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生本色     
对于人生,不少人总是感慨:人生既短暂又漫长。其实,人的一生也只是在昨天、今天、明天的反复中一步步走过来的。那么,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三天”呢?假如人生是一条河,昨天则是河之源头。昨天,记录着我们的奋斗,保留着我们的足迹,铭刻着我们的成败。我们不应该把昨天尘  相似文献   

2.
根据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云南大学提出了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理念,并以之为核心建构具有云南大学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要达到既传承知识又创新知识、既适应社会又引领社会、既和谐人生又通识天下的目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的应从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人类”的断乳期综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年前 ,潘晓向人生提问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窄?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 ,人生的路已经越走越宽了。然而 ,在社会的转型期 ,今日青年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人生的路呵 ,为什么越走越难?我出生于1965年 ,既不是“老三届” ,又不是“新人类”。我站在一个中间人的立场 ,曾于1999年2月发表《“老三届”与“新人类” :谁是吃亏的一代》。首先请允许我重复原文一段父与子的对话———父 :“我们长身体的时候赶上饿肚子 ,上学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 ,返城后又赶上待业 ,也没像你这么烦过。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 ,有什么好烦的呢?”…  相似文献   

4.
<正>人活着,好好的,就该有感恩之心。我已经活了60多年,既没有死于战乱,也没有死于灾难;既没有染上不治的病症,也没有沦为冤狱的牺牲,我是应该感恩的。今天,在这个新书发布会上,我要感谢的人就很多。首先,我要感谢那些冤错案件的当事人,他们用自己的痛苦乃至生命,为我们演绎了如此惨烈的人生故事,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内容丰富而且深刻的真实素材……这些年,我国发现的冤错案件中有一类是极具震撼力的,那就是亡者归来的冤案。这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既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又强调各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既重视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 ,又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既主张效率先导 ,又倡导兼顾公平。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挑战之于人生可谓无处不在。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一次次与自己、与世界的较量中度过的。人生如赛场。人们喜欢观看体育项目中的角逐,那些既残酷又充满挑战的精彩竞争,像极了人生。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这一  相似文献   

7.
修水坝     
<正>回想起修坝期间与村干部、群众同苦同乐的时光,既辛酸又快乐、既平凡又难忘,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回忆和历程,也是一笔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2016年5月18日晴今天,我再次与村干部来到地处保梅岭半山腰的多话蓄水坝周边勘察地况,俯瞰山脚下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园,聆听着坝口哗啦啦的溪水声,心中  相似文献   

8.
王闿运的人生与不安、无奈、紧张相伴。首先,"帝王学"理想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为肃顺赏识,但祺祥政变使他的纵横策化为泡影;三次向曾国藩出谋划策,都不被采纳。其次,秉笔直书与为袍泽隐的冲突,撰写《湘军志》过程中实事求是精神与为湘军将领隐的乡情观念的冲突成为其紧张人生的最主要表现。再次,家兴愿望与人生旅途不顺的反差:科场不顺,仕途受阻、痛失爱子。最后,体制外批判与体制内期盼的煎熬:既排斥又留恋科场,既轻视又交结官员。  相似文献   

9.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六事集     
文许章润,图庄斯,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版人活在事中。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串起了时间,把生命填满,当事人身临其境,用慰藉或者忧伤来抵挡。人活在世上。世界是事件的舞台,众生起舞,被迫扮演着人生,构成了人世。这人世,萍水倥偬,生死间的过场,既实在,又缥缈,让我们恨爱交加,留恋而又渴望解脱。到末了,白头歌尽,万古沉  相似文献   

11.
乔歌 《人民公安》2010,(24):62-62
<正>据说,得了久治不愈的毛病,是因为亡灵所致,必须开棺取骨,用清水把枯骨洗干净后再重新埋好,毛病才会消失。欲望、情感和信念,是人生的内核,也是外在的世间风景。正如人生是条河,而我们的生命又在世俗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青年论坛》2009,(4):129-132
苏轼有着复杂而纯净的人格: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理性生活与感性生活之间的差距和风口浪尖的时代背景使然;之所以纯净是因为理性将感性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既表现出应有的愤世嫉俗,又能积极出世。他思想和性格造成他人生的悲剧,反映在词中,则充满了矛盾中的无奈、苍凉和幽怨,于是他把人生情趣寄托在禅与道,表现出隐逸和怀归的达观与超然意绪。这就是东坡词反映出的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悖论。  相似文献   

13.
飞鸿 《今日广西》2007,(12):37-39
高贵不是富人的专利,快乐也不仅仅属于有钱人。古诗云:“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穷人的“穷”,有的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有的一时潦倒,难以摆脱。但我们总不能因为穷就放弃宝贵的人生,放弃本可以改变的命运,更不能放弃属于自己的那份尊严。 事实证明,穷人作为群体,活得既艰辛又乐观,既委屈又坚强。不少人通过努力翻了身,梦想成真;更多的人则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表现出闪光的高贵的品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相似文献   

14.
汉字之“一”,实在太丰富太深刻,万般有一,万般又归于一。从人生来说,由一声啼哭,到一命呜呼,由一根脐带来,到一双空手归,这其实是规律。生命就是由无数个“一”延伸、积累,从“一”而起,又由“一”而终。“一”,其实既直白又深奥。既谦卑又伟大。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江苏省泰州市人,1970年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到军垦农场锻炼一年多,1972年分配至含山县。退休后,从2008年起任含山县关工委主任至今已有七个年头。我感到,关工委工作既非常重要,又容易被忽视;既容易搞好,又难度不小;既容易出成果,又难以创品牌。现将我七年来的几点感悟归纳出来供大家参考。一、要争取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我们从事关工工作的老同志,虽然原来都担任过领导工作,但现在我们已退出领导  相似文献   

16.
心雨集     
<正>黑夜无论怎么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麦克白》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海子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梁文道《我读》前人留下脚印,让今人追寻;今人留下脚印,让后人追寻……人生之路不断延伸。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生只有一条路,从生到死。但从现实角度看,人生又有很多路,比如,必走的路——成长;绕不开的路——挫折;迷人的路——情感;难忘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也有欢乐与痛苦。追求与思索,我们只求每段都活得精彩,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辨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绎着精彩。  相似文献   

18.
心雨集     
正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候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弗洛伊德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席慕容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9.
林颖 《就业与保障》2008,(12):20-20
人生有很多风险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必须遵守逐渐老去的自然规律。福大命大不一定是好事,又老又穷不是我们追求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猛 《中国减灾》2009,(3):58-58
翻越高高的祁连山,穿行茫茫的大戈壁,走过悠悠的河西走廊,踏上走廊上那一片又一片青青的绿洲,我们走向西部.回眸远逝的人生岁月,展望西部的漫漫长路,亲历着雪山的圣洁、戈壁的苍凉、沙漠的辽阔、绿洲的召唤,每一个走过西部的人心中总有一个感觉,感觉走向西部其实就是再现我们的人生长路.翻越雪山就像翻越人生中那一个又一个或成功或失败的高度,穿行戈壁沙漠就像穿行人生中那一个又一个失落、寂寞、苦难的空白地带,走下去,坚强地走下去.戈壁尽头是雪山,沙漠深处有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