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毛泽东说陈毅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李学明这个题目,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说是毛泽东对陈毅有这个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毛泽东对陈毅的这个评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作为元帅,陈毅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作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作为外交部...  相似文献   

2.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江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相似文献   

3.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与知识分子交朋友是陈毅的主要工作内容。知识分子愿意与他交往,促膝谈心,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求知若渴之人,懂得尊重人。陈毅的好学是闻名遐迩的,战争年代,他的随身行囊主要是书,任上海市市长后,工作之余,他常独自上街逛旧书店,不仅自己爱淘书,还责令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善本古籍,他很少题词,但把上海跑马厅改建成“上海图书馆”后,馆名是他主动题写的。上海解放时,上海工作对于稳定全国,对于我党工作中心转入城市有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王艳  古天姣 《长白学刊》2009,(5):153-154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文化思想特别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邓小平则更注重对于现状和未来以及外部世界的思索。“解放”、“开放”、“发展”的文化本质和思想内涵,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在当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迅猛发展,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佑新 《求索》2007,(12):43-45
毛泽东在党内为什么能够率先提出并杰出地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问题?这无疑与他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一文化性格主要是他青年时期在湘学务实学风的熏陶下形成的。湘学的务实学风极为突出而且源远流长,在所有地域性文化传统中无有出其右者。青年毛泽东就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他注重实践和实际、实事求是以及注重研究国情的文化性格,这使得他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能够独具卓识地提出并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老一辈著名作家、杰出的统战工作者周而复,原籍安徽旌德,出生在南京。上海解放之初,他担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部长是陈毅,副部长是潘汉年。1950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周而复代表华东局出席会议并担任大会华东组组长。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央统战部领导和各组组长。周而复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问题。"上海与华东地区有的干部不愿意到统战部工作,一怕麻烦,二怕和民主党派、民主  相似文献   

7.
范浦 《今日上海》2009,(4):34-36
新东宫:文化基地 工人文化宫是新中国的新生事物。上海解放伊始,时任市长的陈毅同志就指示,要将工人文化官办成“工人的学校与乐园”。上海市总工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简称东宫,地处上海东北部杨浦区平凉路商业街,距杨浦大桥仅百米之遥,得内环交通之便利,年均活动人流量在500万人次以上,是杨浦区政冶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1,(7):40-40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Z1)
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见地点是在宁冈砻市的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同志先到了龙江书院,当毛泽东同志到来时,朱德同志赶忙偕同陈毅等同志到门外来迎接。我远远看见他,就报告毛泽东同志说:站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是陈毅同志。毛泽东同志点点头,微笑着向他们招手。快走近龙江书院时,朱德同志抢前几步,毛泽东同志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不一会,他们的两只有力的手掌,就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使劲地摇着对方的手臂,那么热烈,那么深情。进了龙江书院屋里,毛泽东同志把我们介绍给朱德同志;朱德同志也将他周围的干部,给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文化巨匠。在他伟大的一生中,科学地论述了文化软实力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科学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既重视狭义意义上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精心指导文化事业建设;又重视广义意义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从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率先垂范为建设先进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等方面,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在指导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百家论萃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表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第三,第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第四,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一科学概念和战略任务。第五,丰富了文化的内涵。第六,把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七,发…  相似文献   

12.
刘显利 《求索》2013,(5):67-69
党史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党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毛泽东对党史文化的开创性意义,一方面表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庞大体系决定了党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在党史文化沉淀之初即已给这一特殊文化烙上了深深的印记。重视对毛泽东与党史文化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紧迫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晋 《湖湘论坛》2002,15(2):4-7
一、在革命与文化的互动中走上新型文化之路毛泽东是带着五四运动前后接受的文化资源,所融炼的文化品格,走进革命队伍的。在1921年以前,他有自己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观点,但严格说来,这些都还不是他后来所追求和认可的新型文化。当马克思主义学说加上俄国革命道路,被五四的先进群体选择之后,即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还只是开端。具体而丰富的新型文化的出现,必须有待于革命实践的深化,有待于理论思考的丰富,有待于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有待于文化产品的大量出现。毛泽东关于新型文化的思考和…  相似文献   

14.
周旺东  ;王国平 《求索》2014,(8):11-14
毛泽东先进文化思想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精髓,推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毛泽东文化思想无论是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年代和解放战争年代,不论是在中国,甚或在全世界,都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精神动力,直至今日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本源,其"二为"方针是我国文化事业建设向度的根本宗旨;"双百"方略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要领和要径;"两用"方法是指导创新我国文化事业的总体规范。  相似文献   

15.
她。曾以翻译的身份与创建新中国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人共事过。她,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20余次,参加国际会议20多次。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 ,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文化建设多样性和大众化及科学性的思想 ,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的政治活动,都与其青年时期形成的的文化观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其文化观的溯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除了受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独特的湖湘文化。青年毛泽东文化观特质的完善也是对中西文化抉择的结果。毛泽东文化观的特殊溯源及其特殊经历,造就了其早期文化观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用不懈的批判态度分析与对比中西方文化、民本思想浓厚以及坚定的求动求变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18.
龙升芳 《前沿》2010,(13):188-190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具有独有的生存土壤。诞生于灵秀越地的地方戏曲越剧,早已飞跃出了越绍之地,登台上海,走向全国,获得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钟爱。2006年越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对越剧的成型和发展进行审视与解读,即吴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诞生,江南文化造就了越剧的风韵,上海文化促进了越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肖淇 《今日上海》2010,(11):54-55
2007年,普陀区推出了首个以“上海母亲河”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该文化艺术节在每年9月正式启动,历时一至两个月,平均每届艺术节都会举办70场左右的公共文化活动,是上海各区县中举办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文化节庆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早期民族文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叹吾国国民之愚",主张"变化民质"的启蒙思想中,体现在"先中而后西",强调"取于外资于内"的中西文化观中,以及体现在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取"世界主义"的朦胧国际主义观中;毛泽东早期民族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蕴含着关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萌芽。五四前后,毛泽东逐渐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其民族文化思想随后也发生了第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