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非要拿两个字概括一个人,那么,“谦和”应当是对黄璐叶丹最确切的评价。 严格说来,1990年出生的黄璐叶丹并不能纳入“80后作家”这个概念,但她的谈吐、她的文字、她的思想,已经完全超越了18岁的年龄。更可贵的是,她没有多数“90后”们恃才傲物、离经叛道的缺点。采访中,黄璐叶丹反复表示:“其实我看的书很少”、“我知识面不广”。但事实上,她的气质却告诉别人一这完全是一个在书香里长大的女孩。  相似文献   

2.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4X):35-37
在两会期间采访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李春林竟会出奇地顺利,让我有些意外。从我手中接过最近一期的《民主与法制》杂志,他说:“这期我还没看。“”您期期都看吗?”“差不多吧,从1979年开始。”  相似文献   

3.
记者早就听说南汇区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里有一个众所周知、民间口碑甚佳人物,一直想进行采访.自从他获得上海市2001-2003年劳模荣誉称号后,采访他的念头愈发强烈。尽管已经有该区宣传部和总工会的推荐,还是难以约见。他一会“其他劳模的成绩比我好,采写他们更合适”;一会又“我正在外地出差”:后来他拗不过记者的韧劲才又传来话说,“他提出只交朋友,不谈采访”……  相似文献   

4.
赵辉 《台声》2013,(10):98-100
采访廖佳琳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从知道她“台湾制服女王”的名号到两人坐下来面对面的采访,中间不过2个小时。毕竞“女王”二字过于霸气,总觉得让人难以接近。但采访之中,却发现她爽朗的外表下,藏匿着一颗温润的心。  相似文献   

5.
采访“新大陆人”陈明阳是我羊年里的最后一份“公事”。一个阳光满地的早晨,按照他在电话里告诉的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永升新城,我带了个采访本就直奔过去。  相似文献   

6.
张郁 《人民政坛》2009,(4):24-24
“我的视角是关注农民工生存状态。”面对记者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林欣欣快人快语,显现泼辣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与武汉晚报记者成熔兴、熊波一见面,刘锦成就给采访定了“调”:“千万不要把我拔高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老涂的帮助,只是时间长一点,而且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光明使者———记我国著名的眼外科专家、省首届“科技功臣”获得者张效房曾垂瑞张效房真忙!采访他真难!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里,好不容易“逮住”他,还是在查病房的路上。张效房快人快语,第一句话就说,“很惭愧,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经历过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大概都不会忘记那个从卖菜大嫂走进紫禁城、走进联合国的当年的全国人大昌副委员长李素文。当我作为老朋友,在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的一家商号里找到这位有着神奇经历却拒绝一切新闻采访的老大姐时,这位已65岁却风采依然的女人告诉我:“我总结自己,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当劳模辛辛苦苦;当高官坎坎坷坷,当百姓欢欢乐乐。”  相似文献   

10.
蔡忠 《文明大观》2001,(11):26-27
对石城村的采访有点特别,我是专门为英语而去的,听说这是一个“英语村”,村里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会英语。  相似文献   

11.
“我永远都是一串快乐的风铃,只要打开心扉,你会发现,在任何季节里,都会听到风铃声声……” “五一”期间,原德恺对着电话动情地朗诵着刚刚写就的诗句。电话线另一端连着的小伙子在电话里哽咽了:“原哥,你就是我生命中带给我无限快乐的风铃,没有你可能就没有我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盛志耘 《台声》2003,(1):38-38
记得2001年12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台湾同胞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台胞之家”———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在这里,我见到了居住在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台胞,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你问我答,十分亲切。因为我们短则一两年没见面,长则十几年没联络。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些久没联络的台胞朋友,却能说出我近些年来的工作情况,比如,到甘肃采访了“正林”瓜子的董事长、采访了一位开健美中心的台商女老板、还赴台湾驻点,采访了“经营之神”王永庆……我一边听着,一边奇怪地问:“你们…  相似文献   

13.
梅妮 《当代广西》2007,(13):17-17
“我去镇文化站下载种养资料!”记者在农村采访,听到农民之间打招呼越来越多这样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赵辉 《台声》2011,(10):90-92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样的女孩,采访时盘腿坐在沙发上,时不时抓乱已经造型好的头发,给她拍照片,她会很“凶”地说“不要拍,我头发很乱。”然后继续抓乱头发。她喜欢在洗澡的时候唱歌,而写歌的灵感总是在那时降临,她会立刻冲出去,在电脑上记录。她曾经想要放弃唱歌,却被歌迷感动,她说“我没有办法去当医生,但是我可以用我的歌,在某个方面好像当了医生一样。”  相似文献   

15.
“我们企业很小,可能是你采访过的最小的企业。”这是曾义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但曾义有他自己的梦想:“我要做行业第一,要做行业的领导者,开拓者!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到最好。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生产出的产品,过了30年、50年还有人在用,还有价值,我觉得那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廖翊 《台声》2001,(7):26-27
今年 3月 9日,我和港台部采访室主任赵卫经香港前往台北,与新华社第一批赴台驻点采访的范丽青、陈斌华进行业务交接,开始了在台湾为期一个月的驻点采访。 感受“痛苦指数”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痛苦指数”一词在台湾社会中频频出现。就像当局发布各类经济指数一样,“痛苦指数”也每每翻新,不时出现在台湾的媒体中。   “痛苦指数”的内容包括收入、支出、生活满意度、家庭、安全、环保等从民间调查中取得的数据。去年下半年以来,台湾的“痛苦指数”大幅上升。   3月 18日的这一天,台北天气阴冷,尽管是周休日,台北的街头还…  相似文献   

17.
“我基本上是脱离了社会和学界的人,不参加学术活动,不讲课,不去高校,我编的书、写的书都很少。”刘军宁说自己是一个思想个体户。但在笔者采访过的知识分子中。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不少人的评价却是“刘军宁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汤怡蓉 《人民公安》2006,(16):58-59
初见陆海光,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高大。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人显得热情而内敛。随着一句“我将满足你的提问”的开场白。我们便开始了对陆海光的采访——  相似文献   

19.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吴孟超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长年手术,手指变形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相似文献   

20.
深圳当选“全国文明城市”了!振奋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鹏城的大街小巷。10月27日一大早,记者走街串巷,进社区、下工厂,面对面聆听市民的文明心声,感受市民的欢欣鼓舞之情!我为深圳骄傲和自豪“作为深圳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谈起对深圳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一感受,接受采访的市民不约而同地道出这句话,骄傲和自豪之情伴着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