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互动的沟通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思想、信息、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理解和接纳。由于在非正式沟通中,沟通双方更为放松,行为举止也更接近其本来面目,这种沟通方式具有独特的功能,所以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江 《党史博采》2009,(8):18-19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运用沟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并消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沟通的障碍,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能力,更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稳定功能——基于沟通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心理调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节、政治整合、信息交流等功能,这些功能又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稳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也就具有了社会稳定的功能.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这些功能.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运用沟通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并消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之间沟通的障碍,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能力,更有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际沟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人际沟通,就是人与人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和愿望,从而达到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也是一种协调,是求思想上的统一,谋行动上的一致。人际沟通的方式很多,有上下级的纵向沟通,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的沟通。人际沟通既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6.
巫春华 《求实》2005,(8):90-91
人们通常容易忽视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教育可以起到的作用。相对于正式群体来说,非正式群体也具有利于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作用的优势。从群体动力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创设良好机制:从群体决策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构建作用平台;从群体沟通角度看,非正式群体为思想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国和 《湘潮》2016,(1):71-72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知识、意见、情感、观念等信息交流与互动。它具备沟通直接,信息反馈及时的传播特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传播工程,人际传播具备最直接、最普遍传播方式的特点,所以人际传播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现实的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向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需要与满足的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个人对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规范理解与认同的需要,通过人的自我创造活动,实现人的超越性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的个人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坚持“人本”的价值取向,把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为人的思想品德发展的超越性追求提供现实的方式与路径,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更有利于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高校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加强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从治理视角出发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再分析,这有助于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形成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其积极因素,并因势利导转化其消极因素,发挥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郭玉伟 《世纪桥》2013,(13):43-43,59
当今社会,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Internet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QQ、MSN、飞信等即时通信软件的便捷;短信、E-mail、博客、QQ空间等记录的可保存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简洁。同时,这些特殊又普遍的通讯手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充分发挥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同时缩小其消极影响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深入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它具有客观性、承载性、中介性、活动性、可操作性、思想性、多样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某些规律,能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思想政治教育栽体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国家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而思想政治教育能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并能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时效性、影响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关注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之间利益协调沟通的渠道,有效化解社会阶层矛盾;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提升公民个人素质,创建良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整合、沟通、规范、危机管理等基本功能,将这些功能延伸到社会稳定领域,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进而具有了社会稳定的功能.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有赖于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基本功能,并立足社会稳定领域充分拓展和运用这些功能,建立它们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马千 《理论学刊》2012,(12):84-88
建国以来,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经历了一段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在正式制度的主要影响作用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权威在建立之初首先直接生成了形式权威。这种权威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转换为实质权威主要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的生成是在一定制度空间中进行的,制度空间的区域性和社会性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石.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导致的两类沟通障碍,只有将情感因素注入沟通过程,畅通沟通渠道,提高教育者的沟通能力,才能消除这些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6.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海兵 《探索》2003,(3):87-89
本文从群体的内在特征出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群体的结构与主体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自决、自主、自控,是群体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蓝江 《探索》2007,(1):106-111
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逻辑上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即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给予学生答案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直接针对具体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状况向学生提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渊源上缘于马克思的面向现实的人学、萨特欠缺自我理论以及米德的一般化他人理论。在具体方式上要求通过提问发现受教育者的具体欠缺,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欠缺,实现向圆满的超越。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真正的尊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真正的沟通,也是真正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一切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存在形式是一种结构关系,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内容之间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层次性关系。我们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时代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玉萍 《党史文苑》2012,(24):63-64
沟通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前,随着管理沟通学中的相关理论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对接,以及新兴媒介特别是微博的兴起与快速普及,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中新的沟通方式。微博作为大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能够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充分运用微博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应该得到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亲和力是一种评价视角。它是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之间关系的感受性层面所形成的,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样态,并由此基础上形成的亲近感、和谐感和一体感等综合感受而获致的系统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必然渗入人的意图意志、真情实感等各种感受性要素。这种感受与知识、价值等一起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又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展开。亲和力以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距离为内容,以各种形式的"感"为基本形式,并给人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远人"的感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的评价视角,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主要呈现为如下观测指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享度,思想政治教育感受的共情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适恰度,思想政治教育时机的精准度,思想政治教育场合的合宜度。与之相应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要重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从业者的社会感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