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九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楚雄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1055亿元,年均增长97%,高于全省、全国同期增长水平,提前7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粮食总产量达103亿公斤,年均增长33%,人均占有粮食达409公斤,实现了粮食供求平衡;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1404亿元,年均增长3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达1755亿元,年均增长1%。经济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5年的371∶362∶267调整为2000年…  相似文献   

2.
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阿克苏市,近年来,随着“科技兴阿”战略的实施与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九五”末的18.69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34.43亿元,年均增长了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3789.19元,同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3.
察右后旗地处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麓,属乌兰察布后山地区,总面积3910平方公里,人口21郾5万人。一个国家级贫困旗,近年来却奇迹般地发展。2004年,全旗G TP完成17郾44亿元,首次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的重要突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郾5亿元,经济运行呈现出“柳暗花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去年初,旗委、旗政府确立了以明确主导产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切入点,以提高农牧民文明程度为重要内容,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总目标,按照“整合项目,充实内容,重点突破,辐射带动”的工作思路,确定了第一批15个小康示范村。旨在通…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期间,在思茅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主要宏观调控目标大部分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任务已提前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实现“九五”计划年均增长9%的调整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亿元。(二)“九五”期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总产值(现价)由1995年的20.5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9.8亿元,“九…  相似文献   

5.
“十五”时期,果洛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抢抓机遇,调整思路,把握重心,深化改革,切实制定实施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果洛州历史上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经济总量增大,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十五”以来全州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1-2005年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3万元、60608万元、67396万元、71859万元和78911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4%、10.3%、8.2%、7.1%和7.3%,五年年均增长8.82%,超过计划1.82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1.96个百分点。全州经济总量增加,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迈上了较高速度增长的平台。“十五”末,全州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12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7.98%,年均增长5.06%,高于“九五”2.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82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9.93%,高于“九五”18.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90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57.39%,年均增长9.5%,低于“九五”2.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6.07%,“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35%,高于“九五”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州把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巩固一产,增强二产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提升和优化,增强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国民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4.45:9.15:46.40调整为2005年的35.64:15.06:49.3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9个百分点。(二)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州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以草为本,强化基础,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畜牧业发展方针,紧紧围绕畜牧业增产和牧民增收两大目标,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畜牧业常规生产管理和防灾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母畜比例、出栏率和商品率。同时积极开展畜种改良、舍饲半舍饲和牛羊育肥试点等工作,加快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使畜牧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05年,全州实现农牧业总产值37875.8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7.75%。年均增长3.32%,比计划高0.32个百分点;全州牲畜繁活率56.9%,比“九五”末提高3.91个百分点;总增率28.28%,提高4.54个百分点;出栏率32.44%,提高7.65个百分点,商品率26.73%,提高7.78个百分点;年末存栏牲畜212.33万头只,比“九五”末下降12.92%,母畜比例55.02%,比“九五”末提高4.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1,(1)
大理州“九五”成就辉煌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末,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可达 133 5亿元,比 1995年的 71 27亿元,增长 87 3%,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年均递增 9 4%。财政收入达 19 1亿元,比 1995年的 11 35亿元,增长 66 1%,年均递增 10 9%, 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6 65亿元,年均递增 17 5%…  相似文献   

7.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确定了我国“九五”税收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九五”时期税收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商税收总额要达到340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87%,年均增长10%,并且要实现税  相似文献   

8.
李国强 《江西政报》2006,(14):43-44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科技部指导下,我省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39.8%提高到4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55%。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0家,实现总收入350亿元,是“九五”末的2.9倍;高新技术产业创出口交货值46.3亿元,年均增长42.6%。“十五”期间全省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761项,获经费资助3.4亿元.相当于“九百”的7.2倍。  相似文献   

9.
旗域经济是充满活力和蕴涵着潜力的经济,我们科右前旗在发展旗域经济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挖掘发展潜力,积极打造发展优势,全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形成互动,并通过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统筹发展等措施,使旗域经济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得以提升。“十一五”期末,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66亿元,比2005年翻1!5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6!5亿元,年均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9!7亿元,年均增长31!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8亿元,年均增长24!9%。“三化”是支撑旗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中,工业化是灵魂,是产业化的前提;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0.
放眼阿拉善的今天,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工人们挥汗如雨,一批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推土机轰轰作响,道路改造、住宅建设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田间牧区,处处洋溢着农牧民喜获丰收的笑脸……这一切都显示了今天阿拉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也承载着“十五”以来阿盟加快发展的春华秋实。百姓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有数据表明,“十五”末,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940元,比“九五”末增加3776元,年均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3897元,比“九五”末增加1463元,年均增长9.9%。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数字,却直观地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统一战线》2008,(5):34-35
贵州省铜仁地委统战部把开展好光彩事业主题活动作为推动光彩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切人点,以宣传发动、活动创新、组织建设、维权服务为总抓手,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走光彩路、行光彩事、做光彩人,激发和调动了一大批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扶贫带动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2005年以来,全区共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01个,投人资金近6亿元,其中捐资助学、修桥修路、救灾扶贫等公益事业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帮助10万余人摆脱贫困,为促进铜仁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铜仁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晏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机遇,促发展,全县政治团结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达到15.2%,2001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达到1.99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增长127.1%;人均GDP达8072元,比“九五”末增长120.7%,年均增…  相似文献   

13.
黄植培 《人大研究》2001,(1):112-116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末的4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64亿元,年均增长11.1%;财政收入由2.46亿元增加到4.27亿元,年均增长11.7%。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增加值由20.6亿元增加到24.91亿元,年均增长5%;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粮经比例由72:28调整为52:48;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4.
山阴县"十二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五年再造一个新山阴。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92%;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分别达到35万元和15万元。一、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实现税收翻番奠定了坚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1,(7)
腾冲县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腾冲县六一六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贫困户收入不断增加,贫困面逐渐减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164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24万人,有14万人达到了云南省越温验收标准,占贫困人口的855%。到2000年,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838元,比1994年的381元增长了120%,人均占有粮食333公斤,比1994年的297公斤增长了1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94年的694元增加到1435元,增长了107%,国内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89亿元增加到172亿元,增长了93%;…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地下是煤海,地上是林海绿地。全旗有11个民族,人口15万,其中蒙古族9372人,其它少数民族人口23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旗总人口的6.5%,是典型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截至2001年9月底,全旗GDP完成13.85亿元,同比增长28.2%;财政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59元,同比增长15.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元,比2000年有所增加。目前,全旗的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州”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基础优先、资源转换、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州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快改革不松劲,创建和谐不走样,保持稳定不懈怠,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2005年,海西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34亿元,年均增长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扩大、效益提高,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年均增长1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15亿元,年均增长2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16亿元,年均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人口与汁划生育、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发展思路“十一五”时期是海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快小康进程的重要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把握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坚持六个原则,实施六大战略,实现四个翻番”的基本思路。把握一个主题: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围绕一个目标:加快发展工业、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海西,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投资发展环境取得新改善,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和谐海西建设形成新局面。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坚持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与循环利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六大战略:实施资源转换、基础优先、中心城市发展、开放带动、科教兴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比“十五”末翻一番;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比“十五”末翻一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比“十五”末翻一番。  相似文献   

18.
每月十条     
《思想工作》2006,(4):48-48
内蒙古3000万元扶贫资金转移10万贫困农牧民。 今年内蒙古投资6.6亿元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相似文献   

19.
“十五”工作简要回顾“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黄南藏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两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十五”末,全州生产总值达到22.7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67元。全州财政收入达到21174万元,年均增长25.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34万元,年均增长4.6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8.18%。固定资产投资大幅…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6,(9):I0004-I0004
“十五”期间,阿拉善左旗农牧局在旗委、旗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实施调整转移、农牧业集中发展战略。狠抓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全旗农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旗农牧业总产值达4.5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32元。农牧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