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纪行     
乔健 《工会博览》2014,(35):51-51
坐高铁去了趟西安,回来总想写点儿什夏:开了好几回头,都不得要领,只好放下去干别的。有一天翻看在西安拍的照片,心里动了一下,有几张照片是夜里拍的,背景是古城墙,心里隐隐地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带着深厚的情谊第四次访问西安 2006年10月25日至28日,是希拉克10年法国总统生涯内第四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访华.临行前,希拉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书面采访时说:"此次访华期间,我很高兴能去访问长江之滨的武汉,一览这条养育中国大地的伟大河流,并且带着深厚的情感重访中华文明的圣地西安."  相似文献   

3.
对于以自信而著称的美国人来说,1987年是令人灰心丧气的一年。而最使人瞠目结舌、愤怒不已的却是200多年前.这里只有一堵墙在史士、华尔街曾是红}.约市比城墙)诉在地城墙是在菏挂统治时期,菏总督府为了保护这块小叭民地免受印第安人的仪扰而筑起来的后来.她国人们-败了荷凌人,拆除城墙,城墙附近便逐渐  相似文献   

4.
坏事变好事     
高为  丁丁 《法制博览》2009,(6):54-55
两年前的正月十六星期一,我步行去上班,同事问我为什么不骑车,答曰:锻炼。其实是前一天晚上,我去父母家过元宵节,回到自家楼下才发现,在团圆节里,我却与我的亲密战友、两轮坐骑分手了——它被偷走了。这是我在半年时间里丢的第二辆车。同事安慰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车丢了你就运动了,不是坏事变好事吗?我说:别扯淡!我这样的五旬老汉被逼运动还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5.
熊丙奇 《法制博览》2011,(18):56-56
这次参加哈佛中国论坛,正好遇到MIT(麻省理工学院)庆祝校庆150周年。在此期间,我去了两次MIT,一次特去参观校园,另一次则是去参加150周年校庆大会。陪同我参观的同学,是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刘欢,他本科就在MIT读书。他先带我参观了他们的机器人实验室。走进这个实验室,说实在的,  相似文献   

6.
长城尽头     
《南风窗》2014,(12):58-63
<正>人在时间里只是沧海一粟,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沿着这道城墙一直走到长城的尽头。2013年4月,我买了一张从上海开往新疆的火车票,打算乘到长城最西端的敦煌,然后一路沿着长城往东旅行,横穿整个中国直到朝鲜边境。为了这次旅行,我准备了一年,存了1万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学了一些户外生存的本领。沿着长城骑车旅行横穿过中国,从新疆和甘肃的交界处骑过戈壁滩和腾格里沙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已经工作十几年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刻刻心都要紧绷着,为了满足客人的要求,还要极力的去拼、去赶.而笑容却是难得的. 2012年的3月8号中午,我和往常一样去机场2号航站楼排队,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等待,开始上站台准备了.我站在车前,打开车门,一位女士满脸笑容地走来,好像和我认识似的.我赶紧迎了过去.一边接过行李,放入后备箱中,一边心里想:难道我拉过她?我绞尽脑汁在回忆着……  相似文献   

8.
对酒当歌古都西安传出了一段中日两国酒文化交流的佳话。对中日文化交流寄予厚望的日本国总理大臣竹下登,去年8月抵达西安访问的当晚,陕西省省长侯宗宾为他设宴接风。宾主双方正互相敬酒,竹下首相忽然说要补充讲几句。他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在日本尽人皆知。自己家乡岛根县酿造一种取名“李白”的美酒。这次他特意带来赠送给侯宗宾省长和中国文化部的王蒙部长。至于中国驻日本大使杨振亚(那份酒),竹下首相风趣地说:“你回到日本后,我再大大地送给你。”一席话,满座响起笑声和掌声。  相似文献   

9.
刚刚进入六月,北京爆出重大新闻。女排主教练邓若曾辞职的消息一公布,仿佛使六十年未遇的“高温”再度直接上升。急流勇退,传言四起邓若曾辞职,人们自然想起了一周年前的曾雪麟。不过曾雪麟的去职是摆明了的。国家足球队败在香港足球队脚下,激成了“5·19”事件。邓若曾则是在面对强队,力挽狂澜,在西安“黄河杯”赛中赢得冠军之后,宣布辞职。人们不明就里,故而传言四起。我不禁为邓若曾担心,我想应该去看看他。天坛东侧,国家体委专门为教练员修建的住宅区,上得五楼,敲响了门。老邓闻声从里屋快步出来,一  相似文献   

10.
陈和午 《南风窗》2013,(4):70-72
时至今日,市场上对企业去库存化的趋势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企业去库存化接近尾声,一种认为企业去库存化尚未根本缓解,中国经济去库存化进程还将延续一段时间。去库存化到底是中场休息还是进入尾声?201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去库存化周期,受外部市场需求萎缩和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去年企业普遍采取了去库存措施。而随着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去年四季度以来,钢铁、工程机械、纺织服装、有色、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去库存明显加速。时至今日,市场上对企业去库存化的趋势出现了两种声音  相似文献   

11.
柯蓝 《工会博览》2005,(8):77-78
过了十五天,我星期六又过河去看文秋,两人相约去后沟老百姓家看戈茜。我们来到老百姓窑洞时,奶娘没在窑洞里。她大概临时出去了。只见戈茜在窑炕上睡着了,十分安静。我俩悄悄地凑过去,吓了一跳,戈茜的脸上怎黑乎乎的一大片?伸手过去,立即嗡地一声,飞起一群麻头苍蝇,还有几只叮在戈茜的鼻孔嘴角和眼角舔着什么。文秋吓疯了,心疼死了,立即说,我不能让戈茜受这样的罪!她是有妈妈的!我不寄养了,我要抱回去--  相似文献   

12.
一次,从北京先后飞来两架飞机。陈老总下机后,就匆匆去看了交际处、小岛、山庄旅舍第二天,周总理又去看了这几个地方后说,陈老总一定喜欢山庄。原来,周总理和陈老总是在选同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会谈的地方。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整整谈了一个通宵。送走了客人,总理和陈老总才到双溪休息。本来,接待人员安排总理住下边。陈老总住上边,去到那里,周总理却自行安排起来.对陈老总说,你胖一点住这里,我到上边去。趁总理休息,林西请总理给山庄写副对联,总理说:“你们找陈老总,他内行。“好,总理说的,我一定写,不过.我得想一、两天。”陈老总真的想好了一对:  相似文献   

13.
正洋洋洒洒的雪花一下就是两天,地面上积了厚厚一层白雪。举目四望,蜿蜒的长城与金鸡河之间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远方的燕山山峦掩映在一片白色之中。那年,这是入冬以来下得最晚的一场雪。尽管外面很冷,我依旧裹着一件军大衣出门了,去看我住在张镇良山脚下已经年过九旬的姑姥姥,顺带观赏了他们家附近进行的评剧表演。在从张镇侯庄去往戏场的路上,三三两  相似文献   

14.
港人西进     
这是一次香港历史上空前的旅行。由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率领的西部访问团一行282人,在5月20日至5月29日同乘一架飞机前往祖国西部进行了考察访问。访问团一共去了西安、北京、成都、乌鲁木齐4个城市。访问团中71人为各个大集团企业的首脑,18人为香港政府司局级官员,国家部委有21人参与。本刊记者和特约记者分别在西安、北京、成都、乌鲁木齐对访问团进行了跟踪采访。  相似文献   

15.
去淄川,想结一段仙缘。虽是书生痴念,却愿痴处美丽丛生。清晨出发,一路向北,穿山越岭,午时终至仙乡。会合了友人,开向蒲家庄。城墙把小村环抱其中,正对城门是铺着青石的一条街道。夹道是低矮的平房,破旧的远门,道旁数棵古槐,细数着此地的年轮。道上游客稀落,连村人也不见几个。出售纪念品的摊位,齐刷刷堵在故居门前,将原本狭窄的路占去了一半。  相似文献   

16.
我去参加培训,在城里生活了两个月。期间,有两件事,跟帮助有关,让我一直想不通。 在城里,我认识很多文友。一个周末,文友请我小聚,去了一家生意火爆的小炒店。其实正值午饭时间,小炒店的食客爆满,吃饭需要排队。服务员见我们只有两个人,便见缝插针,让我们在一张餐桌边等着,因为有两个老人快吃完了。  相似文献   

17.
做什么事都要成本,不说做生意,就是做官也要下得了本钱。听说某管组织人事部门的一个头头,仅过年就要收几十万的礼金,看来这本钱不下是不行的,而且下的绝不是个别人。 做人当然也是要有成本的。这成本应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要成本,诸如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体质锻炼等,另一种则属于无效成本,即做了不应有的投资。 这个话题是我日前看到人民网的一则报道想到的,报道的题目是《察“颜”观“色”——行家教你选月饼》。我不怀疑写这篇报道的记者的一番好意,但又想,我花时间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再花精力按图索骥去挑月饼,这等于增加了我  相似文献   

18.
留学?是的!过几天我就要去美国留学了。幸运?也许是吧!我的留学机会可是偶然捡来的。按北方人的话是:“天上掉下馅饼来”,按广州人的话说是:“行运行到脚趾公”。你问这机会是怎么捡来的?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有个大学的同学在我要去读的这家美国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他们的系主任是个发展经济学教授。上课时他把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归结为两个恶性循环:一个是总供给的恶性循环,一个是总需求的恶性循环,而这两个恶性循环的中心环节是居民收入低,(见下图)  相似文献   

19.
1991年8月19日,是东方大都市的上海建城700周年的纪念日。当上海人充满自豪地眺望新落成的南浦大桥,展望未来时,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古城墙悄悄地出现在面前。上海还有城墙?年青人只知道希尔顿、波特曼、南浦大桥,对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438年的古城墙,他们毫无记忆。只有一些上海的老人,仿佛在这一天重新找回了光荣与梦想,慰藉和寄托。南浦大桥连接的是浦东和浦西,“古城墙”连接的又是什么呢?是过去和现在,传统与开放,复古与革新,“围城”和“拆墙”?……城墙,作为一种文化的标志和见证物,在中国由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沙集是我决意常去的地方。去年10月第一次去沙集前,我看过一些有关沙集的材料,但实地所见还是大大震撼了我,也震撼了同行的学者、同事和一些当地干部。仅仅两个月后我又去沙集,竟又目睹了许多的新事大事:酝酿多时的沙集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了,设点的物流公司又增加了,第一家网商服务商进驻并开始服务了……一切都在以令人炫目的速度推进,沙集网商正在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道上飞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