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元月以来,我场六队放牧的怀孕母牛和初生犊中发生李氏杆菌病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有关本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流行情况 六队位于二场场部东南3km处。该队养有3个繁殖牛群共426头(基础母牛360头),以放牧为主。品种有黄牛、犏牛、荷兰牛及杂种牛。1988年元月至6月22日共有26头怀孕母牛先后发生流产,流产率7.2%。168头犊牛中只有38头于产后1周内发生下痢,发病率22.6%。经治疗有27头治愈,治愈率为71%,11头死于全身性衰竭及败血症,致死率28.9%。  相似文献   

2.
1987年2月,周至县魏某养秦川母牛1头,10岁,因难产来院诊疗。来院前曾助产未成,病牛卧地不起。经阴道检查,胎犊死亡,未入产道,两侧骼骨内侧附有坚硬肿块阻塞产道,致盆腔入口处狭窄。矫正胎势,用产科钩绳相助,逐渐加力,缓慢拉出胎犊。所产胎犊前肢畸形。剖杀母牛所见:病牛两肾囊明显增大,各与同侧骼骨前、内侧紧贴,将肾脏包于其中,形成左右两大块,两块形状与大小基本相仿。左块重6.4kg,  相似文献   

3.
牛衣原体性流产(Bovine chlamydial abortion)的同义名:牛地方流行性流产、牛流行性流产、牛新立克次体性流产、山麓小丘性流产,是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以孕牛流产、早产、死产、产弱犊、胎犊的肝病和公牛精索炎等为其主要特征,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历史 Traum和Hant(1923)首先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本病,Schaop和Kauker(1956)用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证实西德一些奶牛场的衣原体性流产,Giroud(1957)和Storzy(1960)分别在法国和美国从患地方流行性流产综合征母牛流产胎犊分离出了衣原体。嗣后,意大利、加拿大、南斯拉夫、以色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西班牙、丹麦、日本和苏联等相继报道了衣原体引起的牛、水牛和瘤牛的地  相似文献   

4.
母牛产后子宫脱出是常见的病征之一,多发生于产后数小时内。对于母牛子宫全脱出,常因强烈努责,徒手直接整复比较困难。我们采用了二甲苯胺噻唑(静松灵)镇静,缓解努责,采用纱布缠裹法推送、整复乳牛子宫全脱一例获得成功。 病例为西安市坝桥公社社员张某饲养的杂种奶牛,5岁,营养中等,体重约400公斤,第二胎,于1984年5月3日晚10就诊,5月7日痊愈出院。该牛5月3日下午3时产犊,4  相似文献   

5.
1987年1月24日,安徽省灵壁县陆圩乡畜牧兽医站,接产一头雌性黄犊牛。生下后勾头弓腰不能站立,从脐孔脱出一团直径为12cm的椭圆形内容物。划破被膜见脱出物为肝脏。触摸脐轮,发现其发育不全,孔眼扩大,直径为5cm。外部观察脐孔处,明显鼓起。 整复方法 仰卧保定,脐孔周围施行封闭浸润麻醉后,进行扩创,以能伸进一手为宜。伸手探查发现肝脏被膜与脐轮周围的腹膜粘连的面积很小,程度较轻,剥离时并不困难。病犊前躯着地不动,由助手将两  相似文献   

6.
1984年9月12日凌晨,宋某一头经产役用母牛前来就诊,该牛11日上午出现分娩动作,傍晚流出羊水后,阴道排出异物。 临床检查 患畜营养中等,心跳、呼吸、体温均正常,有轻微努责动作,在母畜阴户外可见有一段5厘米长食指粗细的肠管。直检:自阴道入手向里摸,可触及开放的胎儿腹腔,两侧肋骨边缘光滑,可摸到肝、肾。开放的胎儿腹腔向母畜背侧阻塞产道,四肢集于头部于子宫底。 处理 先取出胎儿肠管、肝、肾等内脏。将患畜置于前低后高处,把胎儿向前推进,拉出一侧后肢用碎胎术取出,用细绳拴紧一后肢,两助手可均匀用力拉出胎儿。  相似文献   

7.
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白鼠胎儿的致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妊娠的雌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环磷酰铵(CP)及高、中、低剂量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苦马豆素含量分别为56.62、14.15、3.54 mg/kg),临产前剖腹取出胎鼠,将1/2胎鼠用茜素红染色做骨骼畸形观察,另1/2胎鼠用Bouins染色做内脏畸形检查,研究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胎儿的致畸作用。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孕鼠增重、外观畸形率、骨骼畸形率、内脏畸形率与空白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CP阳性对照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在此剂量和条件下,豆类丝核菌次级代谢产物对小鼠无明显母体毒性,对胎鼠无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我校奶牛场调查资料,自1983年以来,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的产犊季节,有30%左右的奶牛产后发生亚临床型酮病,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拟在对产后泌乳早期(1~30天)母牛亚临床型酮病发病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亚临床型酮病与产前120天的产乳量(其中包括60天的干乳期),以及干乳期的长短和各种围产期产科疾病间的病因学关系,并期望探索一种对本病快速简便的临床监测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动物:在1983年9月~1984年1月和1987年8月~1988年2月,随机取本校牧场饲养2~8胎、上胎305天产乳量在5000kg以上、营养状况中上等的黑白花奶牛43头。2.样品采集及酮体测定:(1)对试验的43头奶牛分别在产后连续跟踪  相似文献   

9.
我场85121号黑白花奶犊1985年8月28日晨正常出生(体重43kg,在胎281天,2胎)。生后饮生母初乳三  相似文献   

10.
乳牛结肠长约35厘米的一段,在强烈努责下断脱,从直肠射出,经抢救母仔双全,产奶量已接近正常。病例实属罕见,特报道之。 (一)发病过程 8106号黑白花奶牛,1981年元月出生,现产第二胎,身体强壮,因胎儿过大(所生公犊重123斤),娩出困难。晨5时破水,至8时仅见胎儿两蹄尖露出阴户。经检查,胎儿倒生下位。随即助产,扭转胎儿接近上位,进行牵拉。在产道涂抹润滑剂,强行牵拉,胎儿臀部经过阴户时,紧随着母畜的强烈努贵,从肛门中射出一物,抛在肛门后1.5米的地面上。待胎儿落地,回头检查射出物时,发现为一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国外近年有借助探诊棒进行绵羊妊娠诊断的新技术。我们于1980年10月至1981年2月,在我院羊舍和延吉县朝阳公社菜队,应用探诊棒检查法对47只东北半细毛羊进行了妊娠诊断试验。 (一)畜群选择 配种后48~56日者9只;60~83日者38只;其中60~69日者19只,70~83日者19只。 (二)检查方法 使绝食一夜的母羊仰卧在保定床上,后腿放在能使腹部肌肉松弛的位置,用温肥皂水灌肠(直肠内灌入肥皂水150~200毫升)。排出直肠内宿粪,然后将涂滑润剂(肥皂水亦可)的探诊棒(直径1.5厘米、长45厘米,前端为圆形、光滑的塑料棒)插入肛门,贴近脊柱,向直肠内插入28~35厘米(配种后50~60日者,棒插入深度28~30厘米为宜,70~83日者,31~35厘米为宜),然后一千把探诊棒的直肠外端轻轻下压,使直肠内一端稍微挑起,以托起胎胞。  相似文献   

12.
在母牛难产中,胎儿卡死在骨盆腔的病例时有发生,在没有产科器械的情况下,采取在骨盆腔徒手碎胎的办法,获得成功。 (一)保定及准备 将母牛置于平地或前部较高的地方站立,不使卧下。助手用线绳将露出阴户的胎儿一肢前蹄系部系紧,并握紧线绳,不使胎儿堕入腹腔。 (二)切开上下嘴唇 术者在母牛阴户处左手握住死胎下唇,右手执一小刀,在齿龈及下唇间切口。同样,左手握住死胎上唇,在齿垫前沿及上唇间切开。  相似文献   

13.
参灵汤治疗母牛胎衣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参灵汤 (党参 6 0 g ,五灵脂、生蒲黄、当归、川芎、益母草各 30 g ,碾为细末 ,加童便 30 0mL 1次灌服 ,连服 2剂 )辩证施治 ,结合西药 ,治疗母牛胎衣不下效果满意。临床运用( 1)病牛全身情况良好而单纯胎衣不下者 ,灌服参灵汤 2剂 ,隔 12h灌服 1剂 ;服中药 2— 3h后 ,肌肉注射 2 .5 g/L比赛可灵 10— 2 0mL。如南门峡乡卷曹村麻某饲养的 9岁黑母牛 ,于产犊后已 12h只有少量胎衣排出并吊在阴门外 ,遂灌服参灵汤 1剂 ,到第 2d早晨仍未排出胎衣 ,又灌服参灵汤 1剂 ,灌服后 2h又肌肉注射比赛可灵 15mL ,于下午排出全部胎…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治疗奶牛不孕症1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报道,在世界乳牛业中不孕牛约占成年母牛数的15%,在我国则高达25%以上。据Bath等调查美国的大多数乳牛群产犊期超过365天,估计每延长一天损失为1.25~1.95美元,再加上少产犊和产奶量减少,经济损失是可观的。因此减少不孕母牛数,使母牛定期产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1979~1985年,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不孕症15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进行了中草药疗效的试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协同省药材公司等单位于1982年12月10日在2头母牛体内进行牛黄培殖试验,于1984年3月13日剖腹取黄。共获5.7克,其中一头单产为4.2克,另一头为1.5克,平均单产为2.85克,接近目前全国牛黄平均单产量最高的广东省(4.4克)和河北省(3.38克),现  相似文献   

16.
姜某笼养经产(第二胎)乌苏里母貉,于4月6日发现不安、拒食、呻吟。7日早生仔貉2只。该貉仍拒食,不安、呻吟,9日病情加重,不食、腹卧不爱动。11日早来诊。经查,患貉腹围增大,外阴部流出暗红褐色腥臭粘液。触摸腹内有仔貉4只(已死),引产十分困难,决定剖腹取胎。 术部于后第一,二乳头之间,腹中线右侧约1cm处。术部常规处理。切口约6cm。肌层腹膜钝性剥离开。开腹后流出深暗绿色液体约200ml。发现右侧子宫角纵向破裂约6cm,边缘已坏死,腹内死仔貉2只,子宫内有死仔貉2只,已近腐败。腹腔内严重污染,胃肠色泽近正常。  相似文献   

17.
犊新蛔虫病是由大型线虫犊新蛔虫(Neoascaris vitulorum)寄生于初生牛犊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此病对水牛犊危害严重。我国南方各省养水牛地区都有该病分布,福建省除沿海以养黄牛为主的一些县份较少外,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牛受侵致死情况严重,是当前阻碍养牛业发展的一种疾病。关于本病的防治,虽有药物可以驱虫治疗,但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史的真相未彻底澄清:犊新蛔虫的生活史,国外早在1922年就有兽医工作者进行研究。具有试验依据而获得感染成功的是母牛吞食侵袭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逸出,穿过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先后从安徽省蒙城县购回黄牛 5 0 0余头 ,其中 80 .0 %是母牛。 2 0 0 0年冬该镇桃田村集体牛场发生了犊牛球虫病 ,其中 6月龄以内的 2 5头犊牛发病 15头 ,有 5头因病情严重而死亡 ,发病率为 60 .0 % ,病死率为 3 3 .3 %。发病情况及症状 桃田村集体牛场共有 6月龄以内犊牛2 5头 ,入冬后进入舍饲 ,13头母牛产犊后留在产房 ,新生犊跟随母牛饲养。产房系土质结构 ,垫草、饲草及母牛乳头常被牛粪、尿污染 ,犊牛互相舐吮或舐食不洁净的草料。 11月底许多犊牛出现大便稀薄 ,饲养员认为是天气变化所致 ,未引…  相似文献   

19.
1头4岁黄母牛,妊娠290天,于1990年11月8日出现分娩动作,并很快破水,从阴道排出一部分胎儿内脏,但不见胎儿产出,遂来院就诊。经查,母牛体温38.5℃,心跳每分钟60次。患牛精神沉郁,喜卧,有时出现努责现象,从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及粘液。手伸入产道检查,发现产道已开张,胎儿畸形,胎位不正。胎儿及胎位 ①胎儿:胎头较正常的大,颈粗短;胸部于胸下正中线处裂开,无胸骨,两侧肋骨外展,除裂开处肋骨稍向内弯曲外,肋骨间有肌肉,肋骨外肌肉很少,无皮肤。胸椎上有少量肌肉,被有皮肤,胸椎两侧的皮肤呈游离状,每侧皮肤游离出约10cm,皮下无肌肉。开放的胸腔中有心脏和肺脏;无腹腔,腰椎上面的皮肤前连胸椎上面  相似文献   

20.
第四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是乳牛在妊娠末期或产犊后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我院实验收场在最近6年内发现乳牛真胃变位二例,占同期成年产犊母牛总数的0.51%。似公水牛真胃扭转(右方变位)病例尚无报道。1982年9月12日,一头3头公水牛食欲突然废绝,腹痛剧烈,特来本院诊治。 (一)现症检查 体温38℃,脉搏72次/分,呼吸28次/分,精神极度沉郁,起卧不安,踢腹,眼结膜潮红发绀,口流清水,鼻镜干燥,右腹部明显臌胀,胃肠蠕动废绝,触诊瘤胃坚实。直肠检查,直肠内有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