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的文化根源王宏宇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问题是一个老而不旧的话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从文化立体结构的角度更深刻地去认识和把握它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谈心和与家长交流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犯罪就是故意杀人、放火、抢劫、绑架之类的行为,一个人只有积极地去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这个人“啥事没干”就不会构成犯罪。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我国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全面认识犯罪的危害行为。犯罪的危害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犯罪有作为犯罪和不作为犯罪两种。作为犯罪即积极的犯罪,是指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应该说,作为犯罪是犯罪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刑事犯罪上升与制约机制弱化曲植凡关于刑事犯罪上升的原因,近几年各地都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笔者认为,应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去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增多和减少...  相似文献   

4.
犯罪过程是犯罪人连续不断地选择行为的过程。犯罪中行为人无论是对犯罪时间、地点、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犯罪工具类型、犯罪行为方式等的选择,都是犯罪人个体的有意识活动。犯罪人在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高低决定了其行为的具体性。从犯罪选择行为生成的结果,逆推或回溯选择行为的水平,去感知犯罪人的水平以揭示其犯意,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因此,分析研判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可以服务于案侦实践。  相似文献   

5.
法律问答     
如何正确确定犯罪结果地编辑同志:《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销赃地等。在执法实践中,犯罪结果地是争执和分歧的重点,望对正确确立犯罪结果地予以解答,以利我们更好执法。江苏陈林生陈林生同志:《刑事诉论法》第24条规定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行为实施起始地和实施终止地)、犯罪结果地和销赃地等。广义的犯罪结果地是指危害行为侵犯刑法一般客体所引起的损害发生地;狭义的犯罪结果地是指危害行为侵犯作为…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达城市社会治安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刑事犯罪和与之斗争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犯罪的机动性、突发性、暴力性更为明显,作案者主要是外来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对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犯罪和稳定城市社会治安的措施,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的威慑力,不断调整“严打”斗争策略,构筑起以“110”为龙头的快速反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强化以人口管理为主的防范管理,夯实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城市要达到经济发展、犯罪低发、治安稳定的目标,务必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动态环境需要的有坚强战斗力的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7.
不法协议是共谋罪的行为要件,处罚共谋罪本质上是处罚不法协议。不法协议是共谋者从事共同计划的意志的持续和有意识联合。不法协议可以通过间接证据推导成立。单纯地默认他人的犯罪目标、单纯出现在犯罪现场、单纯地与共谋者有联系、单纯参与共谋的目标犯罪以及赞同他人的提议等不构成不法协议。普通法以群体危险理论支持对不法协议的处罚,不法协议是物质层面上的构成要件。处罚不法协议背后的理论依据可归纳为犯罪征表说,具有主观主义刑法的烙印。处罚共谋罪不等于单纯处罚犯罪意图或处罚“思想犯”。  相似文献   

8.
作为犯罪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治安预防工作包含着丰富的犯罪学思想和特征,主要是以科学分析犯罪原因和犯罪规律为前提,承认犯罪的可知性,注重调查研究;在正确认识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以公安机关为龙头,组织多种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在处理打击与防范的关系上,强调“控制”的作用等。犯罪学理论与犯罪预防实践的紧密结合,正在使我国的治安预防工作逐步走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刘振华 《求索》2008,(7):116-118
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地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恐怖主义犯罪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法伦理视角界定恐怖主义犯罪以及明确恐怖主义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对于研究、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1.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该罪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主要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认定本罪时必须分清与其他犯罪的区别。对洗钱罪进行处罚时 ,必须科学地计算洗钱数额 ,以准确地确定罚金。  相似文献   

12.
犯罪情报学教学体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犯罪情报学在刑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犯罪情报学是中国刑警学院刑事侦察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正式列为全国高等教育刑侦专业的自考课程之一。犯罪情报学是研究在刑事侦察活动中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研究、存贮、检索和使用犯罪情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服务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学科。犯罪情报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犯罪情报及其工作系统的本质及特性,掌握和运用犯罪情报工作的规律和技术,增强情报意识,提高在侦察破案中搜集…  相似文献   

13.
卢军 《公安教育》2002,(11):36-38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滋生和发展,并出现蔓延和壮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全国范围内滋生和发展,并出现蔓延和壮大的趋势。目前,在我国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出现,从常德张君犯罪团伙到长春梁旭东犯罪集团,从沈阳刘涌的“嘉阳集团”到重庆封曼的涉黑组织,他们所从事的犯罪尚不具备西方国家黑社会犯罪那样完备的形态,只是从组织形式、活动手段、犯罪目的等…  相似文献   

15.
“严打”的法理学思考□冯玉军张超人类在发明刑罚之时就设想它具有威慑效应。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罪犯不再犯罪和儆戒他人不去犯罪是人类发明刑罚的重要目的之一。[1]因此,有关刑罚轻重宽猛适度与否的争论便始终与人类社会及其恶性行为的出现相伴随。在经...  相似文献   

16.
警务人员另一种职责是预防犯罪及防止秩序失调,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要扮演社会工作者及家长的角色,要有与青少年沟通的技巧,去防止及改变青少年的犯罪念头及行为。澳门警务人员协会筹办的“飞鹰计划”是一项用关怀和爱心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人类工程社会服务。其培训对象是澳门的失学青少年。其培养目的是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磨炼其意志,并增强他们与警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避免他们踏上罪恶歧途。  相似文献   

17.
非法采矿现象的蔓延源于暴利,刑事打击不科学反而助长了非法采矿的势头。非法采矿的危害不仅仅是国有矿产权,还包括对矿业市场进入制度、公众健康与安全、生态环境权以及社区关系等方面的危害。非法采矿属于系列犯罪,必须对非法采矿进行综合惩治,并依罪数理论评价和处断,才能及时、准确地惩治犯罪。非法采矿罪是基本罪,由此导致共同犯一罪或数罪、牵连犯罪、想象竞合犯罪以及异质数罪等。对非法采矿的罪数处断,分别从一重罪处断后进行再处断,这就依靠罪与罪的平衡原理去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非法采矿犯罪具有许多其他领域不存在的犯罪特色。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中的犯罪问题陈成文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消极现象,本质上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综合反映,是社会关系失调、社会结构不平衡的一种具体表现。应当说,犯罪与社会历史进程和社会环境条件是密切相关的。当今,中国社会正在以市场经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杨柳 《中国保安》2013,(12):50-51
武装押运车对银行现金流通和业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加强武装押运车押运途中的防抢能力是保安押运工作重点。为了更好地预防武装押运车恶性犯罪,以应对越来越先进和残忍的犯罪手段,加强对内防范和对外警戒,湖北省武汉市融威押运保安服务有限公刖根据押运环节中出现的需求与中国联通以及武汉双赢科技共同研发了车载3G安全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制度固有的与惩治犯罪同等重要的基本功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写入刑诉法总则,是这次刑诉法修改最为各方称道的亮点,它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彰显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