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算计     
方志阳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但偏偏天不遂人愿,都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连中级职称都还没有评上。同事们不管比自己大还是比自己小的一个个都有了职称,而自己独在被遗忘的角落无人注意。他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也许只有虚拟的世界能让他暂时忘却心中的苦闷。在那里,他真正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 网络生活丰富而多彩,一个  相似文献   

2.
算计     
方志阳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但偏偏天不遂人愿,都已经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人了,连中级职称都还没有评上。同事们不管比自己大还是比自己小的一个个都有了职称,而自己独在被遗忘的角落无人注意。他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 也许只有虚拟的世界能让他暂时忘却心中的苦闷。在那里,他真正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 网络生活丰富而多彩,一个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农民诗人余秀华在网络上火了。余秀华是个先天性脑瘫患者,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然而,她这样"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她的人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和励志因子。自1998年写下第一首诗《印痕》,到目前为止,余秀华至少已写了2000多首诗,在诗签上耕耘了16年。如果说,她最初的诗歌创作,是为排遣脑瘫患者的苦闷孤独等情绪,还算自我疗伤的话,那坚持写诗16年,则是对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追寻与坚守,让自己的灵魂拥有一个温暖的驿站。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人摇  相似文献   

4.
匆晤黄蓓佳     
黄蓓佳因创作小说而声名鹊起。虽说过去我们从未与她谋面,但进得门来很快就被这位小说大家的谦和、率真和睿智所折服。在她身上,分明没有某些成功者那里常能见到的按捺不住的傲态。从交谈中得知,黄蓓佳的第一部小说问世,并不是在她北大中文系毕业之后,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她考入了这所学校。其实她在高中时代就发表过作品。黄蓓佳告诉我们,作协并没有什么写作任务交下来。笔耕勤勉的她,是自己给自己压上了沉甸甸的创  相似文献   

5.
荣娇娇 《人权》2008,(5):22-23
陈芳觉得自己在南昌长途客运站的工作已经不是独角戏了。5年前,作为南昌市西湖区疾控中心在汽车站的驻点艾滋病防治宣传员,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没有人去她的桌前询问,甚至连基本的好奇都没有。她向旅客分发材料,换来的也是冷眼和躲避。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曾是军医。在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之后,才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当今文坛上,她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她以她冷静的并且极富热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画面。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近期又出版了《毕淑敏文集》,共八卷。她说她的心灵里有:一间屋,她说那第三间屋里装的是她自己,她说那是她的精神家园,所有柔美的故事都产自那里。  相似文献   

7.
拥有一流重点大学学历的"80后"白领杨晓丽,这一段很苦闷,她就职的某外资管理咨询专业服务公司连续性地加班加点让她心烦意乱,她说:"如果大楼高层的窗户可以打开,我可能会选择往下跳!"  相似文献   

8.
情浓圣诞节     
那一年,她18岁,曾和他相约一起过圣诞节。她爱夜,喜欢独处,常一个人在夜里爬起来上网,聊天,数星星,想像网络与星星另一边的人和事;聊烦了,数累了,就开始幻想起自己的将来,一种对夜的莫名其妙的渴望,让她和他相识了。她和他聊得很投机,特别是访问他的个人主页后,那里有他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郑馨 《前进》2014,(12):56-57
从德国回来已经将近三年。当初毕业的时候很纠结,思考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为了那份牵肠挂肚的亲情和强烈的归属感,我回到了祖国的热土。在发达国家呆的久了,刚回来确实有点不适应。不同于那里干净得一尘不染的街道,不同于那里便捷得一目了然的公共设施,不同于那里悠闲得万事不愁的慢生活。可这儿就是我的家。我也看到了她的变化,道路变宽了,高楼变多了,现代化设施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0.
一、爱情发生的情感模式 从青春期萌动开始,表年男女就在自己内心构想自己将来碰到的“白马王子”或“公主”的模样,总是将“他”或“她”赋予许多理想化的想象,将“他”或“她”幻化出一个十全十美的模子,于是便开始在自己身边的异性中去寻觅适合这个模子的人。对于在某些方面适合自己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