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安 《美国研究》2004,18(2):116-126
“9·11”事件前 ,布什政府内部在毒品管制问题上的歧见使其在解决毒品问题上一直保持低调。“9·11”事件后 ,布什政府在毒品管制问题上迅速达成默契 ,并制订出指导未来毒品管制政策的《国家毒品管制战略》报告。毒品管制战略的调整相继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 :“9·11”事件后麻醉品恐怖主义的凸显、吸毒问题的回潮、“毒品战”战略无以为继 ,以及综合平衡的毒品管制政策可以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2.
1990年8月,韩国海关获得了缉查毒品、逮捕毒品走私犯和没收走私毒品的权力。1990年韩国海关成立情报部,负责协调、计划和支持全国各地海关的反毒品行动,并通过外国海关收集海外情报,提高调查技术。1993年2月,韩国海关成立了毒品走私专门调查组;1993年4月在金浦海关成立毒品调查部,以有效对付机场内不断增加的毒品走私活动。1996年7月,情报部更名为专门调查部。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毒品走私,韩国海关建立了43个毒品调查小组,并在汉城、釜山、仁)!;、大邱、光州和水原等6个地区成立了6个特殊拦截行动小组。韩国还正在建立自动情报管…  相似文献   

3.
从上合组织所在中亚地区的有组织毒品贸易的视角看,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如何日益成为影响上合组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反毒品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认为反毒品问题是中亚地区第四股恶势力,应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优先方向,反之可能对其构成不良后果。为此,上合组织应采取加强边境安全与海关检查、澄清上合组织以及其他与其优先方向类似的地区多边机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勇安 《美国研究》2004,18(4):142-151
美国毒品和毒品政策史研究滥觞于 19世纪 70、80年代 ,美国卫生官员出于对管辖地区的麻醉品成瘾问题治理的需要 ,开始用简单的人口统计学方法对毒品使用状况进行研究。真正从历史视角来研究美国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的首部历史著作 ,要数查尔斯·特利和米尔德里达·佩兰斯在 192 8年合著的《鸦片问题》①一书。其后 ,随着美国吸毒问题的日趋恶化 ,这一问题也日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 ,并逐渐从医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通中成为历史研究的显学 ,新的论著不断涌现。然而 ,学者立场的不同更使研究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  相似文献   

5.
制毒、贩毒和吸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公害之一。它跟艾滋病、恐怖主义一样,是人类的大敌。目前全世界毒品的种植、生产和消费仍呈蔓延和发展的趋势,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地处世界著名毒源“金三角”的泰国,更是在劫难逃,长期受到毒品的危害和困扰,可以说,毒品已成为泰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之一。他信政府自2001年2月上台执政以来,把禁毒作为与脱贫、治贪并列的三大施政目标之一。他信认为,毒品是泰国当前的大敌,防毒反毒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提出了向“毒品宣战”的口号。近三年,由于措施得力,行动果断,所以扫毒工作战果累累。泰国政府禁毒的成功将不仅造福于全体泰国人民,也将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禁毒斗争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金三角”毒品形势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我国境外“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1996年1月坤沙集团向缅政府投降为标志,传统的三大贩毒集团均已先后瓦解或退居次要地位,一些新崛起的毒品犯罪集团成为制毒贩毒活动的主角,而且其活动规模更大,对我国的影响更深。近年来,境外各毒品犯罪集团间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趋势愈演愈烈,加大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禁毒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文拟对“金三角”毒品形势的新变化作一简要分析,以利于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有效打击境内外各种毒品犯罪组织。一、九十年代云南境外毒品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毒品问题是在80年代初出…  相似文献   

7.
刘稚 《当代亚太》2001,(1):57-61
当前越南毒品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毒品来源和流向多元化、国际化,毒品类型多样化、精制化,吸毒群体扩大化、年轻化.近年来越南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禁毒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毒品形势仍十分严峻,并将对我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越禁毒合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面临的毒品问题及其对次区域合作的负面影响,探讨了发展替代产业对遏制毒品泛滥和推进次区域合作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有关各国发展替代种植、替代产业的情况,并从国际环境、地理、人文、经济互补性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发展替代产业所具备的有利因素,最后就次区域发展替代产业的资金引进、合作机制、合作范围、发展层次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在禁毒政策领域发展共同政策、战略和行动能力的历史,探讨了欧盟禁毒政策的立法基础、制度机制、业已达到的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欧盟已逐渐发展出一个共同治理跨国毒品问题的政策框架,为成员国通过欧盟途径来治理本国毒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手段,成为一个在相互依存条件下以一体化方式寻求毒品安全的典型实例。对欧盟禁毒政策及其制定过程的研究,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禁毒合作,以及建立自己的国际禁毒行动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解决毒品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三角"毒情发展现状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全球毒品问题继续泛滥,并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即在海洛因、可卡因贩运和滥用持续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冰毒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毒品在全球流行的强劲势头.据2001年联合国禁毒署最新报告,毒品贩运涉及到170个国家和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毒品消费问题.全世界有1.8亿吸毒者,其中1.44亿吸食大麻,2900万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1400万吸食可卡因,900万吸食海洛因,450万吸食鸦片.与此相关,毗邻我国的世界最大毒源地之一--东南亚"金三角",毒情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危害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1.
中缅边界的缅甸毒枭木生由于产于缅、泰、老边境地区的毒品在运往美国和欧洲的途中经过中国,因此,在中国散落的毒品也就越来越多。中国边境沿线吸毒者的人数在急剧上升。据外国报道,仅昆明就有六万名海洛因瘾君子,而且人数还在增加。据1990年官方正式报道,就瑞丽...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在各国都普遍存在,各国缉查毒品犯罪的侦查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本文将对日本的毒品犯罪以及日本司法机关缉查毒品犯罪的侦查方法加以阐述说明,希望对我国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能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西南政经战略地位与缅甸民族武装及毒品问题探析·郭健初·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无论从经济发展或是国家安全战略上都为我们显现出了它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大西南由于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上的雄厚储备,以及与中南半岛良好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稚 《当代亚太》2005,(3):34-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有效地遏制毒品跨国泛滥,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禁毒国际合作,全面预防、打击和控制毒品犯罪,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双方的禁毒合作一方面将不断向务实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全面开展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渗透,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指示下,心理战略委员会特别成立了一个东南亚计划小组来负责制定编号为PSB D-23号的东南亚心理战略计划。但是,在PSB D-23号文件筹划过程中,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部门对如何扩大在东南亚的心理战略计划有不同的看法,使得该文件的制定过程颇多磨难。虽然经过妥协,该计划最终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但其实施效果却不应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州涉外毒品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给广州城市治安管理带来严峻考验。本文以在穗涉毒的印度尼西亚公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分析其在穗涉毒犯罪的特点,探讨广州在打击涉外毒品犯罪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缅甸现在正面临着控制毒品滥用,避免毒品在缅甸泛滥的紧迫任务。为此,缅甸政府制定了收入替代计划,包括进行作物替代和牲畜饲养,以改变缅甸农民种植罂粟、大麻等不良习惯。此外,还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对毒品吸食者进行戒断和治疗,力求减少毒品的吸食,并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亚地区国家当前面临的内外威胁,如非法武器贸易、毒品泛滥、水资源利用问题矛盾、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等产生的原因背景,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的现实途径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金三角"毒品形势的变化与国际禁毒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稚 《当代亚太》2001,(9):41-45
世纪之交东南亚"金三角"毒品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毒品产区北移并扩大,毒品生产多元化、合成化,出现新的贩毒集团、贩毒通道和毒品集散地等,从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危害.金三角次区域国家迫切需要在执法、替代发展、协调机制、资金筹措、情报交换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禁毒合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的前半期,美国与台湾当局在国民党残军撤离金三角地区、美国同蒙古人民共和国关系正常化、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政策分歧。在正常交涉陷入僵局的情况下,美国中央情报局台北站负责人雷·克莱恩频频充当秘密协调双方政策的中间人。"邦迪—克莱恩—蒋经国"之间的联系,成为肯尼迪与蒋介石沟通的幕后管道,使得美台双方在关系紧张的危机时刻得以绕开官僚体制的障碍,在首脑之间形成直接、有效的沟通。这一"秘密外交"渠道的形成既体现了蒋介石对"外交"的高度专权,喜欢绕开"外交部门",指派私人使者进行交涉的风格,也体现了美台之间在冷战格局下要将深刻的矛盾隐藏不露的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