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直接涉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在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本文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高校班级管理人员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三个方面时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文化的前沿阵地,亦是深化统战文化研究、挖掘统战文化内涵、彰显统战文化价值功能的重要窗口。高校“统战成员”是统战文化的一如既往的践行者、不可或缺的创造者和举足轻重的传播者。高校“统战成员”的使命和任务从根本上说是与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高校“统战成员”务必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自觉地成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观念的体现者,有力推动我国和谐高校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学习语言必须理解文化。外语教育必须兼顾对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失语”源自传统观念中“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的欠缺。要想在今后的外语教育中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首先要重视“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然后在政策、教材与教师等具体方面着力改善。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并从高校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西藏处于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促进西藏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高校师资队伍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这个中心,坚持尊重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原则和坚持主动性原则,做好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反抗与背离主流文化的“异构文化”现象正在部分大学生中蔓延.它孕育于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失态、媒介行为、盲目从众和文化重构.要以历史的眼光客观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消解产生该文化现象的土壤,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审视和把握高校共青团文化建设的基因组合与职能重塑对于推进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构建与青年群体特点相契合、与青年成长规律相适应的“青年话语表达体系”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消解文化现代性对高校共青团造成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对立,就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推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体系的变革,将情感元素、教育元素、专业元素植入共青团活动的创作理念之中,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隐性意识形态教育为本源,分析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高校隐性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机理、对策探析以及实现路径,致力于促进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呈现三种趋势: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文化殖民化。文化全球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文化多元化为中华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提供了国际环境;文化殖民化迫使我们加速建构适应全球化潮流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在“三化”趋势下,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意识形态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众多挑战,应该从大力加强以高校领导干部为核心的广大教职工队伍和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旗帜鲜明地坚决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积极扶持在意识形态领域弘扬正能量的敢于亮剑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敢于善于直面问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彻底改革当前高校西化的评价体系和用人标准、严惩"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者以及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八个方面尽快采取科学、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让更多高校领导和师生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敢于、善于亮剑,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梦,才能打赢这场高校意识形态保卫战、反击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90后”青年群体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多元价值和文化碰撞影响,“90后”大学生凸显独特而鲜明的群体特点.高校应从完备人才保证、奠定理论基础、培育有效载体、打造实践平台、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教育“90后”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公安院校是公安队伍的主要来源,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事关公安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道德,事关公安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公安院校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在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意义重大。建设公安院校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对相关内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建设重要性进行辨识,针对当前文化安全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公安院校应切实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平台作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完善保障措施、提升公安院校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习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地运用外语的能力,是高校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目前广大从事高校外语教育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基础外语教育改革除了在教学方法和课程思路两方面进行擦索外,还应在教学中加强语用和文化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中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警匪言情片、电视肥皂剧等)、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的高校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它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二文化空间”,这是高校德育建设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17.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迫切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受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认同.因此,在新时代,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净化网络环境,扩大理论宣传、彰显理论魅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抵御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侵扰,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建立在同意原则基础上的实力拥有者实现自己的意志,在国际关系中强调一个国家通过所主导并奉行的文化、价值理念、国内实践、制度安排与外交政策等等的正当性或合法性来获得别国的自愿认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内蕴。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于中国现实、思考中国之路、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然而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遭遇到部分师生信仰缺失、思政课的重要性受到质疑、面对网络媒体中的意识形态斗争被动应付以及某些课程或讲座等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稀释等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试图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来应对挑战,打好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