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社会》2006,(23)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其中资金来源问题就是一个令所有非营利组织头痛的危机之一。从世界范围看,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可分为:民间捐赠、政府补贴、服务收费和外国援助。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针对不同的资金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弥补政府失灵及市场缺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社会意识与自身发展的局限,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造成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本文以公共经济学为视角,探讨将营销管理引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挖掘其自我发展的潜力,使得民间非营利组织由输血型转变为追血型,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发展中面临诸多的困难。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来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创新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适应时代要求,积极进行管理创新,迅速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运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团革命”给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非营利组织在迎来发展的春天的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商业化运作成为解决非营利组织困境的钥匙。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化运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如何确保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时不偏离公益性的宗旨?如何将商业化约束在“手段”而非“目的”上?总的说来就是要建立一个将公众监督囊括在内的多元化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作为区别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第三部门,在我国社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障碍,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经济》2008,(8)
非营利组织作为区别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第三部门,在我国社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障碍,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互动"是行为主体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二者通过交换必要的资源,以实现各自的互动目的。本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互动的动机、内容、建立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与企业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现已遍布全国,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非营利性组织的营利行为有效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营性利组织的营利行为日渐普遍的情况之下,司法实践必将面临对各种营利行为的有效性判断。从平衡非营利性组织营利行为所带来的利弊这一角度,可以分主体、内容、目的三个层次对非营利性组织营利行为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为适应社会团体等组织现实的发展需要,还应建立附条件许可的立法模式,使法律上的判断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有效地预防与控制税收犯罪,税收犯罪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应为人们重视起来。在税收犯 罪立法的应对上,刑事政策的主流呈现出税收犯罪法网不断扩张的趋势,即犯罪化、刑罚趋重化; 税收犯罪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比在刑事立法领域作为的空间更为广阔。对税收犯罪刑事政 策的静态体系和动态体系进行科学地探索,将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税收犯罪。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所得税优惠制度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保障社会公益方面有弥补政府缺陷的"替代效益",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和促进公益事业,均从所得税法方面对捐赠人和非营利组织自身作了税收优惠的制度安排。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对捐赠人的税前扣除额,区分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的税收优惠待遇,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监管。 相似文献
14.
各国合作社法几乎均规定了合作社的法人主体地位,自德国以降的各国民法典在主体理论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德国民法典"理性—主体—意志"图式的影响。具备一定条件的组织或团体最终被确认为法律主体是因为其符合传统民法所要求的"理性",即具备独立的意思及独立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具备经济与社会双重特征的团体组织,符合理性要求下的法人条件,属于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法人自产生之日起,学理就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对传统的法人分类基本上已达成了共识。然而在我国进行民法典立法的背景下,重新研究法人分类仍有其意义。对法人分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立法,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法人组织进行归类以确定对其采取的立法政策、宗旨和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强化非营利组织监管体制建设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严格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当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制约着非营利组织的规范化运营。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强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意义,健全其监督管理体制,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都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并且在主要方面都体现为相应的经济法律制度.在现代社会,竞争政策与自由贸易政策在追求的目标和面临的现实条件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功能上具有相互促进和补充的作用,但是两者在作用的领域、价值观念和取向以及具体处理和作用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内在的差异性和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与借鉴: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本文对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中形成的较为通用和成熟的做法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对我国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姜敏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4):110-118
重庆系列涉黑案表明,涉黑类犯罪的参与主体大多是农民、无业人员、社会其他闲散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从犯罪原因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犯罪亚文化的影响、社会对某些方面的控制弱化、社会部分成员思想、价值追求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反黑配套法律的缺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从根本上惩治和预防此类人员实施涉黑违法犯罪,达到长效治理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依靠刑事法律就能解决的。要彻底扫除这种犯罪,必须针对其犯罪特征,找出犯罪原因以对症下药。就参与犯罪的主体来看,要真正根除这种些人犯罪的可能性,迫切需要大力传播优良文化,引导此类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Ludwig Van Den Hauwe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8,5(3):267-279
Equity and efficiency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ax policy. Commenting on Dr. Reginald Hansen'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the equity-efficiency trade-off framework in the context of the ongoing debate regarding the reform of the German income-tax system. Schmoller's and Wagner's contrasting conceptions of income taxation are discussed. The role of the tax law as an instrument of interventionis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ocial market economy, especially through the use of tax incentives, is highlighted. Contrary to Dr. Hansen, the author adopts an Austrian viewpoint and argues that both the (catallactic) efficiency and equity of tax incentives are disputable, especially but not uniquely through their (ab)use in tax shelter 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是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但从我国当前社会组织的现状来看,认识上存在偏差;数量上严重不足;功能上发挥受限;自身建设不够规范。推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要科学界定社会组织概念和范畴,把属于社会组织的权利放下去,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为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