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稿摘登     
治疗牛乳头皮肤疣一例兰州市东岗镇个体养牛户丁某1头干奶期乳牛,乳头皮肤上长一疣求诊。症状一直径约2cm、高约1.5cm的皮肤疣,长在右前乳头中、下部偏前外侧,表皮呈灰黄色,顶端干枯硬化呈菜花状。患病乳头比其它乳头粗,手捏乳头感觉乳管已成一条硬索状。治...  相似文献   

2.
牛皮肤乳头瘤是由牛乳头状病毒(BPV)属乳多空病毒群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均报告有此病发生。1984年5月、笔者在四川大邑县发现两黄牛全身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皮肤乳头瘤病,并给予了不同方法的治疗,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猪放线菌肿在兽医临床实践中颇为少见。笔者于1982年4~5月先后在光化县孟楼和薛集两地偶遇两侧,并对其施行手术治疗,均获较好结果。两例均为经产母猪,体重150斤左右。其中一例,1982年4月下旬前往检查时,已患病半年之久,且又配种怀孕。赘生物外观呈不规则之长方形,末端几乎与地面相按触。赘生物被皮肤所包裹,但其中部有4~5个直径为2~5厘米的圆形隆起物,有些小隆起物相互融合而形成一不规则之团块。圆形隆起物表面光滑,具折光性。整个赘生物质地坚实,触之无痛感,以长针头对其进行空刺,见污红血液涌出。患猪食欲及精神虽属正常,但其行动及营养状况,则似乎颇受庞大的赘生物所影响。  相似文献   

4.
酮病 (ketosis)是乳牛泌乳第 1个月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1992年以来 ,笔者共治疗乳牛酮病 35 8例 ,治愈率达 10 0 %。1 临床症状1.1 消化型 病初乳牛食欲减退 ,产乳量下降 ,先拒食精料 ,采食少量干草 ;继而食欲废绝 ,异食 ,喜饮污水、尿汤 ,舔食污物或泥土。反刍无力、次数不定 ,或少于 30次 ,或多于 70次 ;瘤胃弛缓 ,蠕动微弱 ;粪便干而硬 ,量少 ;有的伴有瘤胃膨胀 ;体重明显减轻 ,逐日消瘦 ,皮下脂肪消失 ,皮肤弹性降低 ;精神沉郁 ,对外界反应迟钝 ,不愿走动。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随病程延长 ,体温稍有下降 (37.5℃ ) ,心跳增数(10…  相似文献   

5.
自 2 0 0 2年 10月起 ,笔者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中随机抽取 4 8头共 184个乳室 ,进行了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 3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 ,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该菌的培养特性及形态与蜡样芽孢杆菌极为相似 ;小白鼠腹腔注射可致其死亡 ,证明该菌所产毒素毒力较强。1 材料与方法1.1 乳样采集 先用温水洗涤乳牛乳房 ,继用 2mL/L新洁尔灭洗涤 ,再用 75 0mL/L的酒精消毒乳头。每个乳头弃去头 2~ 3把奶 ,然后每个乳室收集乳样 5~ 10mL ,标明牛号、乳区及日期待检。1.2 乳腺炎的…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炎在乳牛生殖器官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 ,也是引起乳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乳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和药物很多 ,采用抗生素治疗虽然有效 ,但在乳和肉产品中有残留 ,有碍人类健康 ,而且随着抗生素应用时间的延长 ,耐药菌株增加 ,疗效降低。因而 ,采用非抗生素药物治疗乳牛子宫内膜炎 ,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非抗生素药物对乳牛子宫内膜炎进行了治疗试验。1 试验药品催产素 :江苏如皋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批号 :92 12 1;氯前列烯醇 :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生产 ,批号 93 0 9913 ;碘溶液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产…  相似文献   

7.
1986年入春以来,铁力地区乳牛发生腹泻病较多。乳牛患此病后,产乳量下降、消瘦,繁殖机能降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导致死亡。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病因和疗法,做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 (一)病因调查 1.1985年,在铁力地区的水稻大部分发生了稻瘟病,而当地乳牛冬季饲草均以此稻草为主。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粒上越冬,该地区凡用这种稻草长期喂牛,多数发生腹泻。 2.饲草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硒,铁力地区有史以来就是人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高发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门诊治疗中收治了三岁母水牛下颚纤维肉瘤一例。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诊断 患牛于1980年5月上坡滑倒,致左侧下颚骨及齿槽骨折,治疗后虽见好转,但伤部齿龈前面却残留一鸭卵大的肿块。1981年2月起,肿块逐渐增大,至4月19日就诊前三天肿块破溃、开裂出血,形成一体积较前增大二倍的赘生物。病牛除采食困难、日渐消瘦外,其它未见异常。 1.临床检查:体温、呼吸、心跳、胃肠蠕动及粪尿均无异常。赘生物长于患牛下颚左侧嘴唇之上,似一含于口内的椭圆球,其周围长46厘米,厚11厘米。左侧齿龈及门齿均为赘生物包埋,井将第一对门齿右侧一颗推向右下方,其他三门齿位置也变异而参差不齐。整个赘生物突出部无包膜,根部充血,呈红色肿胀,  相似文献   

9.
1985年,笔者用自制的内削器治疗26例奶牛乳头管狭窄,均治愈。 (一)内削器的制作 采用马盲肠穿刺用的套管针一个,用铁锉把针的外管锉成象乳用透奶针沟样的沟,沟要长些,再把套管针的内芯对管沟的部位锉成扁面也形成平面,把针头的尖端锉成和外管齐的钝头、就成为内芯能转割,外管沟能起搅刀体作用的内削器了。 (二)手术方法 1.治疗对象:产犊后乳房中充满乳汁,乳房外观正常,但挤不出乳,或一挤乳汁呈细线排出,或挤一把乳后,不能连续排乳者,均为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0.
奶牛破乳头多因牛床过窄,不光滑,挤奶技术不佳,乳房不卫生及外界物划着所致。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乳腺炎。笔者用装管法治破乳头20头次,均收到满意效果。装管治疗的方法是,将患牛保定好,洗净乳头,消毒患处。将长约8厘米、直径0.2厘米的塑料软管,一端放在火旁稍烤拉长,使软管变细,直径缩小到0.1厘米,然后在细处剪去小部分。把打磨光的细铁丝穿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头管纤维瘤是常见的奶牛乳房疾病,严重时可影响挤奶,降低产奶量,甚至造成乳头管闭锁,停止泌乳。笔者1986~1987年遇乳头管纤维瘤病20多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达60%以上。 临床表现 奶牛患乳头管纤维瘤时,乳头管内有黄豆粒、玉米粒大,或呈柱状的硬结节,触诊坚硬、有的可移动而无疼痛反应,用通乳针多数难以使其畅通。 手术方法 将病牛用吊带站立保定于六柱栏内。用保定宁按0.4~0.8ml/100kg计算剂量,加20ml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注射后5分钟左右,牛口角流涎,即可开始手术。用直径2mm的套管,内插入特制的剑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及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调查与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奶牛场的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诊断和检测,采集患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乳牛的乳样;用接种法对采集乳样进行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接种、染色、镜检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66份乳样中分离到7种434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150株,链球菌204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证实,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且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牛乳腺炎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兽医临床上常遇到家畜体表上生长着肿瘤或一些赘生物,我们曾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从1958年开始,我们参考人医用鸦胆子泥膏、鸦胆子油膏或鸦胆子软膏治疗鸡眼、瘊子、耳及瘢痕疙瘩等的经验,试用鸦胆子泥膏对家畜的恶性肉芽增生、肿瘤及恶性蹄皮炎等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十多年来共治疗肿瘤18例(其中纤维瘤3例、肉瘤4例、睾丸上皮癌2例、眼睑纤维瘤1例、眼窝纤维瘤2例、臀部黑色索瘤1例、乳牛膣腔纤维瘤1例,腹下脂肪瘤1例、骨盆骨瘤1例、睾丸纤维瘤2例),  相似文献   

14.
乳牛隐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何洪智(四川省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621000)为了解乳牛隐性乳腺炎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发病情况,找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在绵阳、江油、德阳、洪雅等地7个奶牛场对635头乳牛的2430个乳区进行检测,检出阳性乳牛238头,...  相似文献   

15.
有资料报道 ,乳牛乳房炎发病率在生产乳牛中占 78% ,其中阳性乳房炎占 45 %左右、隐性乳房炎占 2 0 %以上 ,严重制约了乳牛业的发展。笔者在 2a间用公英散加味防治乳牛乳房炎2 86例 ,总有效率为 92 %。公英散 组方 :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 5 0g ,木芙蓉、浙贝母、丝瓜络各 30g ,通草 2 5 g ;如乳房有硬块者加黄柏 40 g ,皂刺、穿山甲 (炮制 )各 30 g ;如乳房增生、硬块不消者加昆布、海藻、七叶一枝花各 30 g。研末水冲灌服或拌料饲喂。典型病例  1999年 10月 18日 ,本地驻军某部奶牛场 2 6头产乳牛产乳量骤减约 30 %。笔者应邀协…  相似文献   

16.
牛皮肤乳头瘤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多发性皮肤疣为特征的慢性增生性传染病,许多产牛国家都有发生。本病可直接影响皮张质量,并可间接影响生长发育或继发感染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贵州省历史上无本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4月,我们在绥阳县发现一头1岁黄牛全身皮肤密布疣样赘生物,经临床及病理学检查为皮肤乳头瘤病,在贵州为首次病例报道。现述于后,以引起有关兽医业务部门对本病必要的重视。 临床检查 此例为绥阳县红旗公社龙泉大队黄鱼生产队一位社员喂养的1岁本地公黄牛,1982年初畜主发现该牛皮肤上出现疣样赘生物,并逐渐缓慢地增大和增多。同年4月到县畜牧兽医站诊治。检查发现该牛体况中等,反刍、精神、食欲无明显异常。体温(38.7℃)、呼吸(38次/分)、脉搏(70次/分)均在正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乳牛原乳中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 ku基因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结果显示,本方法的特异性好,只能扩增布鲁氏菌DNA,而不能扩增同样能引起乳牛流产的鹦鹉热衣原体、弓形虫、胎儿弯杆菌DNA;乳样的检测灵敏度达50 CFU/mL,重复试验35次,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十分理想;对 4 批 331 头凝集试验阳性(24 份)或阴性(307 份)乳牛的乳样用本方法检测,符合率为100%。在48 h内即可获得诊断结果。本方法同样可用于血液或其他流产病料中布鲁氏菌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浙江省某兽药厂生产的TA-125油乳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预防 投药前须挤净奶汁并消毒乳头,用消毒好的乳管针徐徐插入乳头孔,直接注入乳房内,用量按每个乳区注射1支,然后再用抗菌素软膏适量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兰州地区从国外引进的一批丹麦乳牛中,发生皮肤真菌病流行(见《中国兽医科技》1986年第5期64页),并很快将此病传染于当地黑白花乳牛,对乳牛的生产和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作者曾试用多种药物治疗,不理想,后改用新星癣特灵治疗,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发病情况 据对兰州某奶牛场的调查,1985年9月,引进3岁丹麦乳牛18头,于10月份发现个别牛只患皮肤病,数月后有12头染病,约占丹麦牛的67%。1985年12月~1986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临朐县乳牛养殖户刘某于 2 0 0 0年 4月 2 3日由外省引进 18头初孕黑白花乳牛 ,饲养在与原乳牛舍相距约 5 0m的新建牛舍内 ,产房位于其东侧 ,仅有一狭小前门 ,按常规舍饲。自 7月 9日起相继有 3头乳牛正常产犊 ,母牛产后 2 3— 2 6h出现食欲减少 ,当地兽医按乳牛产后感染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临床症状  3头病牛体温 39.8— 40 .9℃ ,呈稽留热 ,精神、食欲、反刍差 ,结膜红黄 ,尿呈黄色 ,从阴门流出无异味恶露 ,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轻微肿胀。实验室检验 分别取病牛耳静脉血进行虫体浓集、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 ,可见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