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因果关系是犯罪论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据以归责的前提条件。但理论界却鲜见以渎职犯罪为视角对因果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理论的缺位加之因果关系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之判断一直是反渎职侵权干警无法回避的隐痛。一、我国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构成条件从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看,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2.
因果关系是犯罪论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据以归责的前提条件.但理论界却鲜见以渎职犯罪为视角对因果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理论的缺位加之因果关系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渎职犯罪因果关系之判断一直是反渎职侵权干警无法回避的隐痛.  相似文献   

3.
刑法的归责原则历经了客观结果责任原则、主观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历史演变。时至今日,“严格责任”原则是作为刑法的一般归责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例外而存在的。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各国刑法明文规定:对危害公共利益,涉及多人生命、健康、财产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犯罪,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即不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只以行为或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来追究法律责任。该原则,不仅在刑法中有着独立适用的范围,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还存在被民法与刑法交叉适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片面共犯在中外刑法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支持片面共犯的观点,认为片面共犯具有存在的哲学依据、刑法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并且对片面共犯存在的范围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论述,指出肯定片面共犯理论对于完善我国的刑法理论、指导司法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律师民事责任承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冰  樊清华 《理论导报》2005,(2):31-32,43
我国律师民事责任是一种责任竞合性质的责任,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兼容约定责任原则.责任范围应存在于律师所有业务过程中,其承担责任的数额应有相对的限制,并应在制度与措施上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6.
胡亮 《求实》2004,(Z4)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概念揭示的是某一事物的根本属性 ,研究对象是有待于揭示的事物及其范围 ,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研究对象不能确定 ,事物的根本属性也就难以揭示。在我国 ,由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尚处于争议之中 ,因此 ,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处于众说纷纭之下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刑法因果关系是研究人所实施的行为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 ,凡是同结果有联系的人的行为 ,不论其是否对社会有危害 ,不论其是否为犯罪行为 ,只要是人的行为 ,都是刑法因果关系所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刑法的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符合构成要件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运动、变化构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确实关系,也就是人的危害行为从无到有的变化,就引起了社会关系发生从正常到有害的变化,这种关系表现为哲学上的原因与结果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因果关系的“直接性观点”质疑牛存慧我国刑法学界有同志提出:在分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解决刑事责任问题时"要掌握因果关系的直接性"。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只有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才是刑法研究的原因,而产生结果的间接原因,则是刑法上所研究的条件。本人对此种提法...  相似文献   

9.
许恒兵  盛辉辉 《探索》2011,(6):188-192
“经济决定论”是人们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模式。总体而言,“经济决定论”是一种对呈现为有机联系的社会现实中的构成要素或环节进行割裂、并借助于旧形而上学的“还原论”思维方式构造历史的理论。既然如此,它就不可能超越传统理论哲学的范围,并因而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错误结果。故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并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精神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决定论形态进行阐释,以彻底划清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相异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张静如教授认为第一阶段主要由毛泽东创立,是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阶段。第二阶段主要由邓小平创立,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此观点的理论依据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是社会改造的两大阶段,前者要解决把半殖民…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其精神实质是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根据其犯罪情况和人身危害程度,采取宽严不同的刑事策略。目前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其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对刑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问题,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同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把凡是不能一致起来的说法都看作是理论上的"发展",结果引出更多的麻烦。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式上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混淆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到当代的变化,就其中的"麻烦"而言,多源于这个"混淆"。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叙述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论证了斯大林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并未进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本文第二部分,是对由于上述混淆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理论上的麻烦,作举要分析和简明解释,这是本文的主题内容。最后是一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是一种旨在帮助法科学生熟悉法律实务、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在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法律职业感与法律职业心理、创新法学教学模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犯罪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而潜力无限的犯罪学学科,其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对于犯罪原因的解释虽不适用于任何犯罪行为,但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还有更多值得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地方,而且也需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以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求实精神分析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规律进行了长期不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创造性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思维原则和科学方法,引导着我们党和人民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把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所要求履行的某些作为义务即重大道德义务视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这种作法在国外已有立法先例.虽然目前我国尚无此类立法,但在实战中,司法机关也通常适用不作为犯罪理论来 裁判"见死不救"行为,在理论上,学者们对此已有所认同.鉴于此,完全有必要通过具体的刑事立法来调整"见死不救"行为,而不仅仅是笼统地"借用"犯罪理论来规制此类日渐严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侧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四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时代 ,是从“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阶段 ,是从“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 ;江泽民时期 ,是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个文明建设”的与时俱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十六届中央领导集体 ,正在开始由“实际能力”到“理论能力”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邓小平理论的两大基石。“两论”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是推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