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平 《瞭望》1990,(42)
斯德哥尔摩专电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西欧经济会不会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衰退?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海湾战火不爆发,西欧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瑞典国家能源局的经济学家兰德尔·博韦埃说,此次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急剧上涨。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7、18美元上涨到40美元左右。但从目前的态势看,把此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与  相似文献   

2.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3.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联合国第45届大会9月24日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政治解决海湾紧张局势的四点方案。这是自8月初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第一次提出全面解决冲突的倡议,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四点方案的内容是:一、伊拉克释放全部外国人质,宣布从科威特撤出军队;二、在国际社会的保证下实行撤军,恢复科威特的国家主权并由科威特人民  相似文献   

4.
海湾危机爆发已近五年,海湾战争留给人们的记忆也在日益淡漠.然而,这场危机与战争并没有随着战争烟尘的飘逝彻底成为过去,它遗留的一些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其中包括涉及近百个国家数十万人数额巨大的海湾战争赔款问题.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入并占领科威特,导致长达7个月的海湾危机和烈度空前的海湾战争.在此期间,包括科威特近半数国民在内的几十万人被迫抛  相似文献   

5.
海湾危机是在美苏从对抗走向缓和、但新关系的格局尚未确定的时候发生的。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了海湾及中东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也对正在变化过程中的美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海湾危机初期,苏联虽不完全赞同美国的立场和做法,但基本上采取了同美配合与合作的态度。苏联不仅毫不含糊地谴责了其昔日盟国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它从科威特无条件地撤军,还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包括授权用武力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去年9月,布什和戈  相似文献   

6.
德黑兰专电 在当前的海湾危机中,伊朗作为海湾的一个大国,既谴责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又反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在海湾的军事集结,主张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7.
伦敦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已两个多月了,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继派驻军舰、飞机后正在不断把坦克、战车等装甲地面部队运往海湾。伊拉克无视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和决议继续占领着科威特。是打,是和?局势如何演变几乎牵动着世界上每个人的心。最近,我们走访了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唐·克尔先生,请他谈谈对海湾危机及其前景的看法。 克尔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他那很整洁的办公室。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进行了一场“旧式的侵略”,是非正义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侵  相似文献   

8.
钱利帆 《理论参考》2009,(10):49-50
今年6月7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四国在利雅得签署海湾货币联盟协议,海湾货币统一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表明了海湾国家进一步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触发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之久。外国军事卷入造成的严重军事对峙仍在继续,而寻求和平解决这场危机的外交活动也在多方进行。 以美国为一方,以伊拉克为另一方的军事对峙不断升级,战争危险急剧增加。阿拉伯国家痛切地感  相似文献   

10.
海湾水雷战     
自7月22日美国军舰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两个月来,海湾危机冲突双方在军事上的主要斗争是布雷和扫雷。这像马尔维纳斯战争曾使“飞鱼”导弹出名、以色列——叙利亚贝卡空战使电子战技术受人重视一样,现在海湾水上冲突又使水雷和扫雷技术成为引人注意的话题。 美国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以后,伊朗在军事上面临着三种选择:用地对舰导弹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攻击美围护航船队;用武装快艇对美国护航船队进行自杀性袭击;在海湾水域布雷,通过水雷战,打乱美国  相似文献   

11.
开罗专电 正当人们庆幸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阿拉伯领导人促成伊拉克—科威特吉达会晤、热望海湾危机得到和平解决的时候,伊拉克于8月2日突然出动重兵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13.
西方武器涌入海湾●本刊特约记者刘桂山科威特专电科威特著名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咨询委员会的负责人贾西姆·萨敦说,近年来西方军售大国向海湾地区竞相倾销武器,从1986年到1993年期间,仅美国倾销价值就达800亿美元,同期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用于从美国购买军...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而引起的海湾危机,是一个地区性事件,但却牵动了几乎所有西方大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集结。这一情况说明这一地区对西方的重要意义。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则再一次显示了世界政  相似文献   

15.
李楠 《瞭望》1991,(14)
海湾战争时间不长,留下劫后伤痕却是深重的。油井上空烧得通红,广阔水城乌黑一片,倒塌桥梁纵横散乱,许多生活设施荡然无存。恢复重建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这个地区却有一项优势:金钱。 去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半年多被迫退出。被占期间虽短,但这个世界富国要复兴原貌可能要拖到下世纪。科威特百废待兴,从再建医院到恢复油田,将大量耗费科威特金库里的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巨款。这些浩大工程,一个美国工程师形容说,真好象一块有潜力的黄金矿。  相似文献   

16.
布鲁塞尔专电 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以下简称非加太)及欧共体国家联合议会不久前在卢森堡举行全体会议,讨论海湾危机对非加太国家的影响,通过决议指出,海湾危机己危及非加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姚云 《瞭望》1990,(52)
(一)1990年的大事 1990年,90年代的开端,是不平常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变化,试略举其要—— 海湾危机。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导致海湾地区出现战争危机。日前安理会已通过决议。限令伊拉克在1月15日前从科威特撤军,否则联合国成员国将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同时美伊正在安排两国外长互赴对方首都直接会谈,前途是战是和,待见分晓。 德国实现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相似文献   

18.
吴晋 《瞭望》1991,(11)
华盛顿专电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地面战争,结束了历时七个月的海湾危机。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在问:海湾一战,所为何来? 伊拉克当局以强凌弱,妄图一举吞并科威特,它师出不义,失道寡助。美国打着“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旗号,实际上是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拔掉萨达姆政权这个“眼中钉”,以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大石油和战略利益,同时借此杀出这个“当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威风”,作为推行其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发端,从海湾危机一开始这一点就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19.
许昌 《瞭望》1987,(33)
两伊战争中的油轮战不断升级。伊拉克以其空中优势,加强对伊朗石油设施及油轮的轰炸,企图使其石油出口瘫痪,削弱其经济实力,迫使伊朗同意媾和。伊朗也不示弱,利用其扼守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有利位置,对伊拉克实行海上封锁,切断其石油出口,伊拉克的许多供应品,包括军用物资,不得不通过科威特运送。为此,伊朗指责科威特站在伊拉克一方,因而科威特的油轮成了伊朗进行海上袭击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专电 海湾危机爆发已两个多月。目前,以伊拉克为一方、以美国为另一方的对立双方妥协的前景模糊、渺茫,而这场危机升级为战争的迹象却有与日俱增之势。 伊拉克方面;萨达姆总统已多次明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美国如果动武,伊拉克将不惜鱼死网破地打一场“圣战”,届时海湾地区的油田将被破坏殆尽,美军将血染沙漠。据报道,伊拉克政府已在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区及科威特部署了约26.5万地面部队和2200辆坦克,伊拉克的火箭分散设置在境内各地待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