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厨房的炊烟升起,我仰望着,任思绪随炊烟袅袅,一点一点化开的是心中沉积的疙瘩。院中没有枯枝黄叶,有软管,流水自软管缓缓流进蔬菜的心房。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由男女主人带着各自的孩子重新组合的再婚家庭,但男主人聪明能干,发展养殖,从事农机;女主人勤劳善良,孝敬老人对儿女言传身教,让一个简朴的农家小院里充满了幸福和谐,洋溢着欢歌笑语。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久居城里,一直想到乡村选一处清静、空气好的地方生活。最近休假期间,我携妻子走访了10多个村子,选中了距城80多公里的一农家小院。房主也愿意卖。价钱谈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的一个亲属提醒:听说过城里人不能到农村购买房子,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堂旁的大柳树下,一小堆馍菜票在燃烧,引来一群顽童在嬉笑围观。突然,一个5岁的小男孩飞速地从火焰中抓出几张还未化为灰烬的残票一溜烟地跑了。见此情景的大人惊叹道:“这小孩真有心胆。”这是我脑海中70年代没忘的一幕。那年代,馍馍票是一家人生活的口粮啊!  相似文献   

5.
小院     
<正>年少时,我家在红山小镇上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围墙是全家人用捡来的废旧砖头砌成,父亲亲手做了院门,刷上朱红的漆,阳光下鲜亮、气派。春天,勤劳的父亲早早地在院中央的菜地上搭起了塑料大棚,育上茄子、辣子、西红柿等各种菜苗,只等春暖花开后一棵棵移栽到位,再加上每日有父亲悉心地管理,就会比邻家的早成熟十天半月。  相似文献   

6.
随生者易我不愿,引生者难我心甘。 ——韩露芝 韩露芝是河北省乐亭县大吕庄村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是一位从农家小院里走出来的巾帼英雄。从1983年开始,她依靠党的政策,相信科学,钻研技术,凭着一股大胆探索的执著追求精神,在自家责任田里大搞棉花、养鸡、大棚菜、食用菊等新品种繁殖栽培实验,取得了可喜成果,引导和带动乡邻们闯出了一条科学致富之路。她曾分别在河北省农村科技宣传工作会议上和妇女参与农业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论文,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市、县三  相似文献   

7.
幸福小院     
我叫孙华,是东城区东四的社区居民。老话儿说,“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就是形容老北京四合院生活情景的。我从小就生长在东四四条61号院,亲眼见证了这个小院从破败不堪到修缮一新的过程。是危改,让这个四合院又“活了”起来;是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们有了温暖的新家!  相似文献   

8.
9.
家乡的小院     
<正>休息日,忽然想起好久没去看家乡的小院了,不知现在是什么模样?于是我们乘车前往我们的第一故乡——第五师八十四团三连。汽车出了博乐,一路往北行驶约七八公里,就到了叫做"牙孜木图"(也叫托里)的八十四团团部。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当年的破旧砖房、低矮的商店和一些棚户小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路灯,错落有致的风景树,以及密集的商铺,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经人工改造而独成  相似文献   

10.
娘的小院     
娘80多岁了,白发如雪。父亲去世30年了,她独守这百十平方的小院,守护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说什么也不愿跟儿女进城。她说怕父亲找不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1.
动乱年月中的独门小院 曾家小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一座独门独户的破旧院子,可在文革风暴骤起之时,不少人却把它视为“黑窝子”,两扇铜门环的黑漆大门一关,谁知道里面又在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当”? 在红卫兵“破四旧”中,西安城里这座曾公馆的神秘面纱已被多次揭开,红卫兵翻箱倒柜地搜查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却一无所获,唯有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委任书,使他们望而却步了。院子的主人原是曾震武,  相似文献   

12.
泥墙小院记     
梁衡 《当代贵州》2023,(26):78-79
在大城市里住了50年的高楼,忽然怀念起当年在县城里住过的那个平房小院了。河套农村盖房的习惯是没有院子的,平地起房,门前堆放些生产、生活用品,就是一个家。苏东坡云: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安个房子就是家。这大约与邻近牧区有关,“牛马到处即是家”,原住民少,住户都是上几辈从内地走西口过来的,而最早的走西口就是春来秋去,搭个窝棚,收几斗粮食就往回走。后来逐渐有人定居,但仍是流动性很大,向无砖墙瓦房。我在农村劳动时住的土房子,开门就是公路、农田,一片白云映蓝天,八百里河套在眼前。  相似文献   

13.
走进西柏坡,走进那一处一处抹着黄土的小院,不知不觉间,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和感慨就激荡在内心,萦绕不去。  相似文献   

14.
<正>西城区牛街街道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24户居民大都是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退休职工,他们对邮票有着深厚的情怀。2022年,牛街街道党工委利用这一特点,在15号院里建了一面“邮票史上的党史”宣传墙,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小院基础设施改造,让小院变身“红色宣传阵地”。“你看,这枚邮票是我收藏的……”家住牛街街道枫桦社区门楼巷15号院的刘大妈一有空闲,就爱到邮票宣传墙前和邻居们聊天,老街坊们一边欣赏着一枚枚邮票,一边谈论着社区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农家     
<正>昏黄的天底下,零星地耸立着数座平屋,在一片蔓草中欲隐欲现。在屋群之中,不时传来几声鸡鸣。几袅炊烟自平屋上方冉冉升起……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农家。没有喧嚣与嘈杂,没有灯红与酒绿。所呈现的只是一片清爽,一份洒脱。农家的土地养育了农家人的豪爽与乐观。看到一田茂盛的棉苗,他们会哼上一段古老的小调。看到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他们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们从不掩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23岁的冯程从北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怀柔区渤海镇龙泉庄村担任村支书助理。上任不久,看到村民们对自己客客气气的样子,冯程感到,他们还没把自己当自家人。冯程决定,帮村民办实事,让村民在感情上接纳自己。有一次与村民聊天,说到了大伙儿学不到农业科技知识。冯程想,如果村里有一台小型放映  相似文献   

17.
这是邯郸曲周白寨镇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几间农房里的住户却有些特别,他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这里是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的所在地。这是白寨科技小院的普通一天,10月18日一早,6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这是他们入住小院的第257天。  相似文献   

18.
卞国强 《前线》2013,(8):F0004-F0004
  相似文献   

19.
正暑期刚至,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的10多名大学生来到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与该村暑期留守在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开展"大手牵小手,快乐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10多名"90后"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他们用自己留守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影响和带动村里的留守孩子健康生活,共同度过一个快乐暑期。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六师共青团农场二连,有这样一对夫妇,每天早晨在自己的农家小院里,简单而庄严地升起了鲜红的国旗,他们就是职工李吉斌、梁金贵夫妇。李吉斌夫妇在自己小院里升国旗已经坚持了三年,以这种方式,执着地表达对祖国、对党、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寒暑易节,风雨无阻。今年45岁的李吉斌曾经是连队的贫困户。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