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部制改革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中国政府施行大部制改革是社会历史的选择。从行政发展意义而言,大部制改革有利于建构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大部制作为改革工具需要贯彻职、权、责的统一性,同时需要体现政府管理的终极价值取向。大部制改革为代表的行政体制改革必然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历史需要给予改革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大部制改革为龙头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已正式启动。大部制改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切人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大部制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大部制改革应慎重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李汉卿 《唯实》2010,(2):89-93,59
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体制是实现此目标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形势下,大部制改革已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导向。本文从分析大部制改革的必然性和现状出发,分析大部制改革的阻力,探寻化解阻力的路径,以期对大部制改革加深理解和认识,把握其规律性,更好地推动政府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与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协同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行“大部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与电子政务建设有着密切联系;“大部制”改革是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重大契机;“大部制”下的电子政务应用协同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改革基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雷振 《唯实》2008,(7):79-81
“大部制”改革是下一轮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新起点。通过理论分析,合理界定“大部制’’改革内涵与范畴,为“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探索新的改革路径,达到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以“大部制”为目标,使“大部制”改革跳出历史的拘囿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里程碑,实现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实践中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建立卫计大部制改革的四大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否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的全局利益.运用此标准对深圳市福田区卫计大部制改革的三种实践模式进行效果评估,这些基层探索在维护卫计机构的公益性、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升基层卫计机构的服务能力以及明确多元办医的改革方向上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部制作为对西方改革实践的借鉴已经在我国正式拉开帷幕。通过对西方大部制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央政府部门间高效、合理的协调机制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可以说,大部制与部际协调机制是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研究西方政府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的基本经验与做法,对我国成功实施大部制改革并实现机构的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部制是现代公共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本文就我国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为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提供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案例形式介绍了我国省、市、区县各级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状况,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启示在于:职能有效整合优化、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获取高层政治支持、化解党政体制束缚、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进行人员分流、渐进改革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陷入了诸多困境。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对政府作风转变、职能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的关键是为公民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效能标准,加强效能监察;完善监察制度,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加强电子政府建设,打造阳光政府、高效政府.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7):28-29
57.大部制 所谓大部制(又叫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政府管理系统进行创新不仅是政府有效回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性的需要。政府管理创新系统应涉及“政府”、“职能”与“创新的实践”三个要素。为此,政府管理创新应推动以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改革,增强政府创新的动力;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创新重心;推进大部制改革,完善政府创新的组织结构;加强行政法治建设,遏制行政权力的寻租与滥用这四方面来改进,进一步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度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央提出地方机构改革“7+1”的指导思路,首次将“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一方面,“大部制”视域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亦有存在着“大部制”思维改革的必要性。以“大部制”视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内部形成职能清晰、分工合理、关系理顺、结构优化、效能提高的新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之初,日本实施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最为彻底的行政改革——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试图将此前无所不包的“大政府”转变为只承担国家职能的“小政府”。这不仅是日本行政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改革,而且还是日本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面临少子老年化的严峻局面,此次大部制改革承载了日本第三次崛起的重任。本文将就日本大部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启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浅议大部制     
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选择以推行大部制为突破口,有其深刻的动因并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阻滞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实行大部制进程中,选择正确的路径,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制”改革是当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这将对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部门间机构整合与协调水平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行政机关的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弊端铺平道路。与此同时,对“大部制”改革进程中某些根深蒂固的制约因素也不能掉以轻心,其中尤以条块关系的牵制、部门间权力分配与制约机制不健全、部门利益与行业垄断的加剧三大现象为最。因此改革应坚持渐进式模式,把握最佳改革时机。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制改革     
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如决策权与执行  相似文献   

19.
政府决策执行分离模式改革是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英国为代表的决策执行彻底分离模式、俄罗斯为代表的执行从属决策部门模式、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执行部门相对独立模式.《法治视野下的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将三种模式在中央与地方公务员之中进行了支持度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英国模式获得了整体最高的支持度,但中央与地方公务员的意见分歧非常明显,中央公务员更倾向于日本韩国的相对独立模式.在下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当总结不同模式的经验及教训,研究制度实施条件,探索适合我国的决策执行分离模式,并充分考虑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及其难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引起各方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大部制",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