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2006年11月27日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事有的和谐社会。群众的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的广度、深度和进度。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没有社会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公平王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新时期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推进.公平正义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可靠保证,但我国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利的措施和方法消除这些不公平正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赵振奎 《学理论》2013,(10):19-20
从马克思哲学角度阐述了在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迫切需要公平正义,只有公平正义理念深刻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只有协调好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内在的关系,正确处理阻碍公平正义的不和谐因素,解决好贫富差距过大,地区间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等,关系到民生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维系社会的安定团结,更好地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高扬 《求知》2006,(11):34-35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一种共同的美好向往和社会理想,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多次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表明我们党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律的基本价值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阐述法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既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又封和谐社会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阮兴文 《学理论》2009,(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冯文全 《民主》2007,(3):21-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谐社会有六大基本特色: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别从社会体制、社会伦理、道德人格、经济发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和谐等六个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治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任何社会的和谐程度在根本上均取决于该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因此,与公平正义相关的制度(民主法治)建设,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在影响和谐社会的众多因素中,政治文明建设承担着价值的有机整合、利益的合理分配、政策的有效供给以及人权保障等职能,对其他因素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身所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全球性环境问题出发,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对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公平正义、发展民主政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倡导绿色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走过十年历程。和谐社会与法治国家具有天然的同质性,二者追求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一致,民主、秩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等价值追求一致。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的重要作用,通过尊重保障权利,禁止权力滥用,大力培育市民社会的公民意识与法治精神以及建立道德规范体系,加快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当前,许多学者围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基本特征来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因此就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误.只有根据马克思实践观,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实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邓小平的和谐社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艺萍 《理论探索》2006,2(1):35-36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邓小平的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对国际公平正义追求等思想,都是这种和谐社会观的集中体现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单一和纯粹,不是和谐,更构不成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难题,来自我们选择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性,也在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一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另一方面催生了大…  相似文献   

17.
殷峰 《理论导刊》2007,(6):33-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依靠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诉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立法科学化、政府法治化、司法公正化和法治文化普及化,法治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法治的主要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要依靠法治来保障,所以两者是统一的。公平正义是良法善治的价值指引,依法治国则是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二者相得益彰,相互支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要实现法治中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呈现和公平正义公共价值的彰显必将助推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永恒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探索公平正义的理论渊源,深刻理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首先需要解决好公平正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全面理解,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特征割裂开来或孤立起来,导致出现种种认识误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走出这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