。后来自己偶尔写一两首旧体诗,却被朋友说是宋诗,使我大吃一惊。仔细看看,水平虽然很低,路子却的确近乎宋。再找些宋代名家诗来读,也逐渐懂得了一些好处。我想,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虽然是在唐代,这一点大家都承认。但是唐诗以后,继续走唐诗的路子的,元诗是中晚唐的蜕化,明诗是盛唐的赝鼎,全都失败了。只有宋诗,不跟随唐诗的老路,不沿袭唐诗的r面目,它倒是在唐诗极盛难继之后,站住了脚跟,有以自立。至今讲中国诗史的,唐诗之后,可以不讲元诗明诗,却总不能不讲宋诗。甚至要骂  相似文献   

15.
史式教授是一位研究历史很有成就的专家,他在国内有些报刊曾辟有“史式谈史”专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近,史式教授将在专栏中发表过的文章和一些最新作品结集出版了一套“史式谈史丛书”。这套丛书包括《皇帝是个什么东西》、《古来冤案知多少》、《贪官清官各行其道》、《太平天国不太平》四本,共60余万字。这四本书选择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要的人物或事件,从点到面或以点带面地评述历史,自立新说。 《皇帝是个什么东西》侧重于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皇帝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和危害作了较深的挖掘。书中对十几位曾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进行了重新评说,如在评价明崇祯皇帝时,史式教  相似文献   

16.
袁隆平院士等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制定《民间创新促进与保护法》。一提到“民间科学家”,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为了钻研科学而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人,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唐吉诃德式的、偏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比如发明永动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疯子或狂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王鸿飞研究员不认为“民间科学家’’是坏词,就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民间科学家王鸿飞的个人知识”;另一些人则用“民科”来嘲讽或怜悯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农村安,天下定,农业发展了,整个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当前,各地按中央的指示,派出工作队,加强农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保证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历史任务。红河州红河县俄比东村,是一个哈尼族聚居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俄比东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教育滞后,缺乏指导和扶持等多种原因,经济发展极为缓慢。长期以来,没找到一条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路子,1994年全村…  相似文献   

18.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19.
华扬 《当代广西》2005,(14):63-63
尽管“订单农业”不是新生事物,但由于不少地方的农民签订的“订单合同”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再加上有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只图眼前利益,“订单农业”难免还存在一些隐患。一些地方在发展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对市场供需把握不准就盲目地鼓动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导致订单合同出现内容不详细、程序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等缺陷,使其缺乏科学依据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巴卡的沉寂     
夏辉  王永 《今日民族》2012,(5):26-26
走进“巴卡小寨基诺族生态博物馆”,虽说几件藏品很有基潇族的文化内涵,但经过打听得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光顾了。巴卡小寨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卡村委会,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橡胶、茶叶为主,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