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的通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结识了一位名叫查理的美国青年。一次闲聊中,他对我说,他对法律也很感兴趣,从小就想当一名律师。我便问他后来为什么没有去学法律。他很认真地说,因为他的语言能力太差,学不好外语,而法律英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外语。对于从小就听讲英语的人来说,法律英语就是外语的说法,显然带有几分幽默。但是,这也说明了法律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之间的差异。法律语言之所以难懂,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的语言环境中有很多专门术语,“圈外人”不太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搞法律的人往往喜欢咬文嚼字和炫耀自己的语言文字才华,以至于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一词,是一个广泛使用而又定义不确切的概念。自一八七二年美国学者希尔首次提出“犯罪的资本家”,到一九三九年美国学者、犯罪社会学家苏遮兰提出的“白领犯罪”,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法学界,还是司法界,对“经济犯罪”一词,一直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一致性的、社会广泛认同的定义。我国法学界、司法界广泛使用的“经济犯罪”一词,也是一个模糊概念,都是作广义的理解和使用。本文在这里借用“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3.
上一期,我给大家讲了一个人在家时,如果遇到有贼来“访”,怎么应对。从一开始我就教给大家“观念预防”,这一点很重要,无论是防色狼还是防小偷,都很关键。美国教授的破窗理论美国的教授在给他的研究生们讲课时,提出了“破窗理论”。为了让学生们理解,他将一辆崭新的汽车停放在学校门口,没有锁车窗和车门,然后在车上安装了摄像头,利用班里的闭路电视观察。结果车停在那里一上午,竟然没有被偷。这位教授走到车前,用锤子打碎了两扇车窗,过了五分钟,有两个人探头探脑地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都破了也没人管,就把车上的收音机卸下来拿走了。再过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即为“礼仪之邦”,中国社会很早就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犯罪作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对其的研究也不能离开“礼”的视野。无论是其关于犯罪的概念,犯罪的罪名确定,犯罪的原因还是对犯罪的防止都与当时的礼仪文化密不可分,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吸收西方犯罪学思想的文化遗产和基础。只有在认真梳理我国传统犯罪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犯罪学理论,来解释和研究解决发生在中国这片地土上的犯罪问题。中国古代犯罪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并对中国历代犯罪思想影响深远,可以说,不论是两汉还是唐宋,以至明清,中国传统犯罪思想都没有背离先秦时期的主要观点,而只是在其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约会     
不久前,我和另一位男士约会, 其实那还是我丈夫的主意。有一天他说: “我知道你很爱他。”我很惊讶,立刻争辩道: “但我爱的是你呀!”“我知道,但你也爱他呀!”我丈夫要我去看的男士是我的父亲,他已经“寡”居了9年,然而忙碌的工作和身为人妻人母的责任,令我招架无力、分身乏术,以至很少有时间和他相聚。那晚,我打电话给他,邀请他第二天和我一起吃晚饭和看戏“有什么事吗?这段时间你还好吗?”他声音颤颤地说,父亲是那种  相似文献   

6.
临终的侦探     
“你是从福尔摩斯那儿来的?”他问道。“我刚从他那儿来。”“福尔摩斯怎么样?他好吗?”“他病得快死啦。我就是为这事来的。”他指给我一把椅子,他也在自己的靠椅上坐下。就在这时候,我从壁炉墙上的一面镜子里瞥见了他的脸。我敢起誓说,他脸上露出一丝恶毒而阴险的笑容。不过我自己又想,一定是我意外地引起了某种神经紧张,因为过了一会儿,他转过身来看着我的时候,脸上显露出真诚关怀的表情。“听到这个消息,我很不安,”他说。“我不过是通过做几笔生意才认识福尔摩斯先生的。不过我很看重他的才华和性格。他业余研究犯罪  相似文献   

7.
犯罪中止的时间条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在犯罪过程申,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犯罪中止的成立,无论是自动中止犯罪的形式,还是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式,都必须是发生在“犯罪过程”之中。在犯罪过程之外,不存在犯罪中止问题。  相似文献   

8.
‘登高,才能望速。’說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踏上了大廳中央的一方小台。台下,圍成幾圈的年輕學子的目光,頓時都聚焦在他溫和的臉龐上。這是5月13日上午何家弘外文版著作展開幕式上的一個片段。開幕式並不盛大,甚至可以用簡單來形容。不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二樓大廳中,擺放在兩排玻璃展櫃中的近30本何家弘外版著作和多種外文報刊,加上擁有諸多‘粉絲’的何家弘  相似文献   

9.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引发犯罪的原因无论是家庭失和还是家庭失教,无论是家庭溺爱还是棍棒教育,无论是学校拒收还是社会浸染,其结果都将直接侵害未成年人的权益。而当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势必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创伤、性格扭曲,于是违法犯罪就发生了。我们发现,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有必要围绕“权益侵害”问题进行探讨。权益侵害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权益侵害是指各种致害因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侵袭和损害。权益侵…  相似文献   

10.
专家讲解犯罪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犯罪月历和犯罪时钟。我们说一年四季是有规律的,同样犯罪也是有规律的,而且根据季节的变化,犯罪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总结出犯罪月历和犯罪时钟。这个名字听着挺新鲜,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日历都很熟悉。我手里有一本《日夕》,大清光绪十四年,上面写着:“御制疏理,颁行天下。”过去的日历都是皇上制定的,里面有很多图,除此之外,里面写的字也很特别,中间是黑字,上面是红字。比如说“正月初五”是黑字,但是“正月初五”底下马上就有红字,写着“不宜出行”,什么意思呢?光绪十四年正月初五这一天就不能串门,…  相似文献   

11.
贿赂犯罪作为职务犯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犯罪现象,严重的侵蚀国家的健康机体。美国在惩治贿赂犯罪方面,无论是程序法还是实体法都有其独特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的有关规定,为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模式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期特别组织策划了一组在情海孽缘中自甘沉沦毁灭的女巨贪案例。4个女巨贪走向犯罪道路是那样惊人的相似,她们同是在金融系统工作,同是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和贪污巨额公款,同是将非法所得拱手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无论是为爱作“赌”的余霞,还是在情网编织的毁灭之路上自甘沉沦的李桂琴:无论是为夫挪用2000万元后潜逃的董芬娴,还是用公款包装“情哥哥”。的痴情女子王玲玲,她们无一例外都栽在了一个“情”字上。 问世间情为何物。一个“情”字,伴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张目**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单位犯罪”这一概念是我国立法之首创与独有。刑法理论上则通常使用“法人犯罪”一词。但无论是法人犯罪理论还是单位犯罪理论,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一致的,即研究与自然人相区别的社会组织能否成为刑...  相似文献   

14.
王超 《法商研究》2005,22(2):19-25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认识论和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目的观为理论基础,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诉讼法理,而且很容易造成“重实体、轻程序”、“重惩罚犯罪、轻保障人权”的结果。目前,无论是在公、检、法三机关的权力配置上,还是在刑事诉讼构造上,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都从根本上破坏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如果不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加以彻底改造,将来即使引进或者构建再多、再好的诉讼制度,程序正义也会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5.
梁柱  书田 《检察风云》2004,(15):28-30
她说:“我也学过法律,知道这样做是犯罪,但我还是做了。因为我没有漂亮的脸蛋做资本,只有用金钱来巩固我们的爱情,便抱着侥幸心理做下了一次次贪污案。”面对年轻的女犯,笔者为如此的“爱情至上”者感到心痛,更为那些有文化的“法盲”感到悲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163条、第389条、第393条、第391条设立的对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行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无论是自然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都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前提条件,由此可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条件,是各类行贿犯罪的必备条件,是认定各类行贿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可能因为执业时间久了,这些年很关心青年律师的成长。近读德肖微茨《致年轻律师的信》一书,很有感触。关于德肖微茨的身份,同行们都知道,他不仅是哈佛法学院的法学教授,而且是“美国最不受约束的自由律师和最出色的人权辩护律师之一”。他不仅当过法官,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偷税犯罪是涉税犯罪中比较严重和普遍的一类犯罪。由于其严重危害了国家的税收制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严厉打击这类犯罪。本文选择中国和美国作为两类国家的代表,阐述两国在惩治所得税偷税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措施,以期对中国所得税偷税犯罪的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盐城市交通系统,只要提起交通局原 局长陶超,很多人都称他是"哲人"。之所以送他这 么个雅号,是因为陶超在大学里学过整整5年的哲 学,有较厚实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他无论是作报 告还是写文章,总是言必称哲学,口不离唯物论、辩 证法。 哲学是明白学。如果陶超把所学的哲学用于改 造世界观,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他定将成为一个很称 职的人民公仆。然而,他反其道而行之,依仗手中权 力,用唯心论和诡辩术去指导受贿捞钱,虽然捞成了 百万富翁,却跌入犯罪深渊,成为千古罪人。  相似文献   

20.
論夸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話:“哎喲,餓死啦”、“还不到嗎、腿都累断啦”、“嘿,她的嘴尖得象刀子一样”、“他什么事都知道”等等。人人知道这是一种形容。这些話虽然夸大了,但很生动,一听就懂,而决不会被誤解为他真的餓死了,真的把腿累断了,或者她的嘴真的象把刀子,可以用來切菜剁肉。在文学艺术領域中,夸大(或曰夸张)也是一种常見的表現手法,它能够使人物性格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