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就业偏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城市农村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单位之间彼此分割,一方面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种种限制,另一方面造成不同行业、地区就业单位收入相差悬殊,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趋向于在大城市、东部地区以及体制内单位中选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我国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社会矛盾凸显期,妥善解决农村失地人员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我国农村失地人员"五低五高"的就业现状,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顶层政策价值取向、丰富补偿安置方式、强化政府就业保障职能和更新群体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学术界的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本文从高校招生规模扩张、教育质量下降、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产业技术结构不协调、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矛盾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杨建慧 《前进》2004,(5):47-48
前,我国经济面临极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近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特点。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很可能会被沉重的就业压力所吞噬。因此,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成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一、提高待业人口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6.
资讯     
"就业与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关注近日,新华网与《经济参考报》联合推出了"今年两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投票调查,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响应。从目前的调查投票结果来看,"就业与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关注。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的时候,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须与此并肩同行。(摘自新华网与《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也呈现周期性的减缓趋势。面对新形势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压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事关广西"四保"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目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趋势以及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现阶段就业、再就业形势的严峻,更使其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今年四月底结束的中共中央党校进修一班A班(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方向)就业专题组的讨论中,涉及了与就业有关的几个认识问题,但因时间所限,学员同志们未能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现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的后续探究.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能否成功就业不仅在微观上关乎个人的身心健康、经济安全,在中观上影响家庭单元的功能健全,更在宏观上涉及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激励与支持失业青年这样一个处于闲置状态的适龄劳动者群体重新走上就业轨道,一直是我国高度关注的社会保障课题。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计量方法探究我国失业青年的自我实现感、就业承诺度、再就业培训适配感、求职动机对其再就业质量(个人-工作契合度)的作用机制,并建议相应就业政策设计可从"优势发掘"的视角,提升再就业培训的"精准度"以支持失业青年重返高质量的就业轨道。  相似文献   

10.
总体上利大于弊 "入世"以后,影响我国就业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首先,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将更加开放,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吸纳就业人数.其次,"入世"将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关系,提高产出对就业的弹性系数.再有,随着我国就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意识和对失业的承受力也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虽然计划经济国家在转轨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严峻的就业问题,但是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像我们国家这么严重。就业一直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我国研究就业问题的著名专家杨宜勇博士。  相似文献   

12.
适度放开"非正规就业",不仅对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有效,而且对于扩大内需,逐步推进"民主促民生",使我国经济结构得到根本性调整,都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突出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民工失业问题、城镇低学历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南银监局2012年明确提出在河南率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和亮点工作之一小微企业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器,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农村发展慢为核心的"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三农"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城乡差距过大,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公共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三农"问题的成因是历史上造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政策偏差导致的农村资金流失多、农民税费负担重,制度原因造成的生产效率低等等.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民增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就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竞争局面。要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必须依靠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体系的创新,从经济发展的内生层次调动全体劳动者和各类经济主体扩大就业的积极性。“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双重影响加入WTO对就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从短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第一、二产业逐步分流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产业演进规律 ,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推进城市化进程 ,推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使之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青梅 《青年论坛》2011,27(1):115-118
“十二五”时期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要将促进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基本优先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增长惟一途径的观念,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重新认识,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恩平 《前进》2005,(6):32-34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国企改革加速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我国就业问题日趋复杂、严峻。一方面,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劳动力流动规模加大,结构性失业矛盾凸现,劳动力供给总量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从1979年的0.44降到2000年的0.10,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使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绕不开的就业重压。在探索和拓展各种就业渠道、就业岗位过程中,非正规就业以其就业门槛低、市场化程度高、就业形式灵活多样、行业门类庞杂、就业包容性大等特点,更以其在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城市贫困、促进城市化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长期就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集中当前力量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同时 ,应着手研究制订中长期就业政策。从政策范围上 ,必须将农村就业问题纳入中长期就业政策 ,采取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和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率两方面的措施化解农村就业压力。从优化劳动力资源供给的角度看 ,必须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中长期就业政策的核心 ,而合理的教育结构、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从创造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 ,在经济增长速度既定的前提下 ,产业政策是决定经济吸纳就业能力的首要因素 ,中长期就业政策必须注重产业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