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的“N·所·V”结构析——兼论“所”字之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笔者曾撰文论述过“所”字词性。现就《孟子》一书中的“所字结构”缕析一番,以企对“所”字的词性作出较为明确的符合语言实际的判定。 《孟子》中共有“所”字227例,其中表处所名词7例,出现于《诗经》引语中2例,其余218例皆属本文讨论的范围。N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Z1)
<正> 公立医院改革,正在从一个名词,变成动词——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回望改革的初衷,我们看到,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令中国医院迎来第一个命运转折。彼时,"文革"动乱甫定,百端待举。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信息传输管道,强调的是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工具性;而"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平台,"互联网+"中的"+"讲的是融合与转型。反腐倡廉模式创新应该实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变,从反腐倡廉模式的设计阶段就融入"互联网+",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资源平台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爽  于凌 《学理论》2011,(11):319-320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AA"式和"A-A"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道”,没有“道”就会迷失方向。明“道”是领导力的源头与核心所在,通过明价值所在之“道”、明愿景所向之“道”、明使命所归之“道”,给予人们行动的动力源泉,并引领他人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博 《民主》2022,(7):40-41
<正>民进连云港市委会赴环保产业、生物科技相关企业以及垃圾填埋场,就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处理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由民进连云港市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机关支部、经济支部、海州支部共同举办,是市委会“1+1+N”参政议政新形式的一次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7.
说“走”     
能够站立并用双脚行走,这是由猿到人的质的飞跃。人来到尘世,由小到老,熙熙攘攘,匆匆忙忙,或为衣食住行,或为事业前程,或为社稷民生,都在不停地“走”。各人“走”的形态虽相似,但走的道路却不同,奔向的目标也不一样,于是,就走出了不同的思想境界和不同的人格。有的人,一生走得波澜壮阔、轰轰烈烈;有的人,一生走得平平庸庸、无声无息;有的人,走后留下百姓千古传诵的口碑;有的人,走  相似文献   

8.
钱锺书先生有云,做学问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见树不见林”,另一则是“见林不见树”。近几年我在做“京剧审美和京剧文化”这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问时,就常有这种感慨:既要从学问之“树”观察到微观事物的复杂和深刻,又应当跃升到学问之“林”的高度,去寻求宏观层面上的哲理。 先讲一个例子。去年11月底,上海《新民晚报》忽然电约一篇纪念余叔岩百岁生辰的文章,要求两三天就得交稿。原来自12月3日起,沪上将举行纪念余派的盛大演出。我十分感谢信任,同时又非常踌躇。因为我1942年出生,余叔岩1943年去世;加之这些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工会干部培训"的前景和机遇,并就如何抓住机遇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4)
先秦儒学作为私学追求的是成就己身,儒家后学提出的"慎独"修身成己思想充实了儒家私学"为己"的理念。在春秋战国儒学不受诸侯喜好的现实环境中,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在讲学育人和传承中面临着践行危机。如果把"慎独"思想中的"修身成己"与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为己"结合起来,儒家私学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儒家的"慎独"思想与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1.
借助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名词"到"动词"转换的分析,约翰·霍洛威区分了"时钟时间"与"行动时间",前者作为一种同一性的力量,它的持续性封闭了每一个时刻。现在"行动时间"正好颠倒过来,它开启每一个时刻作为可能性的时刻。行动时间作为一种守护人自身尊严的时间,要求人们必须从抽象劳动时间作为法则的资本世界中撤离出来。但是,这种激进政治方案显然遮蔽了资本主义客观基础的分析,进而错误地颠倒了两种时间的历史发生的秩序,也遗忘了"经济关系的无声的强制保证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一些地方,少数家住县城里的乡镇干部上午八、九点钟下乡,下去遛一圈,田边站一站,摆摆架子,做做样子,下午回城;有的坐在家里“办公”,“遥控”指挥;一些家住在乡镇的干部也丢掉“草鞋”,换上“皮鞋”,不愿意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什么任务要布置,坐在办公室打一个电话,或写一个通知让人捎到村里,就完事了。现在农村通讯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打电话并不能代替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为群众解决问题;通讯条件改善了,干部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并没有变。干部中的这种“遥控”之风,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坐在…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发展致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中小企业"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制造与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营销模式的互联网化、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中小企业"能够促进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和内部分工结构更趋优化,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市场。"互联网+"面临的不确定性,互联网生态圈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使"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中小企业要以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发展平台经济,关注微创新,充分发挥新三板作用,以寻求新突破,并通过努力探索"互联网+中小企业"战略的落地实施方法、构建"互联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创新"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等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3)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渗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为热门的研究话题,通过文献综述法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具体实践,提出构建一个"互联网+高校党员教育""互联网+党组织管理""互联网+核心价值引领""互联网+党建民主管理""互联网+党组织服务"等五个方面虚拟阵地的实施路径,以实现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胡清宇 《民主》2023,(10):40-41
<正>民进湖州市委会始终坚持市委有部署、民进有行动,以“开明+”为抓手,融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助力湖州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一、以“开明+建言”献长三角之策健全开明议政沙龙、议政先锋队、议政导师团、新会员联谊等机制,紧扣中心大局深化调研,献务实管用“金点子”,  相似文献   

16.
本从海德格尔关于“思”与“无蔽”的论述中,引发出对思的追问与分析,并力图从思的追问来展示思与存在的关系以及思的澄明和敞开之境的可能性,特别是展示思之结构、思之功能的敞开之境的可能性。长期以来,人们对思的理解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即把思之结构与功能割裂开来认识。实际上,思之结构总是隐蔽在忍之功能之后,而要达到“沉思之思”,就必须对思之结构即思的在场性加以没明。  相似文献   

17.
张军才 《民主》2014,(3):57-58
<正>"底线"是人生必须遵循的原则之线、正义之线、良知之线、规范之线。"底线"之基,先说原则之线。做人是有原则的,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在某个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  相似文献   

18.
<正>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悄无声息地成为我们谋划和推进工作的新起点。2016年以来,济南局政研会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着力开展"互联网+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课题研究,不断用移动互联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进和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方式,切实提升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质效。我们依托微信平台,开发完善功能,引导互动交流,构建"互联网+党委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一些地方统筹旅游资源,发挥党建引领独特优势,实施"党建+旅游"发展策略,提升旅游行业水平和质量,增强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在旅游地建设中,依托基层党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建设布点,把基层党建与旅游建设拧成"一股绳",已成为基层党建的最新创举和一大亮点。一个特色鲜明的标识、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一个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表面上看似乎理所当然,但深入思考并不那么简单.对于“独立、自由”这样的字眼不能抽象地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与其政治伦理内涵区别开来,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抵制自己所不赞成的精神和思想的一个口号.在近年来宣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眼中,似乎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没有这一精神和思想,只有不赞成马克思主义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