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都说工作很累,而我却因为工作而轻松快乐。我本来可以嫁到大城市里,但为了爱情,我放弃了工作,在农村当起了家庭主妇。随着新婚的远去,生活的激情渐渐褪去,没有了激情,朋友也在不知不觉间被丢失,生活变得平淡而无味,随之而来的是颓废、沮丧、懊恼的情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拥有了一份工作,有了精神寄托,所以生活变得充实,我快乐了起来。为了工作干得出色,我产生了动力,因为工作的需要,所以我结识了很多朋友。  相似文献   

2.
我叫阿斯克尔拜,哈萨克族,今年四十五岁。当你沿着奔腾不息的木扎尔特河畔逶迤而上,在一片群山环抱的坡马草原上有两间小砖房,那就是我生活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我已经生活了整整6年时间。我原来生活在七十八团,在那儿我整整生活了38个春秋。1998年,我从七十八团畜牧营移  相似文献   

3.
<正>于我而言,《党的生活》像挚友,更像良师,我们之间经历了初识、相知、陪伴的过程。初识《党的生活》是在大学校园。那是2011年6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还记得,在党支部大会后,辅导员送给我一本杂志,正是《党的生活》。随手翻来,最吸引我的当属其中的漫画栏目了,不仅风趣幽默,而且针砭时弊。从那一刻起,《党的生活》便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书桌上的常客。2014年金秋,我作为一名省委选  相似文献   

4.
我在职时经常阅读《北京支部生活》,她曾给我的工作起到了不小的指导作用。当时我曾给刊物写过稿件,还获过奖。在我离职之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的机会相对少了。直到今年年初,我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又看到了《北京支部生活》,发现她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报道内容更丰富了  相似文献   

5.
李洪波 《前线》2009,(10):70-71
1990年秋天,抱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开着一辆破旧的残疾车,带着简陋的行李卷,孤身闯入了京城。如今,将近20个春秋过去了,我用心血和汗水播种的希望。已在京城深深扎了根。回首来京的心路历程,免不了会心生慨叹,难以平静。也许“残疾”这两个字蕴涵着过多的悲苦与凄凉,然而在我看来,残疾,只是我生活的旋涡中激荡的浪花!而我用双拐叩出的音响,则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放歌!因为我一直感觉到我是个幸运儿——我幸运我生活在祖国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幸运我生活工作在我的第二故乡——首都北京!  相似文献   

6.
李润 《党建文汇》2006,(7):35-35
在我9岁以前,爸爸、妈妈都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的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7.
正月初六的早上,我正在家里看书,邮递员敲门向我拜年之后,说支部生活社给我寄来了稿费。两天后的中午,我又接到了支部生活社领导的电话,向我和家人拜年,亲切的话语使我深受感动。妻子得知情由后深情地说:“这真叫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呀!”当时虽然午饭已经摆上了餐桌,但我无心就餐,久久地坐在桌前,回忆起了我与《支部生活》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8.
<正>1998年,我在七台河矿区铁路做线路养修工。休息时,工友们主要靠阅读报刊充实文化生活。每当工长把《党的生活》带到工区,大家总是竞相传阅。在《党的生活》的熏陶下,我萌生了入党的想法。2000年,我向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党支部书记接过我的申请,语重心长地鼓励我继续努力。说话间,他从书柜里取出厚厚一摞《党的生活》杂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材送给我,让我加强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9.
从事党务工作,我可以说是半路出家,刚接触时,心里不免有些发憷,不知工作从何抓起。在老同志指点下,我成了《北京支部生活》的忠实读者。每逢工作生活中有了解不开的难题,我就从中寻找开启的钥匙。她成了我工作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不断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10.
屈指算来,我和《北京支部生活》结缘已有26个年头,工作中受益匪浅,感情上历久弥深。我1987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任教。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急需学习党的知识。恰在此时,《北京支部生活》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自己入党历程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之后,我调到区教委党委办公室工作,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需求进一步增大。急需学习之际,《北京支部生活》在全国率先  相似文献   

11.
评刊用刊     
《军队党的生活》2011,(2):92-93
62315部队政治处叶锋来信: 我与《军队党的生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重庆学习期间。我在政委办公室里看到一摞红色封面的杂志,鲜艳的党旗光彩夺目。她像一个强大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每月借阆,认真啃了起来。参加工作后,我到杂志社购买了2009年《军队党的生活》(合订本),还预订了2011年度的杂志。  相似文献   

12.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3.
评刊用刊     
《军队党的生活》2011,(6):90-91
我现在是一名军校研究生学员,但我与《军队党的生活》已是不离不弃的老朋友了。初识《军队党的生活》,是在我刚任指导员的2008年初。当时我正为开展党务工作不得法而苦恼,在无意问“邂逅”了《军队党的生活》。它贴近基层的栏目设置,丰富、翔实的党建资料,不禁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开展工作所需要的吗?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土窑散记     
在陇东,土窑是人们生活栖息的地方。对我来说,土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土窑中,祖父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土窑中,父母养育了我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饱尝农民生活的艰辛。作为一名党员和妇女干部,我始终把带领广大群众致富放在心中。我经常在想,如何调动妇女自己的力量,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使她们过上好日子。我将目光瞄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虽然马尾绣具有很高的珍藏价值,但是本地会绣马尾绣的人并不多。我决定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全村妇女通过绣马尾绣走上致富道路。一方面,我积极引导妇女同胞认识到马尾绣是  相似文献   

17.
七年前,也就是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年,我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第一次认识了《北京支部生活》。从那时起,我便和她有了不解之缘。七年里,北京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而努力奋斗,我也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奋力拼搏。如今,七年过去了,奥运会成功举办,奥运健儿取得佳绩,我也收获颇丰。是《北京支部生活》陪我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她成为我月月如约而至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12,(8):95-95
在众多的报纸、杂志、书籍中,我更钟情于《军队党的生活》。入校以来,我一直保持每月定期到图书馆阅读《军队党的生活》的习惯。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我到学院图书馆借阅这本期刊,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也没借阅到。晚上开馆前,我专门提前来到了图书馆,谁知图书馆管理员告知我杂志又被人预定了。无奈的同时,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军队党的生活》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1981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到林甸县委组织部,后来又相继到嫩江地委组织部、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工作。从一名普通科员到副部长,在组织战线工作了34年。自从进入组工部门,我就与《党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杂志社的同志们也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党的生活》就是政治方向的一盏航标灯。作为党的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寄语《共产党员》 我是山西人,1958年6月我被分配到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实习了两年。两年的实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直爽、豪放与热情。特别是师傅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更是让我永生难忘。当时我就已经把沈阳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回山西工作后,我便把对东北制药总厂和对师傅的感念之情汇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