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羽生  小南 《法制博览》2008,(24):40-40
钱,是人类最完美的发明。但钱是工具,不是神。要懂得“用”它,而不是“爱”它!  相似文献   

2.
借鸡生蛋一次,共产党广州东山区委书记蔡若明问香港的大资本家胡应湘说:“你认为,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地皮!”胡应湘诚恳地说:“地皮生意最赚钱。如果说饮食业赚一元,地皮业就会赚十元”。听,共产党的干部在向资本家请教了! “是啊,”蔡若明直言不讳地承认:“钱,没有钱能做什么呢?”那些空洞的高调已远远不能解决1979年东山区那盘根错节的成堆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换锁     
霍寿喜 《法制博览》2011,(12):52-52
办公室的门锁太旧了,局领导研究决定:全部换成新锁!职工们自然都很高兴,但最高兴的,还是传达室的老张头:整整三十五个办公室呵,“换锁工程”必将使老张头又能挣些“辛苦钱”。这两年,局里一有什么手工杂活,多半都给老张头干(报酬当然是有的)。老张头能吃苦,又一脸憨相,局里上上下下对他都不反感。  相似文献   

4.
某银行营业大厅。一男人冲到柜台前:“打劫!把饯交出来!” “你有证件吗?万一你不是劫匪,是伪装的呢?现在什么人都有。” 玛莎,等等,先别把钱给他。我把信贷部的姑娘们叫出来,让她们也见识见识。打劫可不是每天都有啊!”  相似文献   

5.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6.
正当姐姐迈进婚礼殿堂时,弟弟却面临死亡 1998年8月的一天,王艳接到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8000多元的入学费用通知单,爸爸伤心地对她说:“我和你妈妈都多病,且早已下岗。原来想你要是考上了家里说什么也得把钱张罗够,可偏偏上个月我又做了手术。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你弟弟重点高中的通知书也来了。也是几千块钱,家里哪能张罗上这么多的钱啊……”王艳知道,姐弟俩一万多元的学费.简直如不可逾越的雪山一样横跨在眼前。“那就保证弟弟读高中吧。我去打工。也好保证他把书读下去。”这时。弟弟王钢刚好从棉田里给别人做工回来,听到姐姐的话一下子愣住了。“姐,你不能这样!今天我就是卖血。也得让你读上大学啊!”  相似文献   

7.
杨照 《法制博览》2009,(10):39-39
先说一个笑话。有贼晚上进入人家家里偷东西,翻翻找找搞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找到。要走之前忍不住咒骂了一声:“什么人家,穷成这个德行!”不料本来似乎在床上熟睡的主人突然一跃起身,贼吓了一大跳,以为主人醒来要喊捉贼了。结果不是,主人从床头摸了两个铜板出来,客气地嘱咐:“这两个钱不成敬意,还要麻烦您别到外面说破了!”  相似文献   

8.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05,(24):11-13
新年将至,辛苦一年的农民工兄弟热切望“钱”。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他们心中的这种热盼,但愿所有的农民工都能如愿以偿,高高兴兴回家过新年!  相似文献   

9.
采购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存在的问题常常被人为的“复杂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采购成本的降低,因此,作为行使企业采购职能的部门,采购部在企业中倍受重视的同时,也倍增了压力。采购部门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的服务部门,而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供应体系竞争力的战略部门。  相似文献   

10.
“谢” 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有一回,有个嫉妒的人写了一封信给他道:“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美元,请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不客气地收下了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吃” 有人对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是好啊,在你们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  相似文献   

11.
与舅兄闲步大街,道旁有人卖画:横轴,半展开,一张报纸垫地。卖画人口口声声说“祖传古画。”既是古画,缘何轻贱如此?显系赝品。他连简单的包装都没有,身份自然也不高,难怪无人问津。舅兄却蹲身捧画细看。舅兄近年淘澄字画,很赚了几文,见了古字画都不轻易放过。他翻来覆去看了一阵,问卖画人:“多少钱?”“一口价,2千。”舅兄放下画起身拉着我就走。“回来,还个价嘛!”舅兄头也不回地道:“减个零。”“罢罢,拿去,拿去!”  相似文献   

12.
“发票!发票!”广州北京路天桥不足10米处,便有8个操外省口音的男女,向行人兜售发票。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南方大厦附近,笔者过五关斩六将,方才摆脱票贩子的“包围”。发票,商品交易的凭证。何时变成了“促销”商品,在广州闹市被公开出售? 妙哉发票发票之妙,妙在可以报销。出差公干,有一张假发票,可以将自己的开销也填进去,拿回单位发票就变成钞票,国家的钱就变成私人的钱,这是发票市场“购销两旺”的主要原因。何部长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踏上广州这座神奇的城市。豫东小县城的人跑一趟广州,能叫左邻右舍艳羡得半死。  相似文献   

13.
教授的问题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2):62-62
1990年,社会学教授带着学生到山村调研,看到一个10岁男孩在河边钓鱼。教授把男孩叫到身边,问:“你怎么不去上学?”男孩大声回答:“我要钓鱼。”教授又问:“你为什么要钓鱼?”男孩回答:“拿到集市卖钱。”教授接着问:“卖了钱做什么?”男孩不假思索地答道:“娶媳妇生娃!”教授再问:“生娃之后呢?”“和我一样,钓鱼、卖钱、娶媳妇生娃……”男孩快乐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现在当公务员有“终南捷径”吗? 答:有!捷径有三,最优者为“官二代”、“官三代”,家中父母辈、爷爷奶奶辈吃“官家饭”,带“长”字者尤佳;次优者为富家子孙,家中有的是钱,也自可换来“顶戴花翎”;末优者为“杨家女儿”,颇有姿色,傍上了某长,也就能“从领导的床上坐到主席台前”。并且此i捷径,绝不看资质高低、有无真材实料等。  相似文献   

15.
饮早茶     
《南风窗》1988,(10)
此“秃”治彼“秃”当年,从化县旗杆区多荒山,秃秃地啥也不长。此地人穷,志也短,生财之道少。1980年,三十出头的区长决心把荒山承包给私人,种上荔技,治穷致富。包山的投标开始了,只是应者寥寥。有天,村干部来请示,“区长,人们只肯出5块钱一年,包不包山头给他?”“包!一包30年!收他150元,叫他们好好种果树。”区长咬着牙说。 5元钱一个山头,这“山大王”好当呐。然而,人们还是不种树。区长脑门冒火,心中发凉——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懒,是“做惯乞儿懒做皇帝”。他忍住火,憋住气,从上头争得一笔钱,买了果树苗回区,分到村,让挖好了树坑的农民来拿树苗去种,免费!  相似文献   

16.
股票,是去老百姓心中最热的“钱生钱”门道。今年,又流行“存钞票不如存邮票”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美学     
请细品老舍先生的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作,兴之所至,加灭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其淋漓之致。”瞧!在老舍笔下,小女儿“涂鸦式”的操练是多么美不胜收,提起此事,先生又是多么的悠然神往!  相似文献   

18.
欠着五十元     
曾勇 《工会博览》2013,(29):50-50
我去买火车票,发现钱没了。谁这么坏,偷了我的钱包?这时,一个要饭的走来。我冲他发火:“我都想要钱了。”“你差多少钱回家?”“从南京到镇江,你说多少?”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十元。你说我会拿他的钱?会的。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并说我过几天还到南京,到时还给他。  相似文献   

19.
“黑太阳,黑太阳……”从小学到中学,从校园到社会,一个恐怖的字眼在悄悄地流散着:“黑太阳……”一条小道消息“你知道吗?香港‘黑太阳’童党将要来广州,铲平广州市中小学。”“听说某某学校被几百人冲进去血洗,男生的人头被挂在校门上,女生被剥光了农服,哎呀好惨!”“‘黑太阳’要来学校收钱了。一般学生交50元,班干部交100元,穿牛仔裤的交200元,参加组织的交400元。他们带着机关枪来,大家赶快把钱准备好。”  相似文献   

20.
毋庸讳言,文保部门与大型工程业主的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一方想抢救文物,一方想加快工程进度;一方想要足够多的经费,一方想尽量少掏些钱:业主认为工程建设千头万绪,很多事情都比文物保护重要、急迫得多,文保部门却埋怨业主没有将文物保护摆上应有的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