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2月27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布《改革开放30年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别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品牌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品牌“走出去”的主要成果、中华老字号的生存与发展、政府支持自主品牌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差距五方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品牌的风雨历程,为政府、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许多观察家认为.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出现更大的贫富差距。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将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上升到高级阶段“共同富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表示.国家早已经注意到共同富裕的问题。他说.从原来的东西部地区差距,城乡之间差距.又发展出了发达地区内部差距、行业差距、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因此.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成为一个全局性问题。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室副主任贪杰认为.从“先富”走向“共富”.这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选择。他说.一方面.从社会制度上讲.必须夯实基础以利于下一阶段发展;另一方面.现实累积的社会问题也导致我们必须对原来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 有关官员也多次作出表示:不能再让穷人继续穷下去了。  相似文献   

3.
<正> 今年3月党中央政治局全会的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象万里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纲领。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加快步伐,民主与法制建设必将迅速发展,法学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最令人瞩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不公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尤其是弱势群体〔1〕的大量存在表明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2〕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妨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大障碍。毫无疑问,弱势群体的保护状况,是公平正义实现程度的晴雨表。因此,探讨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尤其是法律保护理念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深圳湾畔,春潮涌动。197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的蛇口创办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是年7月8日,蛇口响起了微波山炸山填海建港的“开山炮”,正式启动了深圳发展腾飞的“快进键”。而作为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先声之地,南山区率先汇聚了各类创新要素,逐步形成了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其中包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科教兴国”的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些科学决策,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几十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丰富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如何走向兴盛、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知识经济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著名知识经济专家、世界银行学院高级经济学家卡尔·达尔曼指出:“中国要利用知识把握21世纪”。 达尔曼说,中国发展将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提供就业的挑战,10年内,中国需要创造9000万到3亿个就业机会,创造就业机会应放到决策者议事日程的最优先位置;二是保持增长和国际竞争力;三是缩小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四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在发展战略上实现重大转变,中国将无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针对21世纪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压力,他富有建设性地指出构成…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法治》2014,(5):1-1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百姓的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生活环境的“小康梦”,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抑制贫富分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的“改革梦”,是“苍蝇老虎”大小贪官落马,制度反腐的“廉政梦”,是倡导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法治梦”,是加强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作出了一系列科学决策,其中包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科教兴国”的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这些科学决策,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几十年来领导中国人民治理国家、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丰富经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如何走向兴盛、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的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走向。邓小平同志的法治思想和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法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司法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广东省政法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试验田”、“先行者”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广东的改革发展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动情地如是说.正是本着这种精神,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外交的政策打动了世界,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2005 年“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贫富悬殊已成为困扰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大社会难题,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小城镇,在改革开放以来,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在苏南大地突起,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百舸争流”之势,在苏南地区出现了大有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战略的法律保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倪正茂研究员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走出了“文革”造成的困境,而且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当可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而且永葆活力与强大后劲。今后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16.
姚兵 《法制与社会》2013,(12):45+62
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激增至现在的0.48,大大超出了0.4的警戒线。收入差距是引发社会"断裂"及矛盾的重要原因。发展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龚毅  梁彦 《中国律师》2006,(10):38-40
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2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律师人数、机构数量和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之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为中国律师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欣喜之余,我们困惑于律师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律师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我们能不能再以改革开放的精神来看待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科学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ld年来的经验,为我们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执行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精神,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深入地开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经济和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新秩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略。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06,(10):18-24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是踩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印走过来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1979年——1988年可称为“个体经济期”。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首次肯定了个体工商户的存在与发展。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把发展和保护个体经济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