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2.
汉字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1):35-37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留存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的文字。汉字作为文化载体,不仅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本身也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瑛 《前沿》1994,(10)
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新六书”李瑛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字形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称为古文字,隶楷汉字称为今文字。传统的“六书”是古人纳总结的古汉字的造字法则。许慎的《说文解字》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     
谭舯 《黄埔》2012,(2):78-80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  相似文献   

5.
李明 《贵州民族研究》2007,26(1):102-107
水族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古文字——“水书”,这种文字的特殊性之一是它主要不用于人们之间的书面交流,而是用于人与“神”之间的沟通。本文从水书文献、水族古文字义类、水族古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族古文字的这一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6.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7.
黄城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0):14-15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冲击最激烈、变化最快速的一个阶段.孙中山生逢衰乱骤变之世.他是如何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危机,以及外来文化气势汹汹的冲击?他的响应态度与策略怎样?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意义如何?对20世纪中叶,国家分裂之后的文化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历史科学的日益发展,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研究十分充分,各种类型的历史专论和著作浩如烟海。而对人类尚未有可信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即所谓原始社会的远古史,因历史研究材料的匮乏,历史脉络的梳理尚未十分清晰。在古代社会,人们要想知道远古的历史,主要依靠口头传说及记载口头传说的文献资料。至今,这些流传下来的远古历史故事仍在社会大众中有着深厚的影响。十九世纪,近代考古学在欧洲兴起,历史学家通过考察古人类活动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巴蜀学人的文字学研究,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肇始于西汉时代的司马相如、扬雄,著述内容摹仿秦代的《苍颉》而成文。此后历代绵延不绝,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唐五代两宋时较有成就,在石经文字、《说文》六书、隶体文字诸方面都有涉及;而在元明时代却处于相对低落状态,仅杨慎一人对《说文》、金石古文、经籍文献文字进行较广泛的探究,其成果值得称道,其余学者则无甚建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学术争论的热点。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讨论,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近代社会各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它不仅是近代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是社会系统的科学。”从这个全新的角来看近代社会和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11.
容儿 《黄埔》2010,(5):62-63
刘铁平,1946年出生于山明水秀的太湖之滨无锡。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文史书画,少年时博临汉碑及先秦文字,其后又浸淫于北碑南帖,灵犀所在,心领神会。真、草、隶、篆皆能升堂入室,尤长于篆、隶而臻出神入化;治印古朴,直追秦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近代化进程与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邵桂 《求索》2007,(5):209-211
中国社会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进程,决定了外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并凸显了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一是循序渐进的规律,外来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经历了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或政治文化,再到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进程;二是优胜劣汰的规律,中国近代化进程同时又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进程;三是民族化的规律,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从中体西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充分显示了文化传播的民族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重大事件,它曾给中国社会造成某些弊端,也曾有过不光彩的一面,然而它毕竟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在诸多方面使中国社会前进了一步;它在近代历史中首先为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打开了国门,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走出迈向近代化的步伐,它的客观效应不可低估。当前,我国正值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外针性影响下开始启动的,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对中国现代化延误的探讨,长期以来是中外学术界都关注的问题,笔者就此说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们。要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须首先了解中国现代化启动之前的历史发展。自两千年前秦王朝统一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具有自己独特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形成中国式的"朝代循环"模式。历代王朝都经历相似的"健立──兴盛──衰亡"这样一个发展周期。每个周期中王权易主,而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却一脉相承,发生缓慢的微变。这种…  相似文献   

15.
倪玲玲 《前沿》2005,(8):88-90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以鸦片战争为始点,中西文化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冲突,经历了文化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的整合,中国文化步入了近代化的历史阶段,中国教育也从封建形态逐步转向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详地。黄河文化是中国的古代文化。从黄帝战蚩尤,到周王建立丰镐二京,制礼作乐,再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是到了近代,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及其向海外的扩张,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的东去和南移,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文化随之落后。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也是一种治水文明。中国所处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变是它的特征。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形象地说当时的中国正“遇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个说法旨在说明近代中国变得厉害。古代中国也有变,从商周、秦皇汉武,直到鸦片战争前都在变,只是变得比较缓慢。近代中国的变,无论是速度、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远远超过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变,可以发生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反映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近代人物而言,有早年、中年、晚年。这个早、中、晚,不仅是指人的自然年岁,还包括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4):59-59
今年1月初,一本名叫《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图书出版发行,随即轰动学界,因为里面收录的部分《尚书》篇章自秦代"焚书坑儒"之后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尚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在孔子编成之后经历了历代战火和文化灭绝。  相似文献   

19.
记者:您到访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能谈一谈您的总体印象,以及您来中国以前对它的印象与您真实地接触到的中国的实际之后的变化吗?费萨尔?拉希德?盖斯:在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有很美好的印象。每个人都知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富饶的文化,在我做大使之前我并未到过中国。到中国之后,我非常惊喜地发现我发现中国比我想象的更美。首先,我没有想到,中国这种由于地域广阔带来的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我不得不承认我原来对于中国的印象是一个单调的国家,很少有绿色。而且街道上挤满了人。然而,实际上并不比世界上其他人口少得多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上曾有多种文化系统。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亚述文化、玛雅文化、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作为近代欧洲文明前驱的文艺复兴文化—·、··,都以它们的个性和色彩谱写了人类文化史的辉煌史册。人们在惊叹这些文化成就的同时也在感叹:并非每支文化系统都能保持它们源流的一惯性。美洲玛雅文化,已成为供人凭吊的遗迹;亚达文化,已被大片的油田所淹没;印度文化,正在处于蜕变之中;欧洲近代文化正在以现代的方式表现它的活力。但古老的中国文化仍然以它独特的姿态和色彩在现代世界表现它的总力,使中华民族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