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实质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第一,从基本国情看,这条道路的根本要求是从中国处在不发达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从理论指导看,这条道路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作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相似文献   

2.
李永胜  李渝萱 《求知》2022,(5):24-26
<正>文明是洞察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与文明史价值作出了科学定位。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宽广视野看,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论断,高度凝练的新道路和新形态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态上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形态内在关系的揭示指导着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指引着人类命运与共的现代化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探索过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形成内在规定性,内蕴着三重面向。从现代化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扎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况,凸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体现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有机结合;从社会主义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与推进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完成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由马克思视域中的“历时性”关系转向中国实践场域下的“共时性”存在,从而赋予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性质;从文明面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不仅符合人类文明演变规律,其自身目的旨趣又推动和引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充分彰显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及其逻辑指向,是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视角。回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能性与必然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历史选择。从现实向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基础、根本任务、领导力量、制度保障等方面展现着社会主义性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构了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以资本为中心”“物质膨胀”“对外扩张掠夺”形成鲜明对比的“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共谋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话语渊源上可以追溯至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从历史比较维度切入研究思考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持和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维度、文明维度、目标维度和本质维度,都明确坚持了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硬核”内容,同时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启者们的一种崇高致敬,也是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更高总结提炼,从而为坚定“走自己的路”、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树牢“四个自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骨”和“筋”,精神文明建设则是社会发展的“气”和“神”。骨筋和气神是有机的统一体。在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战略任务中,必须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努力培植跨世纪发展的精神动力。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培植精神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建…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主要不在于它具有中国独有的民族特色,而在于它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走了一条特殊发展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相比较.在社会主义形态、经济条件和历史任务、发展道路和转变过程、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经济形式和经济关系以及政治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它以特殊的方式摆脱资本的绝对统治,为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以人类社会第二阶段特有的经济形式和经济关系完成该阶段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和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玉才 《学理论》2022,(9):12-15
经过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优势。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主要科学地阐明了两个问题: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明白地向人们昭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进行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深入学习领会好、全面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用协调发展思维完整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坚持“两个结合”而创造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其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3.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又是对新时期总任务的精辟概括。这一总任务的提出,是对长期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也标志着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出现的新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现,就是两个高度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完成,届时我国将作为崭新的社会主义强国自立于现代化世界之林,所以,实现这一总任务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多阶梯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总任务,始终是最高层次的伟大的总课题。本文所探讨的云南多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正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或社会主义农业等等一样,应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课题之下的第二或第三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甚至关系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的重要概念。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党心、民。心,承继“九五”辉煌,开创“十五”伟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小康社会是不同于西方和别国现代化标准与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5.
现在有一种认识,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走资本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解和曲解。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时代。世界上存在两条社会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夏旭晖 《求知》2023,(3):22-2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启了救亡图存可歌可泣的史诗篇章,在伟大的时代觉醒中探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真理道路。中国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历经艰难曲折,冲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7.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习近平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深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新时代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行之际,迎接新赶考新挑战,必须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离不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以“第一个结合”为依据为基础,从实践品格上和理论互补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理路,有助于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如果按现代起步的时间序列加以考察 ,不难发现 ,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先发型现代化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后发型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后发社会主义国家 ,研究这种差异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着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对“先发”与“后发”两种现代化类型作一些比较分析 ,并就后发展效应对我国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一“后发展”是国外学者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试图从现代化起步的时间入手概括一组发展类型。据此 ,可以粗略地把各个国家划分为“先发展国家”和“后发…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对于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资本文明的深刻洞察和辩证批判揭示出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双重作用。资本在中国的历史境遇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出一条从跨越资本到利用资本,再到驾驭资本的现代化之路,历史地开启了辩证看待资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在解构资本文明与资本主义单向锁定、丰富资本文明的辩证蕴含与实践场域、拓宽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现实路径的三重向度上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