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礼春 《侨园》2014,(9):37-37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则称她太太;而到了广州,老婆则叫我老公,我也改口叫她老婆了。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上海人会认为喊丈夫妻子为老公老婆太粗俗,是下里巴人的表现;而广州人则认为喊先生太太太文雅酸气。  相似文献   

2.
曾凡华 《民主》2014,(7):62-63
<正>林凯旋女士的诗集《前世的约定》即将在我们线装书局付梓,责编程俊蓉女士为此书的出版费了不少心血,其中的"茶诗"评价甚高,认为"清丽可沁人心脾",我读后亦有同感。我与林女士素昧平生,只是从文友王勇强先生处得知她是一位儒商,琴棋书画皆有所好,诗也写得不错,我也只能从她的诗中来感知她的诗意人生。顺页拜读,掩卷方知,本书近五分之四的内容,皆为茶诗。不禁想问,作者为  相似文献   

3.
不及     
宏图 《瞭望》1990,(38)
《万象丛书·北京四合院》是一册兴味盎然的小品,又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北京‘风俗图’。作者邓云乡先生琐谈‘京师名第宅’时,提及七十年前鲁迅先生苦心经营、知堂先生久居的八道湾,当年留下不少中外名家足迹、享誉海内外的住宅,历经沧桑,而今成为‘东倒西歪,破烂不堪,脏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大杂院。邓先生为之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4.
宏图 《瞭望》1991,(32)
《耕堂读书记》,孙犁先生著于新时期。据《内容提要》,“所收四十篇作品,均是作者的匠心之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欣赏趣味。” 按,“深厚功底”云云,似与原著不符。孙先生在《读书记》中一再说明“我经书底子差,很多原文还读不懂”,《庄子》一书,“我不能探其深处,只能探其浅处”,章太炎先生的学术,“因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坐忘论》是道教哲学史上一部影响较大的经典著作,以往一般认为作者是司马承祯,而朱越利则论证其真正的作者是赵志坚。笔者试图从赵志坚和司马承祯的一些其他著作来分析二人思想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柳和清  王悦阳 《各界》2008,(12):32-33
我(本文作者系影星王丹凤丈夫)第一次见到林风眠先生是在1948年,那是在关良先生的家里.当时林先生虽然已经辞去了国立杭州艺术院院长之职,但仍在杭州艺专任教.如今,回想起几十年来与林风眠先生的相识、相交乃至相知,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行严)于1973年以92岁高龄逝世,一生跨越19、20世纪,涉足政、学两界,是一位多变而有争议的人物.章氏22岁以主持《苏报》为世人瞩目.46岁因北京女师大风潮遭鲁迅诟骂,“恶名”远播.“文革”期间,近代史研究所卞孝萱助章氏撰写《柳文指要》一书,并于1971年出版.我在拜读白吉庵大作《章士钊传》书稿之前,对章氏所知仅此三事而已.  相似文献   

8.
强铁牛 《各界》2013,(9):35-37
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胡瑗的出生地——江苏泰州如皋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因其被称为安定先生,所以后来的研究者,大都认为其祖籍在陕西安定堡。胡瑗的祖籍是陕西安定(今子长)县吗?  相似文献   

9.
作者说,美国现在越来越盛行一种新的观念,那就是‘劳动应该带来愉快’。纽约一家研究行情的公司最新的调查表明,美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劳动者认为,劳动应给个人带来满足。作者认为,信息社会正是要求对劳动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原因之一在于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是不容易对他进行监督的。从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8)
以陈来先生对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的理解为基础,主要讨论其对王船山理、气思想的认识,认为船山以理、气合一的立场反对朱子学理、气分离的观点,继承元明儒学对"理"进行去实体化的理解以挑战宋儒将"理"实体化的传统。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叙述陈来先生对船山理气观的解释,第二部分进一步讨论陈先生对此种理气合一的性情论的分析,第三部分介绍陈先生对船山理气合一的修养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刘志才 《团结》2003,2(6):24-27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认为时代是前进的,革命潮流是发展的,一个革命者的思想、感情和实践必须随着时代一起前进,必须合乎人群的需要。先生的伟大  相似文献   

12.
不着痕迹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花城出版社),是一本功力颇深的学术著作。作者为现在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任教的杨启樵博士。 作者认为雍正帝对与他争权的兄弟们,囚絷则有之,密诏杀害则未也。他重证据,认为传说中的密诏于秘档中无可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西学语境与中国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田辰山先生嘱我给他的英文著作《中国的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文翻译把把关。说实话,当初读田先生的文章,是想了解中国思想的英文表达,尤其是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的话)的英文表达。此前通过阅读张东荪先生40年代的哲学著作、叶秀山先生的篇章和当代中青年学人方朝晖先生的著述,  相似文献   

14.
瑞典性教育的经验与启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瑞典性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成功的经验 ;作者认为 ,瑞典的经验对中国的性教育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元宵节阖家团圆,一批人在古城高邮因汪曾祺而团聚,其中有写作者、爱好者、研究者,为本土青年作家周荣池在《美文》所撰专栏散文《汪曾祺笔下的乡土世界》展开研讨.《美文》杂志的常务副主编穆涛先生带来了厚厚一摞杂志,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评价作者这次书写是对过去散文固有套路的一次挑战,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高度评价作者的语言,《文学报...  相似文献   

16.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毕生从事国民革命,推翻满清,建立民国,扫除军阀,扶持工农,力争中国之自由平等,开一代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纪元。其所有讲演、谈话、著作、编译、通信遗嘱中提的观点,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可为我们借鉴。兹将“行易知难”,“服务社会”二问题,做一初步探讨。行易知难中山先生认为:不知而行,为人类进化之门径。他说:“夫习练也试验也,探索也、冒险也,之四事者,乃文明之动机也。生徒之习练  相似文献   

17.
我与共产党     
今年10月27日是张治中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由《张治中回忆录》中选刊三节,以资纪念,虽不能概括先生一生业绩,亦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想见其风米,追慕其为人。  相似文献   

18.
东京专电 《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一书出版发行后轰动日本全国,两年间已再版十三次。该书作者就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倡导者——平松守彦先生。 夏末秋初,我们特意从东京赶到“一村一品”运动的发祥地——九州东北部的大分县,访问了平松守彦先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自由主义者,胡适一生在守成与激进的两非境遇中奋斗与挣扎,作为一名学者,胡适先生勤勉不惰,著作等身,将其一生都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不仅记录了胡适先生晚年的言谈,更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学者对于做学问与做人的理解。而对《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的再次品读,更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可以为自己微薄的阅历、浅薄的知识增加厚重感的某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姜峰 《学理论》2009,(25):73-74
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以后,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人士对其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评价:在外国人眼中丁汝昌是一位鞠躬尽瘁、颇具古代豪杰式的人物;而中国士大夫则认为,丁汝昌是一个给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人物,其罪过"虽寸碟不足谢天下"。通过作者的考察认为,这些评价之所以不同与这些评论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