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中的检察监督权,检法两家基于各自的立场,从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到实践中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既有规则冲突也有实施冲突.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规定,既宽泛又缺乏操作性.为了解决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实践中的检法冲突问题,必须认清检察监督的宪法属性、法律属性和监督属性,必须立足于行政诉讼的特殊性来处理行政诉讼中检察监督权与法院审判权、诉讼当事人处分权关系,实现从行政诉讼的抗诉监督走向行政诉讼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2.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明确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和方式,从制度、程序、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检察建议刚性建设主要存在对检察建议监督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制发、轻效果,实体刚性建设亟待加强三方面的问题。国家强制力保障不足,被监督事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占位不高,监督手段的独立性有限是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检察建议刚性建设要进行顶层设计,规定根据不同的监督需要,灵活适用不同的检察建议,做到实体要搞准、程序要完备,从各方面切实加强我国检察建议刚性建设,全面充实完善我国检察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5.
4月2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二审稿对民事检察监督、公益诉讼、抑制恶意诉讼等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作了回应和创新性的规定,特别是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作了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实现了让老百姓享受更公正更便捷的诉讼环境的修法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春林 《中国发展》2010,10(6):53-57
自中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但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也存在法律规定欠缺、机构设置缺乏、监督对象模糊以及监督手段简单等诸多问题。为此,有必要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中检察机关监督权、健全社区矫正中检察监督机构、明确社区矫正中检察监督对象、丰富社区矫正中检察监督手段以便完善社区矫正中的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7.
高亚多 《前沿》2005,(9):131-132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保障,认真分析民事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是检察监督领域的薄弱环节,而我国行政诉讼渊源于民事诉讼,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本文就此对二者进行比较,以完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既反映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更是推动一种理念的转变,向社会释放出依法行政的坚定信心。在颁布实施23年后,行政诉讼法迎来了首次修改,而修改的重点之一就是克服行政诉讼立案难这一顽疾"。行政诉讼面临‘三难’,最突出的就是立案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产生纠纷,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  相似文献   

10.
检察监督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莉 《桂海论丛》2002,18(3):95-97
检察监督权在现代法治社会是不可或缺的。针对检察监督权在现实运作中出现的力度不够的问题 ,完善立法、加强对检察监督权的监督、强化全社会监督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彭智刚  于伟香 《求索》2014,(12):129-135
再审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调解的法定监督方式,其柔性建议的方式避免了审判机关的质疑与对立情绪,提高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的监督效率。当前,制约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其监督效力缺乏明确规定、向法院申请再审的前置程序的负面影响,根本解决路径在于立法完善,而司法实践中提高再审检察建议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有利于促进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实现。  相似文献   

12.
做实基层行政检察是新时期法律监督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加强检察法律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做实基层行政检察存在部分困境,这些困境严重影响了检察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究其原因在于立法对行政检察规定不明确、监督线索发现机制不健全、基层行政检察目标不明晰、监督程序不具体、行政检察部门设置不合理。对此,可从完善行政检察的立法规定、深化监督线索发现机制、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主要目标、细化行政检察监督程序、改革行政检察体制等五个方面探索做实基层行政检察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新《民事诉讼法》以检察建议的方式赋予同级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权,可以平衡上下级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责,缓解只能以抗诉的方式进行监督所造成的监督资源分配的紧张关系。与抗诉相比,检察建议具有协商性,可以在裁判作出前提出。这样,人民法院能够在再审程序启动之前及时纠正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将外部监督转化为内部监督。但是,新《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检察建议与抗诉这两种监督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明确检察监督、审判监督与诉权救济之间的衔接机制,容易导致检察监督权与审判监督权及诉权产生冲突,也容易导致检察监督、审判监督及诉权救济之间的功能混淆。因此,为了发挥不同监督方式的独特功能,有必要进一步正确认识检察建议的性质,区分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功能,明确检察监督、审判监督及诉权救济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界定检察建议在民事诉讼监督机制中的位阶,实现立法的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立法     
<正>我国拟修法规定民告官可口头起诉据中新社北京2013年12月23日电,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3日开始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该部被视为"民告官"的法律在此次修改中,突出强调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这是行政诉讼法实施23年以来,首次启动大修。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当天就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一段时间以来,行政诉讼存在"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的"三难"问题。信春鹰指出,其中最突出的是立案难。为通畅行政诉讼的入口,修正案草案完善了对当事人的诉权保护。如草案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但在整个检察机关的诉讼法律监督体系中,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较薄弱的一环,其最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法律有关民行检察监督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笼统,没有程序上的系统性。因此,强化民行检察监督,使民行检察制度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从立法上完善法律监督程序,使民行检察监督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民事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关民事检察建议的立法却流于粗疏,检察实践中民事检察建议的做法也不统一,这些因素制约了其法律效果的发挥。针对民事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善民事检察建议的立法,是民事检察建议法律效果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三、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议案。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民事检察建议的检察监督方式。其与抗诉互为补充,有助于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民事检察建议是检察监督型的检察建议,是非诉讼性质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同级的事中或事后监督机制,是柔性化的监督检察机制,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协作检察监督机制。这是民事检察建议与其他检察监督机制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明确民事检察建议的性质,有利于检察监督机制内部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检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执行工作的实践证明,检察监督对兑现生效裁判、维护当事人权利、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与执行公正意义重大。由于受立法滞后、理论分歧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民事执行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提出完善检察法律监督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小玲 《岭南学刊》2009,(1):108-111
行政行为检察监督是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设立和存在,不仅有着显著的法律地位,而且有着充足的宪政依据和法理依据。当前行政违法行为在我国相当普遍,迫切需要加强检察监督。而检察监督在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有必要从行政公诉、违宪审查、追究刑事责任、强化非诉讼性监督权等方面入手,完善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