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氓软件"伴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而产生,它的运作方式完全符合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在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严重侵害了用户的隐私权,需要通过法律进行规制。在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就此问题采取的对策后,文章指出我国现有法律的不足,提出在加强隐私权立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利用道德、技术等手段以更好地解决流氓软件问题。  相似文献   

2.
肖瑶 《法制与社会》2015,(3):246-247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隐私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隐私泄露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侵害形式的现状,分别从网络运营商的侵权形式、网络用户的侵权形式、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共同侵权的形式这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分析,由表及里地指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360和腾讯之争是不正当竞争案件,但也是侵权案件,其不仅侵犯了软件著作权(软件修改权),而且还损害了网络用户的权益.网络用户的合同债权、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都受到了两家网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其侵权具有滥用云技术以及较强隐蔽性等特点,应当通过完善立法、强化司法适用尤其是加大惩罚和威慑力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童俊 《法制与社会》2015,(3):13-14,17
隐私权目前在全世界民法范围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确认和保护,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其身心发育都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在隐私权方面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而侵害所造成的后果也要比成年人要严重的多,同时未成年人对于权利保护也缺乏必要的意识和手段,因此探讨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的相关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盟法院通过对"谷歌诉冈萨雷斯被遗忘权案"的判决,正式确立了被遗忘权的概念。作为适用于网络信息领域保护个人信息的一项权利,被遗忘权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法律途径。我国作为世界上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应当借鉴欧美法的经验,将被遗忘权本土化,使之成为我国公民人格权的组成部分。被遗忘权是信息主体对已经发布在网络上,有关自身的不恰当的、过时的、继续保留会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的信息,请求信息控制者予以删除的权利。该权利的性质属于个人信息权,在当前对该权利的侵害可通过《侵权责任法》关于隐私权和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定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7.
浅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伟 《法制与社会》2011,(20):209-210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也使得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让现实空间里个人隐私权的问题延伸至网络空间。因网络具有互动性,网络隐私权一旦被侵害代价极大,所产生的后果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侵害。针对当前网络隐私被侵犯之现状,本文从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内涵与侵权行为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他们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负面影响直接侵害的对象。本文从网络隐私权的界定入手,分析青少年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比中美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从立法、技术措施、行业自律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劼 《河北法学》2008,26(6):7-12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个人隐私权正在被严重地侵害,面对这种侵害,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讨论美国和欧盟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模式和规则,并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是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仍然属于人格权的范畴.为适应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需求,应通过立法、行业自律、国际合作、技术保护以及提高公民隐私权保护意识等系统化的保护措施来保障个人在网络社会的隐私权,建立健全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和明确企业在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以保护公民在网络时代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1.
胡鹏 《政法学刊》2013,(6):25-30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极大程度的完善了涉外侵权领域的法律适用规则,它首次规定了意思自治在一般侵权中的适用,但是在网络隐私权侵权上却坚守了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原则。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考察,认为意思自治也应当适用与网络隐私权侵权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环境下,侵害隐私权的方式主要有非法利用网络收集个人信息,非法通过网络公布个人信息、宣扬个人隐私,发送垃圾信息等,针对网络时代侵害隐私权的情况,我国应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惠宁宁 《法人》2023,(4):16-19
<正>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迭代,给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插上了翅膀。科技赋能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合规经营方面的烦恼。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几乎各个环节都面临合规风险。如电商平台商家刷单、侵犯隐私权、行业垄断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网络黑产、数据安全等问题,违法犯罪行为涉及互联网经济运营的全链条。一些互联网大厂被处罚,也给行业健康发展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4.
沈萌 《法制与社会》2011,(28):292-293
谷歌、Facebook、腾讯QQ相继被爆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这些无疑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侵害网络隐私权最厉害、最隐形的凶手不是个人,而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商业组织。所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咖强对于商业组织的约束,对于保护网络隐私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一些人肉搜索、"艳照门"等事件频繁被网友爆在网上,使得一些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面临着被侵害的问题,于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角。人们在享用网络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隐私被侵犯的威胁,是以,庇护广大群众的网络隐私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成长的首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建议。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我国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工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侵犯隐私权的形式,同时提出了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上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人肉搜索作为新类型的搜索方式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良社会效应,由此引发了在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公民的隐私权及其在网络中的新发展以及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改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正如任何技术发展都有代价一样,网络这柄双刃剑也给我们提出了各种新问题。其中之一即为大规模的网络侵权。近年来,网络侵权、“艳照门”、“熊猫烧香”等即为明证。实践中,引起公众关注的网络侵权则主要是侵害^格权,如隐私权和名誉权。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对传统的隐私权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隐私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较之传统的隐私权侵权构成要件有其新的特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责任形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并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20.
金融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其客体为金融信息、具有较浓郁的财产权性质、具有较强的积极权能、金融隐私权相当程度上依赖于金融机构提供保护措施.金融隐私权的特点使其在大数据时代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并提出了加强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实要求.我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法律住阶过低、重行政、刑事责任、轻民事责任等弊端,建议提高金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层次、制定规范金融集团的法律、重构网络银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