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崔运武 《思想战线》2003,29(5):73-77
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三个必须注意的基本问题:一是社区形成的基本方式在于外力推动,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建设;二是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以公共管理社会化为取向、由群众自我管理与政府社会管理共同构成的新的城市治理体系;三是政府推动社区建设走向深入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社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阶段性,正确界定职能并形成推进建设的目标体系,进行职能的阶段性配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省率先开展转变街道职能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街道、社区治理新模式,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思路、探索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11):31-31
<正>近年来,南京以优化街道职能为核心,以实施街居体制改革为关键,突出街道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强化社区的自治功能。2011年以来,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建邺区、栖霞区以街道"中心化"为方向先行先试,撤科室、建中心、转职能,如玄武区街道"五大中心"、秦淮区街道"四部一中心"、鼓楼区街道公共服务区域受理中心、建邺区街道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心、栖霞区街道全科社工政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街道中心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命题[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明确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治理重心下移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这种以治理重心下移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是通过治理主体下移、治理资源下移和治理规则下移,最终达到社区服务下移的绩效目标[3]。而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或县或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是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部分,其"在设置时被赋  相似文献   

5.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任何一种社会治理模式都必须与一定的社会基础相适应,一定的社会基础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成功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同时也是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黄石市"社区第一书记"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契合了当地的社会基础,是对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  相似文献   

6.
正深圳松岗街道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与党建惠民作用,推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个朝气蓬勃,宜居宜业的松岗展现在人们眼前。近年来,松岗街道深入开展基层党建,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建引领,大力推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松岗街道进行住宅物业小区党建试点工作,形成了商圈党建、园区党建、小区党建三位一体全覆盖模式,以党建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动态信息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党建引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一是优化职能顺体制,构建多级联动组织体系,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打造"智慧党建指挥中心",研发"四联双报到"APP,创建社区"微治理"品牌。二是减负增权添资源,明确社区依法履行工作、依法协助工作、准入社区支持目录;实行契约化管理,实现基层治理"职能归并、功能归位、自治归本";赋予社区派单权,收集各类问题,派单职能部门限时解决。三是下移重心强治理,打造标准化红色阵地.  相似文献   

8.
钱坤 《长白学刊》2021,(3):137-142
空间是理解城市诸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城市治理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空间转向"愈加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逐渐进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内涵式治理"新阶段。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社区营造事实上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生活逻辑主导,通过社区公共空间再造、公共交往再造、居民参与方式再造、社区治理模式再造等实现整个社区再造的一种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所体现的治理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的重构,破解以空间为基底而衍生的众多社区治理问题,实现社区的再造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地方实践探索中,作为国家实验区,江苏省太仓市形成的"政社互动"模式、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的"社团化治理"模式、山东省日照市形成的"治理体系及治理流程再造"模式,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基础性治理制度体系改革是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核心、"上下互动"的实效参与是关键。总体上来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其目的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其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10.
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有利于发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社区法律顾问通过开展法律咨询、进行法律宣传、化解调解矛盾、参与社会治理等方式,满足社区治理的法律服务需求,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目前仍存在法律咨询数量分布不均、法律宣传模式比较单一、化解矛盾方式方法略显简单、参与社会治理动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知晓度、利用率有待提升、基层资源供给能力不足、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工作理念方式有待创新。应从提升居民参与度与利用率、增强基层资源供给能力、完善全方位评估机制、创新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理念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扩展过程中因时空差异会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区域,空间区域的结构分化塑造了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的存在。在由城市中心向外扩展过程中依次形成了均质型社区、异质性社区、并制型社区以及转制型社区的空间布局。不同类型的社区内因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构,社区会根据内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家权力与市场自发配置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一体化治理、多元化合作治理、平行式治理以及村治模式是各类型社区适应社区制度环境形成的不同类型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竺乾威 《求索》2023,(4):106-111
政府职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能的设置、职能的重心以及职能的行使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举措。未来需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在其基本职能基础上扮演不同角色,以适应国家治理之需。  相似文献   

13.
陈潭  史海威 《求索》2010,(8):82-83,144
城市社区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地方治理的主要单元。随着单位制式微和住房制度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垂直型的街居制已经转变成为现代的、多元的、扁平型的社区制,社区政治话语的变迁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变革诠释着社区时代的来临。社区治理创造了国家与社会分权的一种治理新范式,有力地改善了当下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基本结构和实践模式,以期对当下中国社区治理实践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期许。  相似文献   

14.
社区治安群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社区治安群理论是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治安治理理论范式和认知框架,具有自身的概念、范畴,命题、假设,逻辑结构,形成、发展条件,动力机制,运行模式,优化途径,权力与责任体系设置原则以及制度创新体系构建理念和绩效评估方式选择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福田区各个街道、各个社区都在探索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机制和方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整体重塑社区治理的态势:一是重塑社区党务、政务和居务关系,形成统一协调格局,党委书记兼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主任,便于协调各方关系,提高领导和协调效率。二是在社区服务上普遍引进社会组织、企业、居民议事会、义工等多元参与的运作机制,改变过  相似文献   

16.
<正>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和战略目标,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于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因此,探讨和把握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不仅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直接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亦有重要意义。关于社区治理,有不同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经过大约20年的改革努力,我国大体形成了纵向职能到底、横向网格覆盖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治理体系,这一治理体系遵循了由国家意志为主导、社区作为执行层的对基层社会实施自上而下控制、管理与服务的治理逻辑,具有管控性强、覆盖率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加重了社区的任务负担与职责的碎片化,使基层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精力和意愿来对居民需求做出灵活调整与及时响应。应对社区治理的新难题,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提出了一条以市民诉求为驱动实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解决路径。基于北京市F街道及其下辖社区的实地调研,本文认为,“接诉即办”改革以居民诉求为核心,重构了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工作流程、职权分配与考评标准和方式等制度要件,通过强化市民-政府间责任关系纽带、激励社区(居委会)-居民间的协商沟通、赋能社区居民自治等作用机制,促进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提升。“接诉即办”的治理经验表明,实现社区治理从行政意志主导向民众诉求驱动的转型,经由社区的“中间层”实现国家与社会间的有效响应、互动合作与协同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的社区治理方式与其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在17、18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受英国地方治理模式的影响,地方名流获得授权治理社区并在其相同的社会等级中选择继任者。社区管理机构的领导者通常是富人。后来在新英格兰地区出现了由清教创造的契约型社区,社区公民和后继管理者必须严格遵从与城镇创造者完全一致的原则。19世纪逐渐形成了民主自治模式。目前,美国社区治理的特点是多元主体参与,以居民自治为主,社会组织是居  相似文献   

19.
街道是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的最小单位。街道经济是街道为了履行管理城市、服务社区和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职能 ,通过多种形式创办街道企业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是城市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经济具有增长速度快 ,质量效益好 ;服务社区 ,方便居民 ;规模小 ,门类齐全 ,机制活的特点 ,它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 ,街道经济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街道经济作为城市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使街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据统计 ,辽宁省在1998年 ,…  相似文献   

20.
莫君晶  房宁娟  高瑛 《群众》2020,(3):59-60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治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边界不断扩张,这些“细胞”迅速膨胀。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明显滞后。如何加快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改革创新步伐,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释放基层活力,成为了各地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常州不断致力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持续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位于天宁区的青龙街道,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从昔日的城乡结合区域华丽变身,成为辖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拥有5.5万户籍人口的魅力新城,群众对社区治理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差异化。街道从自身实际出发,率先在横塘社区试点“大社区、全服务”社区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减负增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