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焦点问题 1、译介国外著作的新趋势与新问题 20世纪80年代,在民族学和人类学恢复的初期,国内学者翻译介绍的重点是通论类和教科书类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继富 《思想战线》2003,29(3):88-93
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编纂和研究的脉络,对四位影响较大的学者和三部类型索引著作的贡献与不足进行重点评述,其目的是期望21世纪将要编纂的第四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成为一部分类合理,资料甄别准确,学术用语科学化、规范化,既有民族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索引体系著作。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实用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哲学思潮,兴盛于20世纪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识看成工具,通过考察概念的实际效果来阐明概念的意义,同时也通过观念的效用来确定观念的真理性。20世纪初,实用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随着杜威访华,实用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20世纪50~70年代实用主义在中国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盘否定。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实用主义的引介和评论逐渐回归学术本身,对实用主义著作的翻译和研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空前活跃 ,各种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 ,这些文学史著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但我们还应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缺乏个性化、学者化的主体性探索 ,它受一种教科书体系的共同的约束 ,这反映了文学史写作思维模式的僵化。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势 ,必须更新文学史观 ,在全球文化宏大的视野下书写文学史。  相似文献   

6.
李媛媛 《传承》2012,(7):52-53
20世纪80年代无疑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理想性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不仅迎来了经济改革的热潮,而且也经历了思想和价值领域的全面转型。这场转型与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相伴相生,即以对西方理论著作的大规模引进和研究为特征的“翻译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 80年代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被介绍到国内 ,引起热烈的反响 ;90年代 ,卢卡奇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也被翻译介绍进国内 ,同样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论。这两部著作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有正面的推动也有负面的影响。有的学者通过《历史与阶级意识》 ,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了人本主义哲学的思路 ,这构成了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国内学界的一个显性话语 ;有的学者则对卢卡奇进行了片面否定。实际上 ,围绕卢卡奇的思想所产生的争论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下所面临的尖锐挑战。在评价卢卡…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滕尼斯认为,社区(Gemeinschaft)是指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翻译该著作时将"社区"一词引入中国,后来被许多学者开始引用,并逐渐流传下来。1985年,民政部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居民生  相似文献   

9.
非洲现代文学:种族、环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法国的泰纳有个著名的文学三要素说,即"种族、环境、时代".①这是解读文学的三个角度.我国非洲文学研究极为薄弱,②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批学者先后出版了非洲文化和文学的相关著作和译作,然而,关于非洲文学的专门研究至今仍处于翻译和介绍的初级阶段.长期以来,中国学界把非洲文学界定为东方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往往从东方文学、后殖民文学、民族主义文学的理论角度去解读非洲文学.  相似文献   

10.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张会龙 《思想战线》2012,38(4):141-142
一、国家认同的研究缘起:从社会学到政治学国家认同问题,主要起源于西方社会学家对本国内不同族群与国家的情感、与国家的关系和独特的族群文化的研究。20世纪初期,汤姆士、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对民族、种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种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罗伯特·帕克和露丝·本尼迪克特等,构建了一套种族关系周期理论,提出族群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是社会性的而非生物性的观点。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多民族国家或者多民族社会内部的各个民族群体对国家的认同问题,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演变问题以及民族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问题,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  相似文献   

12.
《曾胡治兵语录》中的用人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圣华 《新东方》2005,(5):58-61
由蔡锷将军编辑的《曾胡治兵语录》在20世纪20年代曾是黄埔军校的教科书。这部书记录了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本文试图对该书的用人思想作些阐发,以资借鉴者用。《曾胡兵法语录》(以下简称《语录》)共十三篇,其中第一篇《将材》和第二篇《用人》集中讲了曾、胡二人的用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监狱学者就改造规律问题进行长达六十年的探索,提出了数十条改造规律。探索改造规律的历程按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关于规律的表述由简到繁,成果载体从监狱学类著作逐渐过渡到罪犯教育学类著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学者所揭示的改造规律多有相似和重复,知识受众对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反思六十年改造规律的探索历程,从历史和逻辑、“规律就是关系”、教育基本规律、规律和原则以及经验关系、“第三世界”与“第一世界”的符合度、认识态度等角度审视改造规律,有助于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勒伟  粟孟林 《前沿》2013,(20):157-158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仿效法国大革命,故本文重点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研究成果,并探讨该课题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苗向荣 《人民论坛》2013,(5):230-23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20世纪初熊彼特提出"创新"学说,80年代弗里曼首次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技术创新系统。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变化给学者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促使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立服务型公安行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服务型公安行政建设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在简要回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共产党沿袭革命战争年代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的传统,采取了一项重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学习毛泽东著作。其时间跨度之长,影响之大,参加者之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少见的。而20世纪60年代前期结合"四清"所开展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运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节。在政协北京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曹秋士委员提交了《农村应普遍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提案,其中指出:学习毛主席著作,在农村中,除党团干部外,一般男女社员尚不多见。他建议,拟请与市人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世界历史以及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便成为热点与重点。习近平主席近来也在出访外交活动时频频强调,全球治理体系处在历史转折点上,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在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中已有所体现,并具有着对于当今世界发展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开苏联近年出版的理论书刊,我们经常接触到“共产主义。文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等概念,其中尤以“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为多。据苏联学者统计,有关社会主义生活方式问题的理论著作,苏联近十年来出版了约一千五百部。又据苏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资料,仅1976—1978年,有关这一题目的著作就出版了八百多部,近两年出版的著作、小册子和文章也不下于两百篇。苏联有位学者把这些学术著作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多卷本著作《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思想工作问题:根据1977年5月18日——20日基辅全苏科研与实际工作会议材料编著》(莫斯科,1977年);第二类是阐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方法论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著作;第三类是论述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经济、物质、  相似文献   

20.
正张文勋先生是全国著名学者、文学理论家和文艺美学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元老,亲眼目睹与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历程中的许多重大的学术事件和理论思想的变迁,尤其是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界的诸多人物事件、学术思想的盛况与沧桑。自20世纪20年代末以来,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与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构建等问题,学界一直存有争论,尤其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讨论尤为深入与热烈,然而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与解决方法。对此,先生在其理论著述中都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