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调查发现,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情况是:文化程度偏低,案发前处于闲散状态者居多,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多次实施犯罪的比例较高;在犯罪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以及犯罪形式以结伙犯罪为主;在发展趋势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总数在刑事罪犯中的比例可能突破10%;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犯绑架、交通肇事罪的比例可能上升;团伙的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卷入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正案(八)》第一次将"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并增加"危险驾驶罪"这一新的罪名。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从而改变了交通肇事犯罪的构造变化,从而对于交通肇事犯罪的认定影响为基础,结合涉及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理论与问题,将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展开比较分析,重新梳理整理在认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过失致人死亡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安全,故意伤害交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人的生命。交通肇事罪客观方面是违反交通运输法规,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负事故的主要以上责任的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客观方面是由于其它过失,导致他人死亡后果的犯罪。间接故意杀人罪为了追求一个结果的发生而放任另一个结果的发生,这种损害结果仍然没有超出不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提示:经过认真准备,记者特意随一名驾驶员朋友驾车进入煤矿工地,等候装煤时在一处工棚里与正在休息的一名服刑犯聊天,他因杀人入狱,再有七年左右可以出狱,他始终不知道记者的身份,以为也是来运煤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发现监外罪犯中缓刑犯重新犯罪呈低龄化新动向,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监所科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起诉的4起缓刑犯重新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缓刑犯再犯罪占了3件。  相似文献   

6.
张翠 《法制博览》2023,(35):136-13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虽然能够极大程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但依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法律制度带来了冲击。智能网联汽车根据级别的不同,驾驶位的驾驶者与自动驾驶系统也即真正的驾驶行为作出中枢之间的注意义务分配也有所不同,驾驶位人员可归责的空间不断缩小,自动驾驶系统背后的生产者与事故的联系更加紧密,其归责的空间不断扩大,逐渐出现在交通肇事罪的视野,但其能否以交通肇事罪进行归责、生产者的过失犯身份如何认定以及责任如何承担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客观归责理论为生产者过失犯的认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合理运用允许的风险理论认定生产者的过失,分析其归责的前提,以此能够为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涉罪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崔荣妍 《法制博览》2023,(1):103-105
目的:对交通事故驾驶员血液样本中的乙醇含量检测结果进行法医学分析。方法:选取1000份交通事故驾驶员血液样本乙醇检测资料,来源于本市司法鉴定中心,时间2021年01月~2021年12月,分析检测结果和法医学意义。结果:1000例交通事故中有600例检验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0.00%,其中有33例为饮酒后驾车肇事引发死亡,人数为37人;男性驾驶员占比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驾驶员的BAC构成比基本一致(P>0.05);不同区域驾驶员的BAC构成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交通事故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评判中,应适当调低BAC标准,更好地防控交通事故发生,降低肇事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林犯?     
刚跨进90年代,一封从外地发来的邀请信寄到了上海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封上写着:“林犯教授收”。新闻学院有几个姓林的,但没有一个是“林犯”。只有代院长林帆教授,其“帆”与“犯”似有同音之嫌,但显然有不同声之别。拿着这封指明“林犯”的传票式的信,林帆教授哭笑不得,只好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中,交通肇事案件频发,社会问题的多变以及道路交通的进步使得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交通肇事罪中共同犯罪的认定、自首制度的适用以及公共交通道路的认定、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定问题。本文以真实案例为例,阐述了上述问题。对交通肇事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犯罪是目前发案最多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犯罪。当前交通肇事犯罪有:发案上升、城市及郊区发案居多、危害趋重,酗酒疲劳驾车、病残车上路引发事故增多,逃逸犯罪增多等特点。诱发交通肇事犯罪的原因有:驾驶者心理素质不健全、交通管理水平低、交通法制意识淡薄、对于违反交通法规行为打击不力等。预防、减少交通肇事犯罪需:提高驾驶人员心理素质、普及交通安全及交通法规知识教育、加大交通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其不良家境直接有关,笔者以赵某一家6人均触犯刑律(以下简称“犯罪之家”)为例,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或借鉴。 一、“犯罪之家”的概况 罪犯赵某,男,23岁,丹阳市云阳镇人,因强奸、流氓、盗窃、介绍他人卖淫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罚金1000元。赵犯一家6人其父母,还有三个哥哥,均曾触犯刑律,先后分别被送监狱。其中一人“三进宫”,一人“二进宫”,一人两次奸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我国连续发生的酒后驾车以及飙车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现象,引发公众普遍不满及社会广泛关注。在公众的强烈呼声中,危险驾驶罪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立法仓促,危险驾驶罪虽然形式具备,但是量刑方面仍欠周全。从现有刑事立法体系来看,危险驾驶罪仍需借助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处罚,未独立量刑,我国刑法增设危险驾驶罪的意义未体现出来。本文尝试分析危险驾驶罪量刑的立法现状,分析危险驾驶罪立法不足,进而提出危险驾驶罪应独立量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李科 《法制博览》2015,(5):159-160
危险犯是一种重大犯罪类型,危险犯可以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两种情况,在刑法修正对危险犯体系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部分结果犯变成危险犯,而部分犯罪从具体危险犯转变为抽象危险犯。随着危险犯的逐渐增加,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司法人员必须对危险犯进行辨别,并根据危险犯的特殊性,采用相应的应对方法,文章重点介绍了刑法修正角度的危险犯辨别与应对。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无锡市教育工作者尽管已想方设法采取了很多对策,但在校生犯罪率仍以“势不可挡”之势上冲。以1991—1992学年度为例,无锡市区不仅少年凶杀案屡屡发生,而且在校生犯罪率也比上学年度猛增129%。面对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社会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担忧。无锡市委更是高度重视,并于1992年底将遏止在校生犯罪率上升强制性地纳入市级精神文明目标,明确要求以1993年在校生犯罪率有无明显下降作为对市教委的考核指标。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无锡市教委全体德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对在校生的犯罪情况作了调查研究。广泛的调研和严谨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控制在校生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校生犯罪有增无减,社会与家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学校“防犯”工作的剖析,可以看到学校内部仍有很多漏洞要堵。冷静的反思带给我们的结论是:在校生的“防犯”工作应做到声势大,人员精,措施好。一年来,无锡市广大教师通过扎实艰苦的工作,围绕上述三点工作思路狠下功夫,取得了1993年比1992年犯罪率大幅度下降的好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立法适应现实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需要,以图控制不断增加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如枪击、强奸、恐吓、涉及毒品的犯罪等等,美科罗拉多州采取新措施,以弥补五十年代旨在解决青少年逃学、出走及其他非暴力性违法行为的司法模式的不足.这项被称作“路曼法案” 的法律,由州长提议;经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后再由州长签署后生效.其内容主要是确立了一项“中期司法变更制度”,作为原少年司法体系和普通成年人司法体系的中间层次.根据这一法案,14——17岁的少年被指控犯有某项暴力犯  相似文献   

16.
考察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其形成发展轨迹大多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不良习气及恶劣心理品质阶段——不良行为阶段(负文化观念的逐步形成)——犯罪习惯的“动力定型”阶段(流氓哲学、强盗逻辑的产  相似文献   

17.
醉驾入刑前,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结构是缺失的。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弥补了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中关于“抽象危险犯”的空白,使得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具有多维度。通过分析微危险驾驶罪所处的阶梯式犯罪类型体系的现实困境及应对,为微罪的附随性负面后果的泛化问题以及其有责的不法的跳跃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19.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范畴上承古老的自然法思想,下启现代的刑事法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自然犯与法定犯在区分标准和实际价值上的争议主要源于该范畴从犯罪学向刑法学,应然立法向实然司法和国际刑法向主权刑法的历史演变。在罪刑法定原则统摄刑事法学的背景下,滥觞于犯罪学的自然犯与法定犯范畴理应进行现代刑事法学的概念更新和理论重构,从而在区分法定犯和行政犯的基础上建立自然犯与行政犯的范畴,促使立法者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建立稳定性与适应性并存的刑事立法模式和完善不同犯罪类型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孔志国 《南风窗》2007,(4):12-14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正进入一个多事之秋。“无法无天”乃多数民企刑案的罪魁祸首。2007年1月22日,上海检察机关表示,由于在侦查上海社保基金案过程中发现农凯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周正毅涉嫌行贿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已经于前一日对其依法逮捕。众所周知,周因犯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于去年5月刚刚结束3年的牢狱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